焦點 所有焦點
精選焦點
六四 – 香港社運
1989,用血寫成的歷史,翻起來千斤重,揮不去還須面對。那是北京的六四,同時是香港的六四。一次歷史大事,一個凝結了時空的鏡頭,一個人生命中的堅持和改變,三十年之後,在這個年代,帶給香港人包括新一代何種啟示?
30
進入焦點
你有所不知的潮州粉麵
於我而言,「潮州粉麵」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當香港人對講地區、講流派的日本拉麵推崇備至,看起來有點庶民的三寶河、牛雜麵、魚蛋撈,就只待我們靠緊細看,重新發掘、理順它的本質。 「怎麼粉麵店會有廣東幼麵和米粉?」、「潮州人明明不嗜辣,為何這裏粉麵店總有辣椒油?」、「為什麼潮州粉麵店總有廣東鳳城雲吞?」找天不妨啟動思考模式,走進最近的潮州粉麵店,細察每個角落;然後對照自身對潮州飲食的點點認知,也許瞬間讓人陷入一陣迷亂。 無他的,從港口走進來的飲食文化,那混血的身世總是特別複雜。 追溯戰前時期,潮州人在上環三角碼頭落腳,不經意播下種子,讓家鄉飲食文化茁壯萌芽,而其中一項,便算他們天天當早餐吃的「潮州粉麵」。 所以,要了解「潮州粉麵」的身世,我們未須特地往潮州走一趟。 因為它的根,始於上環「潮州巷」──香馨里。
6
進入焦點
文化後浪 創作香港
一個地方的文化,映照出時代、社會,生活和記憶,與城巿的關係千絲萬縷。隨年月累積,本地文化既有前人打好的根基,留下經典集體回憶,也一直不乏推陳出新的創作。今次封面專題集合一羣文化界新浪潮,呈現我城近年多元獨特的文化面貌,屬於這一代人的新聲音。他們各有所長,從影像、設計,到工藝美學,音樂和文學等不同領域,但他們同樣堅持信念,在本地做好創作。一浪承接一浪,翻捲,迭起,近看是波浪,遠眺成汪洋。
16
進入焦點
藝術五月2021
梵高說,藝術會慰藉那些因生活而飽受挫敗的人。我們的城市,疫情遲遲未了,社會情緒低迷,人們需要希望。藝術是一面窗,讓人看見美的無窮變化,回顧人類的歷史掙扎,反思身處世界境況,想像未來的可能,藉此我們在艱難時代裏,得到前行的力量。在熱鬧的藝術五月,《明周》帶讀者暢遊藝術天地,感受真善美。
6
進入焦點
桌遊人生,當局者清
遊戲使人暴露在成功或失敗之中,它和人生有着與相近的類比性,玩遊戲像不停重來的人生,一次又一次與命運的短聚。但真實的人生比遊戲漫長、多變、絕望而痛苦,因為因為人生沒有全新的棋局,人也不易忘卻曾經擁有和已經失去的事物。 法國卡昂大學哲學系教授Stéphane Chauvier說:「一個人要看自己的臉,需要一面鏡子;一個人想看活着是什麼,便需要鏡子一樣可以對照人生的遊戲。」他相信,人能在遊戲中看到生命,也看到存在的實踐,看到群體的構成,人類的競爭與命運中所謂的得失成敗。「只要看得透徹,在遊戲的對照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看到存在,看到個人的個性和德行。只要能看得透徹,遊戲便是一整個形而上學。」Stephane Chauvie如是說。  
6
進入焦點
藝術市場熾熱 樂觀主義背後
近十多年,香港藝術市場成長急速,前所未見。如今已經與倫敦、紐約並列世界三大藝術市場,更有「超英趕美」之勢。但經歷二○一九年政治動盪、二○二○年疫情至今、二○二一年社會低壓氣氛持續,以至近月圍繞着藝術審查的爭議,都令藝術市場前景蒙上陰霾,甚至有人質疑香港還有沒有未來。是次封面故事,我們訪問了藝術市場不同界別的掌舵人,從中可見香港正處於陰霾與陽光交錯之間,尚待重生的時刻。唯有城市的文化底蘊深厚混雜得以保存良好,香港才能發揮潛能,市場繼續蓬勃發展,並肩負更重要的藝術責任。
9
進入焦點
香氣與呼吸同在
見字請呼吸。 口罩隔絕外界的氣味,也影響呼吸的力度,怕吸氣也把細菌吸入。連呼吸也步步為營的時代,許多人的情緒,處於失控的臨界點,如履薄冰。 所以見字請深呼吸。 一呼一吸,幻想吸聞到讓人鎮靜的薰衣草、助眠的甜橙、修復創傷的乳香、提升情緒的肉桂葉等,把它們提煉成精油,調配安眠、減壓、殺菌或提升情緒等配方,在薰香、吸聞或按摩得到療癒,並提醒我們仍在呼吸。 好好呼吸,是香薰治療教我的事。
4
進入焦點
港式奶茶.新思維
講究產區、講風味的精品咖啡,風味多元,讓品飲成為一門當代顯學。 咖啡店在香港開得遍地皆是,連帶讓我們的行為模式都有所改變,平常吃飯、聊天、放空,從原本在我們飲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冰室茶記,漸漸轉移至時髦咖啡店,取而代之成為最熱絡的社交場所。 還有我們的味蕾。明明從前受中國文化及英國殖民歷史影響,打從數百年前大眾就是偏好茶,特別是香醇的港式奶茶。但這杯曾讓我們引以為傲的主流飲品,現在的地位竟也屈居老二了。 雖然港式奶茶在七年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它好像依然面臨失傳、被遺忘的命運。 也許,我們並不是一心離棄它,只是暗裏期許它的味道、它的模樣、它的品嘗場域等,也能跟上當代的步調,再次貼近我們的生活。 此刻網絡依然充斥着精品咖啡的資訊,但輕輕撥開,不難發現我城依然有很多愛港式奶茶的人,各有新想法,各有新所為,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守護着港式奶茶,激盪一場新火花。
5
進入焦點
樂壇不死 流行復興
眼利的讀者,應該留意到今期雜誌封面,密麻麻的字海,其實盡是當年今日的流行曲歌詞以及關鍵字。那天一眾負責這期專題的同事,聚在一起搜尋腦海中的廣東歌,你一句「盡力呼吸」,我一句「忘掉天地 彷彿也想不起自己」;「呢首一定要落!」「呢句好啱宜家聽!」公司忽然變了K房。 流行文化的魅力正正在此:在社會上幾百萬個獨特個體之間,創造出共同性,把一個個「我」微妙地連結起來,構成「我們」。今期封面故事的受訪者之一DJ Colin說:「廣東歌成為生活的配樂,成為大家一個集體意識。」它是一股勢力,不論大家喜歡與否,也無可否認它有巨大的凝聚力。 世界在轉化,樂壇亦然。樂壇沒有死,死的只是大台。我們無必要回到梅艷芳、張國榮、四大天王的年代。相反,我們有的是更多元的創作形式和發佈平台,「互相踫撞」。一日還有香港,廣東歌不會死,香港樂壇不會死。
5
進入焦點
世代,是不是我們的距離?
人們以為老人和這個時代抽離,多少人認為港老是建制,愚昧,唯利是圖,貪圖安逸,不分是非黑白,政治冷感的本世代代名詞。 廢青的對岸,是廢老。 當下香港每八人中卻有一位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政府估算二十年後人口老化問題將會趨近如今的日本,島上的老化程度會增至每四個人中便有一位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廿九年後,香港將會在全球最大長者百分比城市中排行首五。 能想像嗎?廿九年後,我們的城市垂垂老矣,而再年輕的你和我有天也會走向那種「惹人厭的年紀」,變成心中「討厭的老人」。那一些對年長者的負面印象是來自世代的隔閡,源自家庭結構的縫隙,還是生於不同歷史時代的鴻溝? 一路走來,世代與歲月造成了幾代人多大的距離? 這次,讓我們提早想想,有關世代和衰老這回事。
7
進入焦點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