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系列
社會
藝文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設計
專欄
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良心的發現(上)
本來想談的是「內心」的發現,但說是「良心」也沒有錯,只是意思稍為狹窄而已。什麼叫做「內心的發現」呢?那是柄谷行人對日本文學演變的一個分析。他借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在繪畫和建築方面提出的透視法,以及隨 ...
董啟章
專欄:Ghost on the Shelf
紅汽球
哇!汽球跑了。 飛也似地直向天台衝了上去。 紅汽球把女孩的笑臉都映紅了。 別讓汽球跑了。再見! 飛呀飛上青天去 《兒童樂園》第302期 的工筆重彩封面畫 1965年8月1日 汽車、汽船、汽油、汽水;這些大概無人會 ...
杜杜
專欄:奇書共欣賞
太陽的寂寞
林夕
專欄:十方一念
【Editor’s Sharing】撕開未知的一天
新年伊始,習慣為自己添置一個新日曆,好好迎接未來的每一天。向來都有關注韓國插畫家Jin Young Choi的作品,喜歡他自詡為喜劇演員的幽默,喜歡他利用隨意、簡單的線條畫出生活日常小細節;從選物小店中得知他會 ...
編輯點滴
專欄:
《箍箍Blues》
黃仁逵
專欄:個人特區
回不了家
於是,我感到,很可能再次無法回家。 那是一年之末,與另一年之始的交接時區,我從位於城巿西端的朋友的家,起程返回位於城巿北端的自己的家,中途,聽到轟隆轟隆的聲音,接着是街上為數寥寥的陌生人的歡呼, ...
畢明
專欄:Finer Life
凍結
「大雪」那天,人們忽然驚覺,屬於自己的所有,逐一被凍結。凍結的情況,其實早已發生,可是,正如世上所有的不幸,人們先花上許多時間否認它的存在,再花上更多時間去接受這種不幸就是日常,直至他們終於接受了 ...
韓麗珠
專欄:微物碎語
信~ 敬啟者 給十五歲的你
莊
專欄:嗓田
【評論】亞然:相形見絀的網上音樂會
大半年前,前紐約愛樂音樂總監Alan Gilbert在網上舉辦了一場直播,邀請了三位首屈一指的指揮同場對談,分別有三藩市交響樂團的Esa-Pekka Salonen、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的Marin Alsop,和英國皇家歌劇團的Antonio Pa ...
Critics Society
專欄:
DUSTYKID 塵話過
陳塵
專欄:DustyKid 塵話過
「利國利民」洋垃圾
全球垃圾貿易到了中國,有個地道的稱號,叫「洋垃圾」。 「洋垃圾」第一次引入注目,是久遠的一九九四年五月。那時候,六百三十九公噸報稱廢紙的廢物,被裝進廿九個貨櫃,千里迢迢從美國長灘出發,躲過青島衞 ...
朱漢强
專欄:再見垃圾桶
靜靜的見證
世界各地雖然陸續開始注射疫苗,但想去旅行還是遙不可及的事,於是香港人紛紛發掘本地的好去處。前陣子面書上有專頁介紹屯門,將不同地方類比日本各地,加上去年的本土電影《幻愛》大收旺場,朋友提議周末往屯門 ...
陳微薇
專欄:淡綠生活
Merry Christmas!
李嘉敏
專欄:小熊豆豆一家
駱以軍專欄:狗妹
我想,如何用精準,但又不陷入細節環場的工筆描寫、以拖慢了叙事的速度,把W在我們一別近三十年後,他現在棲身的「一個成年人的生活」,那樣的「家」,描述出來?首先是一種既視感,讓我想起,我高中時,分別在 ...
駱以軍
專欄:靜靜的生活
A Day In The Life
Kori Song
專欄:A Day In The Life
司棋的雞蛋羹
《紅樓夢》中,迎春的大丫鬟司棋派了個小丫鬟蓮花兒到大觀園的小廚房,點了一碗蒸雞蛋羹,結果小廚房的首席廚師柳家的不樂意了,說了一堆閒話,惹得司棋帶着人闖來報復,鬧得很不愉快。
孟暉
專欄:食藝談
奇恥大辱
第一次與藝術家鍾正見面時,他還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的準畢業生。這些年來在多場群展中看過不少他的作品,也不時會在大館碰到他,他現時是大館的高級技術員,我們不算相識。我們安排了見面,過去三星期便詳談了 ...
香港老番
專欄:約翰百德
《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 如何令Agatha Christie在地化
偵探電影《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Knives Out)在美國叫好叫座,雖然本人是偵探小說、電影迷,但看過電影後,對這樣的口碑,還是感到有點錯愕。畢竟這電影情節並不複雜,也不大算是奇情,又缺乏新時代那 ...
沈旭暉
專欄:國際政治夢工場
幾米專欄:現在開始你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幾米
專欄:空氣朋友
【譚凱韻專欄】誠實的種子
晚飯途中,快五歲的小兒子說要小便,便吩咐他自己上洗手間去。出來後我問:「洗了手沒有?」小人兒順口答道:「洗了。」但見他眼神有點狡黠,便摸摸他的小手,乾乾的,再問:「真的洗了嗎﹖」他尷尬地扁扁咀,我 ...
譚凱韻
專欄:雲圖
香港癌症基金會專欄:男士正念瑜伽 – 放下擔子.舒展肩膀
男士正念瑜伽適合癌症患者或一般人士鍛煉,香港癌症基金會身心靈健康課程導師吳國霖先生在本片段中示範的動作,主要希望大家能舒展肩膀。練習讓我們舒展平時肩負家庭、事業、甚至社會擔子緊繃的肩膀,透過持續的 ...
香港癌症基金會
專欄:香港癌症基金會
謝耀昌專欄:腫瘤學堂
我的診症室內有一幅牆,貼上很多我和病人的合照,他們都是癌症康復者,值得尊敬的生命鬥士。
談醫.說理
專欄:凌偉業 / 崔家倫 / 左仲明 / 謝耀昌
何秀萍專欄:食坐瞓
標題三個字總結了我本人,也許也是大部分香港人的抗疫常態吧?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看似沒完沒了,人心仍然忐忑,初春三月原本百花盛開,往年此際人人紛紛賞花去了,但因現今全球疫症爆發,引致很多出入境限制,而 ...
何秀萍
專欄:一個女人
sowinghong@一路向北專欄
漫畫生活
專欄:阿塗 / 黎達達榮 / Sowinghong / Jackson Ng / Katrina Glimpse
黃怡專欄:睡房會議
你看,我今天換了新牀單。「很好看,和妳的啤啤熊頸上的煲呔一樣的磚紅色,有種溫暖的感覺。」這是法蘭絨牀單,很暖和,質感和你那件藍色的法蘭絨恤衫很像。「這句話是在暗示什麼嗎?」才沒有,你這個鹹濕仔。「 ...
黃怡
專欄: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Serrini專欄:什麼是Serrini幼稚園?
小時候覺得每年都要「番大陸」很好玩,青春期卻又不是這樣想(長成奄尖港女後一直很介意廁所衞生情況,文化差異也不是簡單說「習慣就好」)。一往除了探親和社會服務外,甚少因為旅遊或好奇而過關。一個連「中國 ...
Serrini
專欄:莎妮妮
認識你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學名詞與概念都架輕就熟,而我卻彷彿無法把你看透?
黃曉恩
專欄:心・情繪本
西西專欄:《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西西、何福仁對談後記
怎麼開始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話題?這在第一篇〈烏托邦、敵托邦、異托邦〉中已大概交代,此前我們當然都看過好些科幻小說、科幻電影。這裏談到的,遠不止此。只是近五六年看得更多,更集中罷了。不過,無論怎樣 ...
西西
專欄:造房子
The Paintful’s Law 專欄:Rest Energy
插畫延展
專欄:Jess Lau / Joe Lam / 迪嘉 / The Paintful's Law
需公專欄:第十六課 Grand Cru與1er Cru 的邏輯思維
凡事不能單靠表面,打着高門檻大品牌、價位高量產低並不等同高質素高品味。要商業和享受邏輯思維並存,亦是當代侍酒師最大的挑戰。
需公
專欄:最酒鬧侍
黃偉文專欄:你可以有幾「唔靚」?
挑戰來了! 我要去西班牙! 所以我要「唔靚」!目的地是出名治安不好的Madrid,我知道那些光天化日的偷與搶不是被誇張抹黑的,因為你身邊10個去過這個城市或Barcelona玩的朋友,起碼有兩三個(在已經有戒心的情 ...
黃偉文
專欄:BUY ME A LITTLE SUNDAY
何韻詩專欄:沛洛瑟──就把一件事做好
從台北捷運小南門站走個十分鐘,穿過小巷的幼稚園和水餃店,便會看到這家店的黑色鐵框和大玻璃窗門口。鮮明俐落的設計,在老舊社區內顯得格外醒目。門的旁邊,有一個方形簡潔的黑底白字招牌:「沛洛瑟珈琲店 Pel ...
何韻詩
專欄:Hall 1 Coffee
Simon Chung專欄:最後一篇
農曆年去澳洲Tasmania行山、kayaking,參觀養蠔場。與其日日對住手機電腦,偶爾回到大自然,拔電休息,又是另一種樂趣。
Simon Chung
專欄:Home Tech
廖寶兒專欄:不孝的老師
農曆年假是與好友相聚的好日子,也是互吐苦水、煩惱的好時機。大家年紀相仿,除了互相慨嘆年華老去,健康大不如前等等傷春悲秋的例行公事外,最令我們困擾的便是照顧年紀開始老邁的父母了。
教.養手記
專欄:羅乃萱/趙榮德/楊永明/葉妙妍/洪細君/廖寶兒
Adrian Wong專欄:社會運動衍生的急性情緒壓力反應
漫天煙火,子彈橫飛。 催淚彈的氣味,歇斯底里的吶喊。 震撼的畫面一幕一幕在電視、社交平台,甚至在眼前活現。這並不是遠方的敘利亞的戰爭場面,卻是在廿一世紀,在這個香港城市,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 筆者雖 ...
「健」筆靈魂
專欄:麥煒和 / 伍杏修 / 李永浩 / Adrian Wong / 林淑員
劉克襄專欄:高山咖啡和佛手瓜
台灣阿里山森林火車的終點站,目前在奮起湖,因為再往前,山路已崩塌多時,過不去了,只能靠巴士轉乘上去。
劉克襄
專欄:嶺南慢歌
邁克:說再見的時候
這樣的專欄,是可以源源不斷寫下去的,珍貴的版面既然一個屁股霸佔了,彷彿獲得天長地久專利,賴著自說自話,樂在其中不知人間何世。然而雖然每星期一千幾百字,學藝不精的緣故,再潦草到底也要坐下來才能寫,卡 ...
邁克
專欄:某某到此一遊
黃家正專欄:正一大師最終章
正一大師專欄寫了三年,今篇最後。 由開始的「很多話兒」到今刻的「沒有話說」,那是一種成長。應說的說過了、多餘的過去了、不必的不用了。慶幸有這個位置去給我思考、自省、分享。時間到了、quota夠了、話說完 ...
黃家正
專欄:正一大師
《冬至》
小說界
專欄:默存 / 阿諾 / 木南
劉偉民專欄:我變心了
對不起!我變心了。也不能說全是我的錯,這些年來,妳又知道自己改變了幾多嗎?
劉偉民
專欄:酒過留情
于逸堯專欄:鬆餅兩生花
農曆新年假期,未正式開工大吉前不敢工作,生怕招來一年霉運。不習慣這每年只有數天的強迫性投閒置散,一向盲目埋首的港人如我,停下來只得胡思亂想。同時,拜年活動也不多,皆因親友數量根本少。平時難得一見的 ...
于逸堯
專欄:一菜一路
熱門搜尋
周耀輝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