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近四分一學童受精神病困擾 約7%有輕生念頭 黃仁龍籲社會反思「一試定生死」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精神健康】近四分一學童受精神病困擾 約7%有輕生念頭 黃仁龍籲社會反思「一試定生死」

30.11.2023
中大醫學院網頁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呼籲,社會各界應反思「一試定生死」的制度,不能只看重學業。

最近出現多宗學童自殺個案,學童精神健康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中大醫學院受前食衛局所托,於五年前開始就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進行調查,截至今年六月底,發現近四分一受訪者曾受精神疾病困擾,有6.9%的學童曾有自殺念頭或行動有學者形容,自殺問題只是「冰山尖端」,需從底層著手,加強家校支援。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呼籲,社會各界應反思「一試定生死」的制度,盼學校將學生精神健康放首位。

24.4%學童曾受精神疾病困擾 近半數照顧者不願尋求專業協助

中大醫學院受前食物及衛生局所托,於二〇一九年一月至今年六月三十日期間,訪問6,082名來自全港126間學校、六至十七歲學童及其家長。研究人員透過單對單臨床面談及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内容涵蓋逾三十一種精神疾病。調查顯示,24.4%的學童在接受訪問時的過去一年,曾受精神問題困擾,當中更有11%有多於一種精神疾病。

最常出現在學童身上的精神疾病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10.2%),其次是「對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礙」(8.8%)、「焦慮症」(6.1%)及「抑鬱症」(5.4%),亦有十分之一受訪兒童及青少年有睡眠失調問題。

有近半照顧者表示,儘管發現學童出現精神疾病的症狀,仍不願向專業人士求助,因認為問題不嚴重、怕被負面標籤,或不清楚求助途徑等。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陳秀雯強調,家長以至整個社會須除去對精神病的負面標籤,才能讓學校及家庭為學生建設健康心境。

classroom

反思「一試定生死」 教師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中大心理學系教授梁永亮表示,學童精神病的症狀大多屬早期和輕微,身邊人較難察覺,但他提醒可留意三種較常見的精神風險因素,包括學業困難,父母精神健康以及睡眠失調,若及早發現這些症狀,則可扭轉病情。除此以外,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牀教授熊思方認為,應加強學校和家庭支援,提供足夠渠道讓學童尋求協助。

在學童自殺問題上,教師的角色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往往是率先察覺有需要學生的人。不過,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指出,教師同時需要面對龐大的教學壓力,因此不能忽視他們的精神健康,建議政府須提供足夠資源照顧教師情緒,方可令他們充分發揮前線角色。

就近月出現的學生自殺潮,黃仁龍表示,雖然這次調查並未涵蓋開學之後的情況,但與校方溝通後發現,某些學生未能適應疫後復課的教學進度,加上自身的各種問題,因此容易產生輕生念頭。他期望學校能將學生的精神健康放首位,放輕追趕進度等事項,又呼籲各界反思教育制度「一個考試定生死」的問題,應為成功設立不同的定義,不能只看重學業。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呼籲,社會各界應反思「一試定生死」的制度,不能只看重學業。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呼籲,社會各界應反思「一試定生死」的制度,不能只看重學業。

 

中大醫學院網頁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