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童在一通電話裏對梁家輝說:「我在三十歲那年作出一個嘗試,反串演出。」那是在台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飾演許仙,劇集首播於一九九二年。任誰也難以預料,之後將是兩大主角葉童與趙雅芝「修煉成仙」的三十三年。
二○二二年迎來劇集三十周年,西湖堤邊娘子相公重新合體,但名場面鑄就在二○二四年的央視春晚,二人在一項由不同白蛇青蛇許仙配搭的戲曲環節中依然最是亮眼,更教人想不到的是,在二○二五年播出第六季的綜藝節目《乘風2025》中,單人匹馬上陣的葉童成為焦點,也是「白」的功勞,只不過情節已由娘子是「白蛇」,轉移到相公的「白髮」 ——都說美人的宿命是「不許人間見白頭」,葉童除因白了美人頭博得優雅老去的美名,更收穫多少粉絲對她「老公姐」的呼喚。
女演員反串成名例子不勝枚舉,葉童獨特在不是走紅於當下——雖然《新白娘子傳奇》在台灣首播收視甚佳,更在原來三十集上添食二十集,劇情由上一代演到下一代。但讓劇集歷久不衰,卻是「酒愈老愈醇」的道理,並完全切合「傳奇」的定義,尤其經過在大陸傳播,據說任何時候打開電視,必然遇上它在某頻道上重播的畫面。
而且在CP效應上,許仙現今的叫座力,可說比白娘子更勝一籌。長春樹趙雅芝固然萬人爭睹,白了頭的葉童,則在六十二歲這年踏出戲劇的「舒適圈」,以《乘風破浪的姐姐》史上最高齡姐姐之資格,踏上追求唱跳成團之路。
是她的一鼓作氣把葉童的名字推上風口浪尖,兼且「風浪」二字不止是形容詞。
適逢第六季的《浪姐》從長沙芒果台的錄影棚移師海南島的寜水海邊進行錄製(有說「文旅推廣」的前提下,不同景點陸續有來),姐姐們全在「陽光與海灘」的大自然布景前,跟風浪的力度與聲音較勁。與當中最年輕的廿九歲的姐姐相比,六十二歲的葉童不能被認定「吃虧」,只是「吃力」也屬難免。是以大眾目光才能有所聚焦,就看雌雄同體,又是「老公姐」,又是「白(髮)娘子」的葉童由民間的「傳奇」,進級成個人的「神話」。
但對葉童影史若不陌生,肯定不會低估她超級過人的表演精力。那是從踏足影圈首部電影《烈火青春》(一九八二)便播下的種子。嶄露頭角後,同年演出第二部《殺出西營盤》,由奔放狂野轉型為「唐樓式鄰家女孩」(角色就叫唐可兒),但配合電影以動作場面為主,她的跳豆細胞不乏用場。然後便是翌年以 《表錯七日情》(一九八三)正式名列人氣榜。
維基資料:「《表錯七日情》是一部香港浪漫電影,由張堅庭執導及編劇,葉童和鍾鎭濤主演。雖以低成本製作,但卻是邵氏兄弟首部超過一千萬港元票房的電影。本片榮獲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及最佳劇本兩項大獎。」 那一年的影后提名人共五位,除了葉童,還包括《蜀山》的林青霞、《男與女》的鍾楚紅、《垂簾聽政》的劉曉慶、《半邊人》的許素瑩。
數影齡排序,劉曉慶其實比林青霞還要晚出道兩年,當上《小花》的女主角要在一九七九年,彼時林青霞已快將為了片約如山出走美國。鍾楚紅第一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拍於一九八○年,比葉童早兩年入行,《男與女》已是她的第十二部電影,片中因與對手關海山的戲分頗具難度,雖仍有「性感」成分,卻大不同於把她定型的前作,故被視為封后的熱門。素人許素𤯵帶來的是不確定因素,「演自己」的勝算雖是五十五十,至少不會「不會演」,「演壞了」。
五人之中,葉童最後當選,應是編導演皆屬當時得令:《蜀山》不吃人間煙火、《垂簾聽政》名副其實是「咸豐年的事」,《男與女》苦過弟弟,《半邊人》接地氣,但藝術多過娛樂。一九八三年香港已踏入倒數回歸模式,《表錯七日情》中「把有限時間無限使用」,「歪打正著」正中大眾下懷。被遺棄的妻子與護衛員發生感情後,離家的丈夫及後還是回來與她恢復關係,角色設定未嘗不是某種隱喻,但葉童賦予她的神經兮兮,既烘托鍾鎭濤的憨厚可愛,也創出了喜感十足的「我見猶憐」。
同屆最佳男主角由憑《垂簾聽政》入圍的梁家輝奪得。這雙影帝影后,要等到一九九○年間才首次合作攜手。對手戲不多的是《阮玲玉》,片中梁家輝演真有其人的導演蔡楚生,葉童是女演員林楚楚。另一部《婚姻勿語》是「夫妻檔」,不過甫開場便上演「離婚」。二人到了二○二三年才有機會在《我愛你》中互相「飆戲」,然後便是今年在 《浪姐》前導篇的一段「通電」:三十多位浪姐都被要求致電一位「親愛的你」,葉童拿起聽筒,接到電話的正是梁家輝。
一輪加油打氣,鏡頭前的葉童輕輕拭去眼角的甚麼,「過程肯定是辛苦的了,你享受過程,你就不會覺得辛苦了,你再回想,你就會對人生突然有個新的看法,這不是很好的結果嗎?你現在在海邊吹風,你小心一點,身體要注意不要吹太久的風。」,對於梁家輝的勉勵,她回敬以「謝謝哥哥,我會再給你來電,你給了我很多的頓悟。」
一聲「哥哥」,可不是沒有緣由的叫。「未演戲前是兼職模特兒,認識了時為模特兒的藝人梁家輝,拍攝了第一個地鐵通車廣告,同時認識丈夫陳國熹,被引薦給導演梁普智與編劇陳韻文,再獲陳推薦給電影導演譚家明,拍攝了首部電影《烈火青春》。」
十七歲的李思思,如是這般,變身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