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茶壺前必先要知道的,原來泡茶器也有「剛柔」之分! 本地茶藝師Season:「主要看壺口,再配合沖泡手法。」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買茶壺前必先要知道的,原來泡茶器也有「剛柔」之分! 本地茶藝師Season:「主要看壺口,再配合沖泡手法。」

cover

上星期,中環大館TOUCH Ceramics舉辦「茶器雙人展」的當天,碰巧遇上作即場茶藝示範的李天安(Season)。這是一個讓人期待的展覽,因為策展人王森(Enders)邀請到甚有名聲的台灣、日本陶藝家,包括吳偉丞大中和典村田匠也等,輪流展出手造茶壺、蓋碗等,愛茶的人能親眼看也能據為己有。

「你知道嗎:泡茶器也有『剛』與『柔』之分呢。」我很開心每次能跟Season聊關於「茶」的趣事與看法:上次他借茶包作靜觀冥想,今次則說茶壺的審美角度。愛茶的人總能注意出各種細節,為的都是逐吋逐吋地靠近茶的本味。

一般人決定買或不買一個茶壺,大多在乎它的「第一印象」,比如釉色、紋飾、觸感,或者慕製陶者的名氣而來,甚少考量過「空間設計」這件事。Season不諱言,沖茶器的設計,如壺口、壺身等,它們的影響遠超於常人想像:無形間改變了我們的注水方式,以致最後入口的茶湯味道,「我試過用『剛』的茶壺,將原本屬『清香型』的烏龍,泡得像『濃香型』烏龍的韻調呢。」

孰剛孰柔,主看壺口。
孰剛孰柔,主看壺口。

茶器的世界很大,就說紫砂茶壺,被命名的形態已經有多過四十款。我很好奇Season怎樣將這麼多的壺具以「形而上」的方式「一分為二」?他思考片刻,告訴我主要看壺沿,較寬屬「柔」、反之則屬「剛」。他又順手捎來場內由日本陶藝家小林千惠手製的白瓷蓋碗示範解釋,「蓋碗的『口』最寬闊,這樣我們注水時,能繞圈控制水流沿着碗邊而下,不直接擊打茶葉,浸『泡』出較『柔』的茶湯。」這白瓷蓋碗看來簡潔素雅,這天巧配鍾雯婷的透薄白瓷杯細嘗,更清晰感受到清香烏龍的圓滑溫潤。

日本陶藝家小林千惠製作的白瓷蓋碗。Season定義它為「柔」的泡茶器物。
日本陶藝家小林千惠製作的白瓷蓋碗。Season定義它為「柔」的泡茶器物。
配合低手及繞圈注手法,不擊打茶葉,能有助表現茶的柔面。
配合低手及繞圈注水法,不擊打茶葉,能有助表現茶的柔面。

那麼茶器物料又有沒有關係呢?「當然有,就像上過釉的『白瓷』就能很直白表現茶湯,不作任何修飾;但一些上金屬釉、或不上釉的,則能讓茶湯更『剛』、更厚重。」Season拿起另一位日本著名陶藝家大中和典的茶壺說着。其實從那凸凹刻鑿的痕跡,已感到器物的剛陽氣息;再喝過用剛才的清香烏龍所沖泡的茶湯,那截然不同的深濃果香,讓人更感驚訝。「主要是壺口小,只能讓我定點注水,水直接擊打茶葉。」他笑着回答。為突顯張力,他特意配合「高沖」注水法,讓茶湯風味更澎湃有力。

日本陶藝家大中和典製作的茶壺,屬「剛」。其實光眼外表已覺剛陽。
日本陶藝家大中和典製作的茶壺,屬「剛」。其實光眼外表已覺剛陽。
配合高手及定點注水法,能進一步凸顯茶的香氣及口感。
配合高手及定點注水法,能進一步凸顯茶的香氣及口感。

「製陶者的背景,像所在地的喝茶風俗、自身習慣等,跟茶器的『剛柔』也是息息相通的。」我們聊到「剛派」茶器表表者吳偉丞老師,他的作器以現代建築為靈感,有稜有角,為每件茶器注入個性,甫展出不久作品便被購清光。「台灣人多喝烏龍,而他的茶壺壺口窄,非常適合泡烏龍茶。」Season也悄悄跟我說,月前他購入了一個吳老師的茶壺,「沒上釉的茶壺,可以靠天天泡茶『養壺』,讓茶湯風味更雄厚。」看來,選一個茶壺固然重要,但如何相處、善待它才是更重要的課題。

Season喜歡研究不同茶器,開茶席時會細究它們的搭配。
Season喜歡研究不同茶器,開茶席時會細究它們的搭配。
日本陶藝家村田匠也的青白釉瓷壺,屬「柔」。
日本陶藝家村田匠也的青白釉瓷壺,屬「柔」。
台灣陶藝家吳偉丞的茶壺,屬「剛」。
台灣陶藝家吳偉丞的茶壺,屬「剛」。

TOUCH Ceramics

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三座203室

2562 9000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