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閩南人一起在泉州「古厝茶館」喝茶 借蓋碗與茶食文化 體會古老生活美學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安溪鐵觀音的生命史

與閩南人一起在泉州「古厝茶館」喝茶 借蓋碗與茶食文化 體會古老生活美學

cover

踏上安溪城土,人民最常喝的烏龍茶是鐵觀音,最受歡迎的品茶方式非「蓋碗」莫屬。就像是次下塌的酒店,每間房間裏都放有一套以蓋碗為核心的功夫茶具;中庭處亦設簡單茶席,讓客人們在等待辦理入住手續時先自行泡點茶。

初來報到,我還是有些疑惑:為甚麼茶具、茶席都沒有奉上茶葉?畢竟我習慣了大多數的酒店模式,房間抽屜都擺放幾個免費茶包。

民間鬥茶

直到我從山上回來,有機會在城市走一趟,才恍然大悟:安溪人的品茶文化早已深入骨子裏,愛茶者都不會上茶館,而是身上帶上一小包安溪鐵觀音好茶,甚至一套旅行茶具,隨時隨興與親朋好友一同泡飲,以及「鬥茶」──評比誰家鐵觀音孰優、誰家「觀音韻」最回味無窮。當地人的好鬥精神,近年亦延伸成一場又一場的「茶王賽」,及至以百萬現金重獎茶王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並開始講究莊園、有機種植,成為業界繼續提升品質、弘揚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結論是:安溪本身就是一座茶館。但如果你還是想看一家實實在在的閩南茶館,我的建議是:稍移玉步到泉州。

古厝茶館由莊劍峰創辦。莊先生開辦茶莊不為賺錢,而是志 在為來賓提供優雅舒適品茗場所。
古厝茶館由莊劍峰創辦。莊先生開辦茶莊不為賺錢,而是志在為來賓提供優雅舒適品茗場所。
古厝內慢慢品飲鐵觀音,閒話家常,非常寫意。
古厝內慢慢品飲鐵觀音,閒話家常,非常寫意。

旅途最後一天,我和茶師們駕車到鄰市泉州市中心,來到關帝廟後的「古厝茶館」。茶館原身是一座建於清末的三進式四合院,保留着傳統閩南建築風格;直至一九九七年,泉州人莊劍峰租下了古厝,改造成雅致的茶館,營運至今。能在如家裏般舒適自在的空間,享用各款安溪出產的濃香、清香鐵觀音,是其最大的魅力。

茶館有多款精選鐵觀音供客人品飲。點好茶後,侍應會送上一盤茶食,鹹甜皆有,讓客人挑選。
茶館有多款精選鐵觀音供客人品飲。點好茶後,侍應會送上一盤茶食,鹹甜皆有,讓客人挑選。

蓋碗的情趣

點好了茶,女員工端來的茶具,同樣有一個蓋碗,只是蓋碗不連杯托,顯然不作「喝」用,而是在於「品」─察色、嗅香、觀形,既為講究,亦為情趣。

跟我坐在露天內院的茶客們,多是是逛過後城文化古玩街歇腳的年輕人。大家泡好功夫茶後,就開始滑手機放空;茶過三巡,女員工熱情周到地捧着一個大木盤過來,上面有各式茶食,有花生瓜子,有果脯如青橄欖、山楂條,也有充滿閩南風情的菜粿、炸地瓜、紫菜炸,好讓客人不會「醉茶」(即因飲茶太濃而引發的不適)。而會坐在正房或東西廂房的,多是上年紀的老茶客,他們寧可多付一點錢包廂,與友人一起品飲。

閩南人的茶食別具一格,有山楂條、橄欖、菜粿等。
閩南人的茶食別具一格,有山楂條、橄欖、菜粿等。

與藝文活動融合

這類現代式茶館在泉州一帶相當吃香。除此之外,「無人茶館」概念亦最近兩、三年開始流行,茶客可以自助形式租借茶館的房間,在指定時間內任意泡茶。這概念鎖定的目標客羣,起初為需要會議空間的商務客人;後來一些茶館兼辦藝文活動,就像「曉開源茶空間」,定期舉辦花道課、茶道課及讀書會,好貼近年輕世代。

我相信:不論茶或茶館,都是現在進行式。二◯二二年末,安溪鐵觀音的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先後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接下來的發展一定更蓬勃多元,衍生出一系列的茶園體驗旅遊及年輕個性品牌,讓安溪這個茶都有更熱鬧非凡的氣象。然而我同時關注:鐵觀音產茶區的生態多樣性、小農的生計及保障,以及這趟我品飲過、讓人回味百千的傳統濃香炭焙鐵觀音,終否能抵得住主流品味而成功存活下來……

古厝茶館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後城122號地下

+86 595 2228 2373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安溪鐵觀音的生命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