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媽媽】編者話:給依然是父母的人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哀傷治療

【依然是媽媽】編者話:給依然是父母的人看

2564-miscarriage-010
2564-cover

一家人滿心歡喜迎接新生命來臨。不久,本來帶着喜悅的準父母,要活在死亡陰影籠罩之下,然後,過了度日如年的一天兩天三天,甚至是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醫生傳來噩耗。

生命來得並不容易,但脆弱的時候,吹彈得破。

那一刻,肚裏的生命,不責怪任何人地永遠消失了。

未曾擁抱,你還是媽媽和爸爸嗎?本來已獲應許的幸福,就這樣煙消雲散。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在香港,三十五歲以下的臨牀懷孕個案,每四到五個就有一個流產;四十歲至四十五歲以上懷孕,每兩個就有一個流產。流產的比例遠高於許多人想像,然而失去胎兒的父母,經歷的是一種「模糊性失落」,他的悲傷的權利被剝奪,不為人知,不能公開表達,社會也不提供支援。

聽到記者伍詠欣轉述個案,感從中來,忍不住掉淚。想起《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作者周國平說:「做父母的都知道,世上沒有比孩子更讓人牽掛的了……現在,我又沒有了你。人們勸我:再生一個吧。我無動於衷……對我來說,有沒有孩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有你,不能沒有你,而你卻永遠不會死而復生了。」

雖然未曾好好擁抱過,可是,失去胎兒的父母,依然是那個孩子永恆的爸爸和媽媽。

孩子去了哪裏呢?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魂魄循着呼喚奔你而來,那時你一定會聽到孩子的聲音:找到了,爸爸和媽媽在這裏呢。

假如有句話要跟天國的孩子說,那句話一定是「我愛你」,假如要加上一個日期,那將會是一生一世。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哀傷治療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