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紀念專題】許子東:張愛玲的愛情觀及其他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張愛玲一百年

【張愛玲紀念專題】許子東:張愛玲的愛情觀及其他

10.07.2020
許子東
w-pe10
eileen_htd
系列前言:談起張愛玲,我們會想起她一生曲折的際遇,斐然的文采才情,以及愛恨交織的戀愛韻事;也會想起她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還有每個萬轉千迴、緣起緣滅的故事。她看過城市的華美與悲哀,見盡時代的浮華頹唐,她以辛辣冷峻、細膩深長的筆調,道盡人世間各種蒼涼惆悵。今年是張愛玲百歲冥誕,如今我們再翻閱經典,無論愛情觀、美學品味,以及女性書寫,都是更堪細味。(黃靜美智子策劃)

張愛玲的愛情觀,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張愛玲自傳體小說主人公九莉的愛情觀。皇冠版《小團圓》共三百二十三頁,男主人公直到一半篇幅,第一百六十三頁才初次登場。在一百六十二頁,九莉聲明「她不喜歡像她的人,尤其是男人。」這是她的愛情觀第一條。

很快,第一百六十五頁,九莉和邵之雍陷入熱戀,「她崇拜他……她一直覺得只有無目的的愛才是真的。」這算是第二、第三條了,崇拜,無目的。

到小說快結尾時,第三百一十三頁,寫九莉覺得燕山(有人說是導演桑弧,僅作參考)「神秘有溫度」。然後:「她一向懷疑漂亮的男人……漂亮的男人更經不起慣,往往有許多彎彎扭扭拐拐角角心理不正常的地方。」

簡而言之,不喜歡像她的男人,懷疑漂亮男生,愛情要崇拜、要無目的。

張愛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心情特別敏感,心思格外細膩,所以不想男人也像她。對小鮮肉、帥哥之類,她也不感冒。強調愛的非功利,可見她自己和她筆下主人公很不同,並不想找「長期飯票」。

黃錦樹教授說《小團圓》這個愛情故事論證了「女主角何以不惜一切愛上顯然不該愛的人。」問題是,怎樣才是「該愛的男人」呢?

將一些現代文學名著列表統計,比如找魯迅、郁達夫、茅盾、巴金、曹禺、老舍、丁玲、張愛玲、沈從文等作家的愛情小說,可以發現的規律是男主角大多數有才,比女主人公更有文化(祥子大概例外)。才子們也都思想進步(除了《莎菲女士日記》中的華僑凌吉士,所以他被女主角「飛」了)。男作家寫的小說男主人公都面目不清(自以為有才或有財,不必靠顏值?),只有女作家才注意男人性感相貌。經濟方面,有錢的不一定成功,沒錢的一定失敗。而在道德方面,幾乎全部是一對一的情感關係,忠誠似乎是五四愛情小說的前提。

簡而言之,五四小說中的男主角們,大都要有才華、思想、金錢、相貌與道德五方面的條件,至少五分之四。然而《小團圓》的男主角,以胡蘭成為原型的邵之雍,卻至少第二和第五項都不過關:他是汪政府的官;他之前已婚,而且之後還不斷「花心」。

所以張愛玲這個長篇在現代文學史上十分獨特,很有挑戰性。女主角第一不在乎男主角的政治身份,大概她覺得愛情比政治更重要(「窗臺上的瓶花,比窗外的群眾場面大」);第二,要對付剛和你結婚,馬上又去武漢娶小護士,逃難途中又對寡婦「以身相許」表示感謝的男人,難度相當大。張愛玲不惜以自身痛苦經歷提早幾十年寫出了後來中國愛情小說(及社會現實)中一個常見困境,用張愛玲的話,就是女人憑什麼要「在一個多妻主義的丈夫面前,愉快地遵守一夫一妻主義」。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裏的解釋是很自得其樂的:「我已有妻室,她並不在意。再或我有許多女友,乃至挾妓遊玩,她亦不會吃醋。她倒是願意世上的女子都喜歡我。」

這是胡張戀當時的真實情況嗎?

有三種可能,第一,純屬「胡說」;第二,張的戀愛策略;第三,張在理性上容忍,但在感情和無意識中無法接受。

《小團圓》寫的應該是第三種情況。

《小團圓》的寫作原意,就是要反駁《今生今世》,保衞自己過去的愛情經歷。但寫着寫着,張愛玲並沒有全力去宣洩自己的傷痛,也沒有全力去批判男人的無恥。相反,作家反而將真人真事文學化了。具體來說,將在《今生今世》裏洋洋得意的吃軟飯為榮的胡蘭成,改寫成能夠提一皮箱錢(哪怕是貪腐得來的錢)來幫助女主角的有點責任感的邵之雍;又將沾沾自喜的「小團圓」美夢,改成「一個人可以同時愛兩個人嗎」的嚴肅糾結。簡而言之,張愛玲為了藝術,犧牲了(或者說貢獻了)自己的隱私。

我在皇冠出了一本書叫《細讀張愛玲》,發音不準,讀上去變成了「吸毒」張愛玲。賈平凹也有同感:「待看到《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經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鴉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癮的東西都是毒品。張的性情和素質,離我很遠,明明知道讀她只亂我心,但偏是要讀。」很多盼望幸福婚姻浪漫愛情的男女,也「吸毒」般地閱讀張愛玲的愛情故事。讀完又抱怨,怎麼都這麼悲觀,都這麼失望,難道真的「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但為什麼張愛玲又說,「然而敦鳳與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還是相愛著。」

張愛玲愛情故事裏的女人們,並不都持有和作家(或者說九莉)相同或類似的愛情觀。薇龍還是喜歡帥哥,注重顏値,在混血兒喬其喬目光注視下,自己白白的手臂就像牛奶一般地瀉了出去,攔也攔不住。七巧和季澤,其實也有相似之處,自以為是愛,其實核心是錢。白流蘇對范柳原,也談不上崇拜,被帶到淺水灣附近荒涼斷牆,范柳原大談《詩經》,女人在想什麼呢?哦,碰到一個精神戀愛的人。精神戀愛好,會走向婚姻,但壞處是聽不懂她說什麼。不過沒關係,聽不懂《詩經》之類,將來結婚買房子找傭人等等,不還都是女人做主嗎?這是張愛玲筆下惟一一個有happy ending的愛情故事,這哪裏是崇拜,哪裏是無目的的愛?

《第一爐香》近來拍電影,許鞍華導演,王安憶改編。電影《小團圓》也在籌備之中。一面是經久不衰的「張愛玲熱」,一面是「張愛玲愛情語錄」誤傳誤讀,人們為什麼熱中於閱讀張愛玲?去年《人民日報》和中新社記者還為此採訪我。我覺得一方面是張愛玲具備市場價值,作品拍出來總會有人看。另一方面「張愛玲熱」其實跟國家發展的趨勢是一致的。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從革命走向改革,告別宏大叙事,關心日常生活。中國夢就包括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張愛玲當年說,五四的文學是超人的,寫革命。可改變世界為了什麼?為了我們常人可以生活得更好。所以她強調自己不寫宏大叙事,寫日常生活。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憂國憂民,文學救世。魯迅、巴金、茅盾等「左聯」作家屬於此類,用嚴肅的態度寫嚴肅的故事。第二類,文學自救,有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徐志摩等。其三是鴛鴦蝴蝶派和武俠小說,一切以讀者需求為第一,追求暢銷流行,以遊戲的態度寫英雄或愛情。

張愛玲這樣的作家,哪一類都放不進去。她以嚴肅的態度和目光去寫非常庸俗的人生,加上其獨特的風格,講都市感性,重女性感官,把性別鬥爭描寫得既通俗又精采。人們的生活安定了,能夠並且願意踏實去品評生活本身的味道,希望對生活、對人性有所思考,張愛玲就愈來愈受矚目。

張愛玲之所以把故事裏的男女愛情寫得這麼悲觀,其實是因為她心中對愛情有很高的標準,我們常人都不敢設想的標準。這就跟魯迅一樣,魯迅寫這麼多仇恨,到死都不原諒別人,但他說,創作總根植於愛。因為愛,才看不慣那麼多的虛偽。如果看到什麼東西都是美好,那說明你要求低。這是我的看法。

其實張愛玲的母親,對她一生創作影響很大。按王安憶的說法,張愛玲覺得自己不如她母親漂亮,一生都在嫉妒。家庭影響,總包括言傳與身教。《小團圓》裏,蕊秋對九莉有很多「性教育」,總的傾向是要矜持、保守。但小說裏蕊秋自己,至少有七八個男友。這種言傳身教到了女兒那裏,完全有效但反了方向,張愛玲在小說裏,分析各種男女關係那麼透徹,書寫情色文字也那麼大膽,「老虎尾巴」,「小鹿飲水」等等。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女作家,一旦陷入愛情,完全看不見方向,無法自拔。實際上,她是對自己的癡情從一而終。

張愛玲筆下的愛情故事,偶然也有不寫男女戰爭,不寫精緻的愛情遊戲,相反描寫犧牲精神,比如《赤地之戀》,女主角黃娟為了解救她的戀人劉荃,不惜犧牲自己身體去服從黨報主編……這是張愛玲筆下唯一一次光明純真浪漫獻身的愛情,可惜也是最做作虛假的一個愛情故事。

《明周》約稿,為紀念作家百年誕辰,我想就談談她的華麗又蒼涼的愛情與愛情觀。如果局勢緩和,秋天還可能到香港大學(這個與張愛玲有特別緣份的大學)開一門閱讀張愛玲的選修課。

作者: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紫江講座教授,著作有《郁達夫新論》、《吶喊與流言》、《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香港短篇小說初探》、《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許子東講稿》(三卷)、《許子東現代文學課》、《細讀張愛玲》等十餘種。曾参與《鏘鏘三人行》等談話節目。

許子東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張愛玲一百年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