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 張愛玲二三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張愛玲一百年

你可能不知道的 張愛玲二三事

27.08.2020
劉玉梅、網上圖片
m200724karena-033
m200724karena-058_maxwidth_1600_maxheight_1600

張愛玲大半生在書寫傳奇。

她的人生就是一篇傳奇。

她是二十世紀享富盛名的著名華人作家,作品被不同導演改編成電影,她的文字影響及後的年青作家,知名度歷久不衰。

然而張愛玲寫小說,也編劇,同時也為一生最愛的作品翻譯。

打開其作,她的文字留住了她敏銳的價值觀,筆下角色如躍於紙,多有自傳式的味道,用字簡煉獨到,描寫卻細膩出奇,故事背景多為熟悉的舊上海與老香港,她寫人間繁華和蒼涼,使得張迷仍然代代出新,傳承不斷。

m200723karena-203_maxwidth_1600_maxheight_1600

我們想記下香港,不得不也記得張愛玲。她曾三次到港,與香港擦身而過,晚年移居美國,卻仍然執筆書寫超脫兩地意識形態的文學,不忘香港局勢。

然而,最叫世人念念不忘的,除了她的文學,還有她的生平故事。

m200723karena-210_maxwidth_1600_maxheight_1600

祖父是張佩綸 曾祖父是李鴻章

張愛玲出身名門,曾祖父是晚清四大名臣李鴻章,李氏曾被英女皇授勳皇家維利亞勳章,是當時中國「內悅昏君,外御列強」的重臣之一。祖父張佩綸同為晚清名臣,曾被袁世凱讚揚天下翰林能通者只有三個半人,張佩綸便是其中之一。

李鴻章(網上圖片)
李鴻章(網上圖片)

雖然家世顯赫,但張愛玲錯始終沒能擁有美好童年。在她編寫的個人回顧錄《對照記》中便收錄了不少自己的家族照片。

編書的那一年,她已經年邁,獨自久居美國,平生親情淡漠,卻仍然不住在書中追懷血緣,與家族的回望時,她寫出一句傳頌甚廣的話,她說:「我沒趕上看見他們,所以跟他們的關係僅只是屬於彼此,一種沉默的無條件的支持,看似無用,無效,卻是我最需要的。他們只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我愛他們。」

她自言出版《對照記》全因留美時太常搬家,怕「三搬當一燒」,才乾脆把重要的東西收入出版,以永久保存,卻似有預料,書出版隔年,她便撒手人寰,《對照記》於是成為了她人生中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回顧張愛玲出生時,其家世幾近沒落,未幾又逢國家遭遇變化,人生算不得活在富足之中,成年後更是常因經濟奔波幾地。連她自己也在《對照記》說:「然後崎嶇的成長期,也漫漫長途,看不見盡頭。滿目荒涼,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緣色彩鮮明,給了我很大的滿足,所以在這裏佔掉不合比例的篇幅。然後時間加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繁弦急管轉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經遙遙在望。一連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其餘不足觀也已……」

張愛玲的港大日子

張愛玲一生不幸遇上幾場戰爭,被戰事耽誤不少。1938年張愛玲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曾考入英國倫敦大學,然而因戰情激烈而無法入學,最後改進香港大學的文學系。當年她常進出港大南角的儀教堂與梅堂,來往課室、圖書館與宿舍之間。

張愛玲在港大的文件
張愛玲在港大的文件

在港大的日子中,她不曾參加學會,因港大為英語教學,她連家書也以英文書寫,勤力學習,連學會也沒有參加,於是三年曾獲兩個獎學金,學費食宿一律全免。然而1941年戰爭又起,香港進入日佔時期,港大停課,未完成學業,張愛玲便已不得不棄學返家。然而回到上海,她以香港和上海為背景寫出了多部全盛佳作,如《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短短幾年,已成為上海著名的女作家。

只能陪她共度青春的朋友 炎櫻

炎櫻是張愛玲在港大認識的好友。她是阿拉伯與中國混血兒,姓摩希甸,父親是阿拉伯人,在中國經商,於上海開設名為摩希甸的珠寶店,而《色戒》小說中所提到的珠寶店,便是炎櫻的家業。炎櫻在張愛玲筆下是個個子小而豐滿的少女,然而生性達觀,少女全都怕肥,但炎櫻卻笑說:「Twoarmfuls is better than no armful.」她外向,愛笑,慧黠,永遠神采飛揚,張愛玲又為其起了個小名,叫獏夢,解吃夢的小獸。

張愛玲離開港大回到上海後,仍然不時思念好友。她寫下〈炎櫻語錄〉,記下炎櫻說過的話:

「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靈魂,回來尋找它自己。」

炎櫻與張愛玲(右)於大學時的合照(網上圖片)
炎櫻與張愛玲(右)於大學時的合照(網上圖片)

炎櫻也在張愛玲的名作《傳奇》再版時,給她畫了個封面,張愛玲讚美至極,她如此描述好友的畫:「像在綢緞上盤了深色雲頭,又像黑壓壓湧起了一個潮頭,輕輕落下許多嘈切嘁嚓的浪花,細看卻是小的玉連環。」

然而兩人成長後,漸生疏離,炎櫻後來也在美國定居,這時的炎櫻是財經名流,張愛玲卻只是個流亡海外,於美國名不經傳的中國作家,兩人更是話不投機。

在張愛玲晚年創作的私小說《小團圓》中,劫後餘生的九莉看到落在身旁的炮火,一時明白生命脆弱——「告訴誰?難道還是韓媽?楚娣向來淡淡的,也不會當樁事。蕊秋她根本沒有想起。比比反正永遠都是快樂的,她死了也是一樣的。」在張愛玲晚年的回憶中,炎櫻變回了小說中的比比,一個普通,沒心沒肺,驕傲又通俗的女孩,故事中亦可見兩人早生芥蒂,後來更是疏於聯繫。

張愛玲後來寫信給鄺文美,當中提到:「Fatima(炎櫻)並沒有變,我以前對她也沒有幻想,現在大家也仍舊有基本上的了解,不過現在大家各忙各的,都淡淡的,不大想多談話。我對朋友向來期望不大,所以始終覺得,像她這樣的朋友也總算了不得了。不過有了你這樣的朋友之後,也的確是寵壞了我,令我對其他朋友都看不上眼。」

電影史上的張愛玲

我們看過《傾城之戀》,看過《色,戒》,卻未必看過張愛玲編劇的電影作品《情場如戰場》(1957)、《人財兩得》(1958)與《小兒女》(1963)。

《情場如戰場》劇照(網上圖片)
《情場如戰場》劇照(網上圖片)

張愛玲於五十年代曾受好友宋淇邀請,由美國重返香港,為電懋擔任編劇一角。她於1957年至1964年間曾編劇電影共十部,其中八部作品成功拍成電影,另外兩部作品《紅樓夢》和《魂歸離恨天》則因屢次修改,或意外未能成功開拍。據《張愛玲:電懋劇本集》作者藍天雲提到,前者在修改時差點要破壞了她與好友宋淇的關係,而後者則是因為電影公司的老闆與多位要員遇上空難,公司不得不改組,宋淇離職,結果作品未有拍成。使《魂歸離恨天》成為了張愛玲為電懋寫的最後一部作品。

目前十部作品中有三部作品已經散失,如《人財兩得》、《桃花運》和《一曲難忘》,成為張迷遺憾,電影底片散失難尋,劇本變得珍貴重要,於是藍天雲幾經轉折,終合眾方之力,重輯張愛玲於電懋時期的劇本,結集出版《張愛玲:電懋劇本集》一書。

《小兒女》劇照(網上圖片)
《小兒女》劇照(網上圖片)

目前張愛玲部份的編劇電影收藏於香港電影資料館中,卻如藍天雲說的,是「養在深閏人未識」。她的劇本雖然不如小說作品盛名多產,但對後世人去看見她的另一面,仍然是重要的瑰寶。

劉玉梅、網上圖片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張愛玲一百年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