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古洞悅和醬園:從分裝大桶原料、至小瓶精細測量 一切全賴有磅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談秤說磅

深入古洞悅和醬園:從分裝大桶原料、至小瓶精細測量 一切全賴有磅

yuetwo76

每一間醬油廠都有自家配方及比例,方能成就自成一格的字號風味。在悅和醬油廠,散落於廠內各式各樣的新舊磅具,正是生產線上衡定用料配方的好幫手;及至藏於實驗室內的天平,更是質量檢定的判官。

磅具處處

在悅和的歷史中,大概老早就不見桿秤。興許是因為秤量過程都是定點而行,不需要太高的流動性;又或是因為量度的總是大單位,倒不如直接用磅。是故今日在廠內醬缸附近、生產線旁得見的,都是座地式的大型磅具;但望見那古舊的機械尺磅,Jack也搖頭說:「已經極少使用。」

yuetwo73
過去幾十年,悅和的廠內從尺磅、至地磅,逐步進化至電子磅。不但小數位後的數字更精準,同時也兼具不少其他功能。

Jack(龐中衡)是悅和醬園第三代傳人,他記得舊時醬園會出售醬油原料,一桶動輒一百五十至二百斤(約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公 斤),「舊時的人就用擔挑前後各眺一桶,在尺磅上量好了就踩木板上貨車。」然而,老尺磅終究有輕微誤差;後來機械針磅乃至新式電子磅出現,能顯示實際數字,既清晰又精準,買賣時無爭拗的餘地,入樽包裝出品時也更精準便捷。時日下來,老尺磅就如同市場上的買賣秤一樣,漸被淘汰。至今廠內只存留一大袋封塵磅碼,鑄鐵的銹跡斑斑,打銅的滿載銅綠,取放在地,一個個就像《食鬼》內打敗仗的小精靈,曾經食過大力丸吒叱各行各業,但最終仍然被時代的鬼魂捉住、逐漸消失。

yuetwo7

做豉油是一門科學,「以前舌頭就是一切的標準。現在有很多不同的數據及指標,確保每一批次的成品品質穩定,把誤差減至最低。」悅和醬園內有自家實驗室,測試新品、為不同批次的產品作檢定。

Jack在實驗室內示範,把自家的醬油注入已知容量的密度瓶之內,再放到電子天秤上以得知實際重量,就能計算出密度,「如果是豉油,密度會較高,例如達到1.2;若然是酒類多半是比較輕,密度會低於1。」

比重密度測量只是其中一個參考測試,胺基酸比例及含鹽度等數據,才是界定豉油級數的指標。「我們會採用滴定法去檢測豉油內的胺基酸含量及鹽度,並配合其他指標,如顏色/氣味等作感觀測試。」實驗過程講求精準度,調配化學溶液時必須分毫不差,那置於桌上、被木框透明罩着的雙盤分析天秤,正是舊日團隊用以作不同檢定之用;特配一組砝碼,精密程度細微至毫克(MG)。翻開那夾放在一起的出廠檢驗合格證,年份標記為一九六四年,不禁訝異眼前這保養得簇新而一塵不染的天平,竟已走過半世紀。科投追趕人們的生活節奏,今日實驗室內秤量重量的,早就換上精良度更甚的電子天平,不再需要手動放砝碼調整重量。

胺基酸含量與豉油香味有什麼關係?

各家品牌對於豉油的命名與評 級,各自有一套準則。某些品牌會自設「金標」、「銀標」, 悅和的分類則為老抽、生抽、甜豉油、海鮮生抽等等。由於豉油是由黃豆發酵而成,生產過程中,黃豆的蛋白質轉化成 umami,「如果用味道去表述,籠統而言,氨基酸含量愈高,味道愈是香濃鹹鮮。」

在古洞這片沒高樓山丘、平地寬廣的日曬好地上有不少醬園,悅和就是其中一家。然而,在政府的 「北部都會區」計劃中,醬園被排除在外,一切與之相關的物事,尚未知何去何從。
在古洞這片沒高樓山丘、平地寬廣的日曬好地上有不少醬園,悅和就是其中一家。然而,在政府的 「北部都會區」計劃中,醬園被排除在外,一切與之相關的物事,尚未知何去何從。

悅和醬園有限公司

荃灣街市街33號地下

2492 3354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談秤說磅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