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所有焦點
精選焦點
Hong Kong Pink Noise 尋找本土聲音
共鳴不因為遠和近。我們尋找香港本土聲音。 Pink noise,是大自然的聲音。海浪,蟋蟀,蟬鳴,樹葉和風。大浪西灣,中大校園,大澳水鄉,荔枝窩。記錄的時間,可能在不為人知的晚上,也可能在少有閒人的早上。 香港以至世界,煩擾之事,揮之不去。過去幾年,很多人失眠,因為疫症,因為恐懼,因為失去,因為離別。希望Hong Kong Pink noise可以讓人得到一刻平靜,讓失眠遠去,讓遠方的人,跟本土的聲音,再次連結。 香港的聲音,從現在開始,會一直累積,放在我們的短片頻道。 給所有失眠和需要寧靜的人。
77
進入焦點
香港不思議事件
都市傳説,往往都是如此的引人入勝。荒誕嚇人的情節,發生在自己身處的城市,或居住的社區,總是令人格外毛骨悚然。這些傳説,一聽再聽,既讓人心寒,卻又讓人忍不住想聽下去。耐人尋味的故事,反映我城的歷史民俗文化,換個角度看,其實為我們留下另一個視點的記錄。《香港不思議事件》帶你走遍香港各區,尋回散落在都市四周、卻快被遺忘的那些地方、那些人、那些傳説。
5
進入焦點
大地藝術祭2024 藝術振興地方實踐
世界最大型國際戶外藝術祭、日本新潟縣第九屆「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藝術三年展」(下稱大地藝術祭)現在進行中。 本刊在今年八月親赴新潟縣實地考察,除了觀賞今屆焦點作品,亦透過採訪大地藝術祭策展人及藝術總監北川富朗、香港參展藝術家及當地居民,了解大地藝術祭廿五年來為這片里山(山間農村聚落)帶來了甚麼改變。
8
進入焦點
Ballroom is Burning
學生時期最後一個聖誕假期,我被邀請來到這場如夢幻泡影的變裝舞會——男兒身將嬌媚展露得徹底、四吋斗零踭邁出的是矯健的步伐、叫人驚呼連連的折手舞、戲劇性炸摔、撕裂式性感⋯⋯各種數不盡的視覺衝擊轟炸大腦,未等上一個訊息被消化,觀眾的尖叫已將注意力扯開。 Ballroom不止是集體狂歡聞歌起舞,而是一場長達半世紀的顛覆實驗。在七十年代的美國,只有白色皮膚才被視為「美」,Drag Queen Crystal LaBeija退出變裝選美後,創辦House of LaBeija,舉辦歡迎黑人與拉丁同志族羣參與的變裝舞會。在舞會裏,他們比拼衣裝、步姿、美貌,還有 由仿照雜誌《Vogue》而生的Voguing舞步;舞會外,他們是一起生活、相互支持以對抗社會敵意的家庭 (Chosen Family)。Ballroom文化開始發跡、成形,更於九十年代因為麥當娜一曲《Vogue》,首次登上流行舞台,讓世界看見被邊緣化的一羣。 時空跳轉至二〇一七年,舞者Kenken(劉卓熙)在香港舉辦第一個Kiki Ball。 八年間,愈來愈多的舞會家族成立,在一場場Ball中,為性別認同感迷失的中學生、對自己容貌身材惴惴不安的少年、從未想過自己可變妖冶性感的「直女」,發現只要踏進舞廳,血肉之軀便可化身虛實交錯的自定義角色。我們在舞會內外,嘗試記下Voguing舞者Pizza及Bonita、創立香港第一間Kiki House—House of Marciano的Father Kenken及Mother Holie、以及最年輕的House of Aurora的故事。 評判分數只供參考,獎盃不設標準答案,歡迎來到夢想試驗場,用舞步與氣魄記錄你想活出的精采人生。完場離開前,記得帶走你的自我。
6
進入焦點
巴黎設計展前哨
有三十年歷史的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Objet,今年首次舉辦香港區比賽,從三十五個申請中選出八個優秀新銳設計,得獎作品將在九月巴黎Maison&Objet「香港館」展出,並在十二月回到香港作展覽。 本刊率先披露評審過程和香港館的場景設計。同時,本刊將陸續專訪得獎設計師,從他們的設計,你會發現有一班人正努力實踐着自己相信的寶貴價值。
10
進入焦點
Mini HK: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有一個童話故事,你和我都大概聽過——充滿好奇心的女孩愛麗絲,在某個午後,意外栽進兔子洞裏,從此展開連串奇遇。在洞穴的另一邊,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愛麗絲被大大小小的木門包圍,每道神秘木門背後,原來都藏着一幅幅前所未有的景致⋯⋯ 如此奇幻的旅程,倘若發生在真實世界,又會是怎樣呢? 世上雖無神秘的兔子洞,卻有奇妙的鏡頭,把真實世界的影像,變成前所未見的畫面。透過攝影師的鏡頭,帶你用另一種角度看香港,鏡頭下的這些景象,你想像過嗎?下班時車水馬龍的觀塘馬路,縮成迷你街道;在黃埔過馬路的人們,全都變成小人國的人類;紅磡窄巷裏的車子,變成一架架迷你模型車。 渺小的我們,活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可能早已不再相信童話。但願我們的鏡頭,能喚醒你們内心那位想冒險的愛麗絲,記住曾經聽過的童話,深信我們還能見到不一樣的世界。 送給每個長大了的小孩。
8
進入焦點
WE ARE CRIP
你如何稱呼一個沒有手的人,一個坐輪椅的人,一個聽不見的人?當肉身因疾病或意外經歷不可逆轉的損傷,伴隨而來的還有健全主義社會加諸身上的種種標籤:「殘疾」*、缺陷、慘。當他們面對各自的生命課題,只想如普通人一樣平淡生活和戀愛,又容易跌入另一個定義框架:剛毅自強、積極、勵志。不想被貶為廢人,也不想被捧成超人,他們為身份找另一條出路—「Crip」。Crip一詞原意為「跛腳」,本為侮辱殘疾人士的英文俚語;但自一九六〇年代美國殘疾人士權利運動後被注入正面涵義,擁抱Crip身份的他們大方接受自身身心狀況,並以此為傲。現在的Crip亦並非局限於描述身體損傷狀況,由該詞發展的Crip  theory,批判把不合乎標準的身體貶為弱者的健全主義社會;又質疑「正常」與「殘疾」的邊界,認為在推崇能力、理性、效率的健全主義社會,所謂「健全人士」也有機會被視為具有某種「殘疾」。在香港,有一羣人以小誌出版、藝術展覽、生命經驗播下種子,希望更多人從Crip的視角出發,打破「健全」與「殘疾」的界限,共同顛覆健全主義的規則。*「Disability」中文翻譯一般為「殘疾」。此翻譯沿用醫學模式(medical model)理解「Disability」,視之為病態、缺陷,此外還有社會模式(social model)、Crip模式;但為方便理解,是次專題沿用「殘疾」形容身心限制狀況。
8
進入焦點
熱血應援! 港隊運動員追星族,追的是甚麼?
巴黎奧運戰幔揭起一周,香港運動員交出耀眼成績——江旻憓先於首日奪取劍擊女子重劍個人金牌;女飛魚何詩蓓(Siobhan)在女子一百米及二百米自由泳決賽摘下銅牌;張家朗也再度奪金,成為六十八年來首位在男子花劍個人賽蟬聯金牌運動員。 見證頒獎台上的高光時刻的,有由香港遠赴巴黎觀戰的支持者,舉起手幅為港將吶喊助威。 自三年前,何詩蓓及張家朗為香港奪得一金兩銅的奧運佳績,香港體育自那盛夏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疫情籠罩下生活一片死寂中,港人在直播看到當屆港將在場上為勝利而努力戰鬥,宛若層層陰霾透出亮光,掀起前所未見的「撐香港隊」體育熱潮。 張家朗、何詩蓓和歐鎧淳,都是在競技舞台以外被緊緊注視的星級香港運動員;粉絲為他們設立IG專頁,在比賽日前放上詳盡的賽程、即時更新戰果;訂製應援手幅、公仔、貼紙、匙扣,在場外等候合照簽名,甚至追隨到世界各地分站觀賽打氣。近年,由韓星、MIRROR掀起的追星狂熱,蔓延到港隊,當粉絲從近乎零開始了解一項運動追體育明星時,到底在追甚麼?
3
進入焦點
巴黎藝廊新貌與河濱生活
6
進入焦點
I.M.PEI貝聿銘九大建築
西九M+博物館下周六(6月29日)起舉辦美國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1917-2019) 首個全面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本刊率先專訪展覽聯合策展人王蕾、貝聿銘兒子貝禮中(Sandi)和研究貝氏建築三十年的台灣建築師黃健敏。搶先公開部分展覽珍藏,同時重點介紹其中九座重要建築,亦回顧貝聿銘走過的一○二年人生,從中你會感受到貝聿銘的才華、性格與喜惡。 上圖為1979年,貝聿銘站於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外。©Ted Dully/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M+提供)
13
進入焦點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