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不好喝? 茶藝師借茶包靜觀冥想:「重點在於手法與心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茶包=不好喝? 茶藝師借茶包靜觀冥想:「重點在於手法與心態」

cover

「喝茶包,還是不喝茶包,重點不在味道,而是心態。」拋出這句略帶莎士比亞風采的哲理短句的,是眼前盤膝而坐的茶藝師李天安(Season)。

「對於很懂喝茶,能迅速分辨茶葉等級的茶師,他們日常會不會喝茶包?」是我一直很好奇的疑問。可知茶包一向予人不夠精緻的印象;沒料到Season沒皺半點眉,還給它一段平反,「我倒是覺得很方便!特別是旅行的時候,不用帶電子磅秤重,就能撕開茶袋,或者直接沖泡飲用。」他指出,部分具有排毒、安神、打開脈輪等功效的西式花草茶,由於多有特定配方,因此必須預先拼好,放進茶包。他也笑說,也許自己受日本人喝茶風俗影響,因此對茶的接受度較高,平常逛街總會手執台式珍珠奶茶,或是購自便利店的樽裝茶。

Season坦言說,自己受日本文化影響,對茶的包容度也較高;因此一襲別致茶席在前,即便手裏只有茶包,他也會想方法好好沖泡
Season坦言說,自己受日本文化影響,對茶的包容度也較高;因此一襲別致茶席在前,即便手裏只有茶包,他也會想方法好好沖泡。
紅茶顏色琥珀亮麗,Season認為用玻璃茶壺觀賞、沖泡,便是最合適了。
紅茶顏色琥珀亮麗,Season認為用玻璃茶壺觀賞、沖泡,便是最合適了。

誰說喝茶包不好喝?

Season不抗拒茶包,私下亦自有一套沖泡心得。「比如是原片茶葉,如大吉嶺、台灣紅烏龍等,我建議先撕開茶包才繞圈沖泡。謹記讓水柱觸碰到茶葉,這樣才可聞香,也讓它們得到充分舒展。」他為我做了一個小實驗,比較有撕開及沒撕開茶包的分別;果真有撕開的茶喝起來飽滿得多,香氣層次較豐沛,「你看,茶葉也從球狀鬆開成長條索了。」

圖為台灣紅烏龍茶,不過左面的茶葉,沖泡前先拆除茶袋,因舒展空間充足,故此茶葉由球狀鬆開成長條索;右面的茶葉,則在茶袋內沖泡,顯然未有充分舒展,故茶味也偏淡薄。
圖為台灣紅烏龍茶,不過左面的茶葉,沖泡前先拆除茶袋,因舒展空間充足,故此茶葉由球狀鬆開成長條索;右面的茶葉,則在茶袋內沖泡,顯然未有充分舒展,故茶味也偏淡薄。

中國人喝茶總不離「道」,講的是修心養性,「如果喝茶包為求方便,那麼本質上又會否背『道』而馳?」想必Season一定不認同我的假設。這天,他從櫃上順手拈來一只從日本家品店購買的白色淺瓷碗,放在茶席上;用熱水暖碗後,放進花茶包,欣賞茶葉色澤美;接下來沿茶包邊注水浸泡,以防花茶變酸,等待之時即閉目養神。

取出、捧起、聞香、觀色。舉手投足,滿是儀式,也是對茶的善意。Season不諱言說,從前自己是平面設計師,起初單純覺得喝茶「有型」,開始搜購各種精緻陶壺、骨瓷杯,「後來才慢慢觸摸到喝茶原是一種精神享受、一種慢活態度。」他回憶說,從前心急、追趕時間,總會拉動茶包的棉繩,「這樣等同攪拌,加快萃取;但若過苦過澀,後果就一力承擔了。」

茶包也能做成時興的冷泡茶,「除掉繩子,把兩個茶包放進室溫水,泡夠十二小時,便可以喝了。」Season說。

與這位率性茶人相處的數盞茶時間,我有幸得到的,不獨他送我的清香烏龍,還有如茶包的處事哲學─善待周遭,做事柔韌有餘,能伸也能縮,在有限的空間活出本色。

原來藏在茶包裏的勉勵,多妙。

人在草木

https://www.instagram.com/poetry.of.tea/

SORA Studio

上環大安臺8號地下C舖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