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農場考察團1】小農場提供都市人喘息空間,綠豆豆農莊:園藝、靜舍、藍染興趣班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Hello ! Hong Kong Farms 可持續港農

【本地農場考察團1】小農場提供都市人喘息空間,綠豆豆農莊:園藝、靜舍、藍染興趣班

18.09.2023
譚志榮、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2

暑氣漸退,踏入九至十月秋播時分,期盼着數月後上市的本地菜,有港人至愛的芥蘭、 菜心;爽脆的根莖類像紅菜頭、甘荀、蘿蔔;受年輕人追捧卻怕熱的香草如茴香、歐芹、芫茜。

回望剛過去的「沸騰」暑假,香港有很多一人農場場主沒有唞暑,反愈熱愈忙,除了剪草修繕,更在烈日下帶活動、打理格仔田、照料動物、招待訪客等。這些「綜合農場」或「休閒農場」(見編按)的農夫深明在港難以賣菜為生,要持續發展得配置休憩設施,或結合自己的專長和嗜好,或利用資助,有時放在耕田的心力和時間未必最多。

今次專題不再是農夫在自艾自憐,會跟三個相關業界人士來趟「農場考察團」,比較海外與香港農場的異同長短,再看近年本地社區支持農業(CSA)如何轉向,探索可持續的港農路。

(編按:漁護署回覆本刊稱截至今年七月,共有一百一十五個作物農場刊載於「香港休閒農場」流動應用程式內,並由農場自願登記,署方未就全港休閒農場作統計或發牌。)

農莊定期舉辦天然植物藍染班,除種植外,Ruby相信這些活動都可以令人身心放鬆。
農莊定期舉辦天然植物藍染班,除種植外,Ruby(右)相信這些活動都可以令人身心放鬆。

綠豆豆農莊:小農場定位

許多農友說,本地農場規模在外國只屬園藝(gardening),從事有機耕種旅遊和生態導賞員培訓十多年的孫嘉雯(Kaman)也這樣認為,這天跟她到訪的綠豆豆農莊面積約有三萬平方呎,「這幾萬呎在外國只是一間shop」,並舉例說紐西蘭的奇異果園,可達數千萬平方呎,不少設行山徑、打卡地標、遊樂設施或畜養數百隻之多的羊牛。除了規模與香港不同,外國農場的旅遊元素更「貼地」,能推廣當地文化,「就算香港有草泥馬但都不是原的,純粹是旅遊的價值。」按理紐西蘭奇異果帶來可觀收入,農場不用費神搞旅遊,但Kaman解釋耕種與旅遊相依,因奇異果只有一造,「這麼大的場,一個生意人會想怎樣經營得好一點或者怎樣善用場地宣傳。」

農業佔香港GDP少於1%,「經濟重心不在農業已是限制。政策都有支持,但夠不夠大規模發展?真是見仁見智。」農業旅遊常引用來自台灣的「三生」原則,即生產、生態、生活。台灣農莊既會提供民宿和露營區,設餐廳提供有機蔬食自助餐,亦會按農場節氣規劃活動,春天插秧、夏天打穀、冬天採收洛神花做蜜餞。還可以搗麻糬、洗愛玉、烤蕃薯、滾泥巴、製作稻草人等。

農田書屋吸引日本遊客

Kaman形容香港農場在限制下算「百花齊放」,如供打卡的Hello Kitty主題農莊、讓行山客歇腳買農產的青協有機農莊、在林村研究稻米的「大地予我」項目,乃至有為興趣、少宣傳的「佛系」農場如南丫島的香草原,「他是小型的代表,但其實都有香草茶、做餅乾的旅遊項目。」Kaman日本朋友遊港時,會特意到訪錦田的比比書屋,在田邊看書外,亦可吃到屋主用自家有機菜烹調的菜式和沖製咖啡。「香港要成功就是利用有限的生產,變成獨特的生活項目。」檢視一個農場,她不僅著眼面積,而是看農地與活動用地的比例,旅遊與有機耕種的關係。有些標榜有機的農場種了有機菜,但旅遊元素與作物並不相關,「整個操作方法,它有沒有好好利用整個環境?它的設計是不是對環境友善?這些都會看。」

綠草地迎來客

綠豆豆農莊營運十年,場主之一何慧琴(Ruby)是個「半農半X」,平時從事保險。丈夫七年前猝逝後,她便獨力打理,有時父母會來幫忙。近年農場加入園藝治療、頌砵、爬蟲動物導賞等不同元素。Kaman說:「對象很清晰,是壓力大的香港人,也都是一些有消費力的階層。」往農場的路徑隔阻了錦上路的工程噪音,入口有片大草地歡迎來客,四周有動物壁畫,後方是格仔田。Kaman特別欣賞這幅草地,「咁企理嘅草地唔常見。可以讓小朋友在草地打滾,這個旅遊元素不是每個營運者都會重視,見到她的心思……這裏沒有Hello Kitty打卡,但其實有批人就只是想享受這個草地。」理想的活動空間不一定要昂貴的遊樂設施,能讓小朋友自由探索已足夠。Ruby說農場本意是給都市人減壓,尤其是讓小事都「喂哇鬼叫」的小孩多接觸大自然,所以希望讓他們在這踢球,旁邊的兒童三輪車都是訪客送贈或留下。

建互信機制與田友關係緊密

草地旁是休息區和工具區,種植用的網袋和工具、兒童玩具、雪糕和飲品都井然放好,Ruby採互信原則,讓田友自取並在旁放下錢,以免他們要在田中到處找她。這點也是讓Kaman讚賞之處,因農場要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這個很簡單的設計,有些人是喜歡這種信任、安心的感覺,有個安全的環境。這些都是在成立農場的時候,(要想)怎樣去營造,外國都會有。」田友也為農場注入新意,例如休息區旁有一組蘭花盆栽,是田友新年過後拿來給Ruby照料;草地的沙灘椅是另一田友送來的酒店物資。有田友養了一堆珍貴爬蟲,之前帶來辦活動,在草地給小朋友導賞。外國的農業旅遊一般會設參觀路線,有導賞員帶着解說,但香港因人手和面積所限,「Ruby其實只有兩個人,她媽媽和她,很難發展到這一類型的項目,便要彈性一點,想些與這環境有關的。反過來想都是香港有機農場的特色,即少人手、一人農場。」做大眾化旅遊要有設施、投資,Ruby的場地展現更多可能,也更見到大自然和人的關係,適合由小農場做起的農夫參考。她建議Ruby可讓訪客付費使用草地數小時,臨走前買些農產回家。現時Ruby有一百八十塊格仔田,她在空置田地和周邊種些較易打理的洛神花、田友不常種的菜款如椰菜,收成後會用街市菜價售予田友。

媽媽(左)近兩年也來幫忙。遠景的起重機如同農夫夢魘。
媽媽(左)近兩年也來幫忙。遠景的起重機如同農夫夢魘。

靜舍與五感小徑

有感近年香港氣氛壓抑,Ruby去年在農場加設靜舍,給相熟田友提供頌砵體驗。也因修畢園藝治療證書,她正於靜舍外闢建小徑,種植一列可刺激五感的植物,如觸感柔軟的羅漢松、香氣與用法不同的香茅、紫蘇葉、薄荷,希望有更多長幼來訪。Kaman說這些都是頗受歡迎的新興產物,惟活動需與農場緊扣,「怎樣利用這個農場的空間?可能種植活動之後,帶我們遊覽農場,用五感加強對植物的認識。」甚至旁及農田環境如格仔田內的天然水道,介紹有機耕種知識。

Kaman說這樣小眾的農場能營運十年不容易,Ruby坦言始終面對收地壓力,農場背後便是一部部起重機,「你不知道何時它又收回來,何時又說發展。」目前最受關注的是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影響六十四公頃農地,當中包括由四百多塊農地連接的塱原淡水濕地。政府稱會為希望復耕的農戶作出配對,在塱原設立的三十七公頃自然生態公園中亦可繼續農業活動。不過,「先破壞後保育」的規劃令Kaman憂慮,就算保留農地,四周的水土改動也會影響作物,「濕地公園就是例子,我目測差不多十年,整個環境才開始叫做復原,多一些雀鳥。」想到曾搞得有聲有色的馬寶寶社區農場,抵抗東北發展十一年後仍得落幕,她勸告現時農夫不能再死守,在選地時已要了解周邊發展藍圖、地主想法與農場理念是否契合,以及認清自己入行的目的,像Ruby的例子就是心靈慰藉、與人分享想法。她不全然絕望:「退一步想,香港尚有一定數量的小型有機農場,散落在錦田 、鶴藪、林村等地方。」

+1

INFO
綠豆豆農莊
錦田四排石10號B
9672 5557

香港有機耕種旅遊的起點

一九八八年環保教育組織綠田園(現名為綠田園基金)開辦教育農場,奠下香港有機耕種的基礎,逐漸得到漁護署支持。Kaman說當時有機耕種規模較大型和著重生產,同時亦有些場地以「農莊」為定位,提供休閒活動,最經典的是於一九九三年開業的大棠荔枝山莊,場內有羊、兔、魚,也有 騎馬、爬繩滑梯、兒童遊樂場,又可供旅遊巴停泊。其後有下白泥的綠油油有機士多啤梨田園、錦田鄉村俱樂部,「偏向大眾旅遊的模式,收入場費又有餐飲,通常做較大眾的旅遊服務。」惟農莊搞手通常並非有機耕種農夫,一來他們多為興趣,二來不熟悉旅遊。

至二○○○年代中出現良莠不齊的「一元旅遊」,打擊本地生態旅遊,業界於是開始加強導賞員培訓,推廣有機耕種體驗 ,「有批做旅遊的人進入耕種這個界別,農夫慢慢涉獵這方面或者和旅遊界交流。」漁護署也肯定休閒農場的角色,早期曾編製《香港休閒農場指南》,二○一二年版寫道:「農場為到訪者提供農產品採摘、自耕農園、農務體驗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大受市民的歡迎。」也舉辦過「休閒農場研習班」,除介紹農耕技術外,還包括市場銷售技巧和農場管理等。由於台灣起步較早,漁護署曾邀請台灣業界參與研討會,與本地農夫分享休閒農業成功經驗。

譚志榮、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Hello ! Hong Kong Farms 可持續港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