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計劃】大嶼山社區組織「好老土」扎根梅窩,招學徒辦農墟,負責人龍子維:我們不是搞農業,是搞社區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Hello ! Hong Kong Farms 可持續港農

【學徒計劃】大嶼山社區組織「好老土」扎根梅窩,招學徒辦農墟,負責人龍子維:我們不是搞農業,是搞社區

9

學徒背後的推手是於二○二二年開展的大嶼山社區組織「好老土」,其「有種大嶼 ‧學徒計劃」已完成兩季,John等人是第二季的學徒,在冬季跟Danny學習開墾斜坡梯田。每季學徒須於好老土農墟構思活動,展示學習成果,而認養計劃則由學徒自發延伸。負責人龍子維最初搬回梅窩散石灣村,想着服務大嶼山社區,卻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很多居民都與農業相關,而梅窩人口只有七千多人,農地面積卻達三十多公頃,故想到由農耕着手。落區時,他收到許多農夫求助,例如突然有三斤番茄收成卻苦無渠道銷售,後來他覓地舖、做菜包共購,笑言:「其實我們不是搞農業,是搞社區的……被農夫逼到真的要買菜。」

農墟設新書交流會,其中談及鄉郊營造如何與農業扯上關係。圖中講者是龍子維,其右側是劉君宇。
農墟設新書交流會,其中談及鄉郊營造如何與農業扯上關係。圖中講者是龍子維,其右側是劉君宇。

培養「關係人口」 一起救黃皮

學徒計劃由Winnie the Farm消閒農場、草原農場、何氏果園、片藍造、大嶼文化工作室帶領共七十七個島民或區外參加者,每季為時三個月並以農墟作結。另一「好老土」成員劉君宇說是要創造「關係人口」,令他們跟大嶼山的關係不限於一買一賣的過客或外人,而是去挖掘農夫的知識、技術、困難與自豪之處。去年八號風球前夕,何氏果園有七百斤黃皮待採收,學徒成功號召到二十個義工冒雨上山收割,「從前只有農夫在擔心農田的農作物,但今日有很多街坊、農耕學生、農耕畢業生、組織者等都會擔憂梅窩的農夫及作物。」

同時,學徒都在衝擊農夫,像草原農場的強哥自信不足,常怕自己的青皮大冬瓜沒人買,想派給街坊。學徒的宣傳策略並非「賣慘」,而是強調其冬瓜有多難得,在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這本地冬瓜種堪與鶴藪白菜、元朗絲苗齊名。他們在農場建火箭爐煮冬瓜茶、在農墟即場切片銷售、發起首次市區冬瓜團購。「好老土」將學徒的歷程輯錄成《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讓其他社區營造者參考他們一路「試錯」的經驗。

黃皮是香港原生植物,與橙、檸檬等同屬芸香科
黃皮是香港原生植物,與橙、檸檬等同屬芸香科
何氏果園的雞心黃皮糖度達20度
何氏果園的雞心黃皮糖度達20度

受日本「一村一品」啟發

香港土地面積不及歐美,龍子維認為可向台灣或日本學習,如「一村一品」。他們創立雜誌《大嶼食通信》,每期介紹一種作物,並隨附農產,第一期便介紹Danny的菠蘿,「集中地很精細地做一件事、有地區特色,我覺得這是香港搞CSA的出路。」他們的農墟也與市區市集不同,檔主多是島民,互有往來。

訪問當日的農墟,有住在附近的好姐一家,七十多歲的好姐還可趁中午時間回家小睡,交由女兒看檔。居民Hin和Jessica用梅窩的黃皮花果、龍眼葉、泥土等製成瓷器,推手推車前來開檔。二人只肯參加梅窩農墟,沒想過到區外擺市集,Jessica說:「我們第一次參加農墟時,桌子突然塌下,全部作品都碎了,看到Virginia、阿龍、Miffy(編按:好老土成員)比我們更心痛更緊張,結果我們就想專心留在這裏。」說明了「好老土」怎樣在梅窩扎根,打動農夫和島民。

每次農墟攤檔約有十至十二個,定位不是吸引區外人買手信,反而想服務島民。
每次農墟攤檔約有十至十二個,定位不是吸引區外人買手信,反而想服務島民。
每次農墟攤檔約有十至十二個,定位不是吸引區外人買手信,反而想服務島民。
每次農墟攤檔約有十至十二個,定位不是吸引區外人買手信,反而想服務島民。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Hello ! Hong Kong Farms 可持續港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