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遺民末路時】小人物小故事 小店的濃濃人情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舊區遺民末路時】小人物小故事 小店的濃濃人情

kt_30_cover

順發號:便宜潮式雜貨

「青橄欖十元五両,買五元也行。」順發號的戴生瘦削又結實,總是見到他滿臉笑容。他十多歲就在九龍城雜貨店幫忙,二十多歲父母打本給他開檔做生意,賣潮州鹹雜貨為生,一做差不多半個世紀。芝麻軟糖、菜脯、烏欖,盡是幾元、十幾元的東西。新搬去的街市攤位面積不到這裏一半,汽水也不能賣了。「那還能怎麼樣?有什麼法子?」

潮式雜貨店,小本生意,默默耕耘不抱怨。
潮式雜貨店,小本生意,默默耕耘不抱怨。
kt_33
kt_31

何記補鞋:老實補鞋

一位少年來找何伯補鞋、換鞋墊。何伯雜亂的家當中,抽出一捆皮鞋墊。自他的店被收回,只好在門口搭了簡陋小攤繼續謀生,做得一天算一天。

「我白內障,眼睛好快盲了。戴眼鏡都看不清楚的。」他認不得臉,卻認得鞋子。

「你什麼時候搬?我過幾天再拿幾雙鞋子來補。」少年說。

「不要等過幾天,我不知道還在不在這裏。」

何伯一直在仁信里經營補鞋。「兩萬八的搬遷費。我太老實了,他叫我簽我就簽。」

「以前在麻將館門口擺攤補鞋,不趕我走, 也不收租, 一擺就是二十多年。八九十年代,最多一天可以做六七百元生意。現在一天六十元都做不到啦!」何伯八年前搬到仁信里紅van車站周邊。「一有生意就起租, 一千二、一千六、一千八⋯⋯」五十年代產的補鞋車,快將走不動了。

七十多歲的何伯是印尼華僑,年輕時做過地盤、紮鐵、燒焊、五金印刷⋯⋯三十多年前,有次他在街邊看人補鞋,「整一個鐘頭一雙鞋十多元。好賺又好自由。」在街邊看了幾次,他就學會了。買了二手家當在路邊擺攤,就這樣做起了補鞋來。「忘記了怎樣修就周圍問人,一路做一路學。」他一雙手見證每年的腳上潮流更替。抽煙是他的興趣,不用補鞋的時候,手中的煙一根又一根,吞雲吐霧又一天。

kt_34
補鞋車勞作了半個世紀,依然不知疲倦。
補鞋車勞作了半個世紀,依然不知疲倦。

中興:巧手打鐵

以前賽鴿店很多鴿籠鳥籠都出自江師傅之手。兩個禮拜做好一個。鴿籠不容易做,鐵枝幼細,燒焊難度大。有了禽流感後,鐵網要求不能太疏,必須禁止麻雀進入。

「樓太舊,重建也應該。但這麼大的地方,賠償十萬元算什麼,又不讓賣白鴿,有點不人道。但是不接受也沒辦法。」江師傅本人未有任何賠償。「現在不敢接新單做,慢慢搬東西。一點一點⋯⋯」

「每個區都有好處,觀塘算是方便,盼望整個計劃做好真的對街坊好。舖租已經很貴了,到時候應該還會更貴吧!」江師傅做燒焊打鐵這行四十多年。六十呎空間,堆滿了各種金屬材料和工具,八十年代時他的夥計多達十人,鐵閘、鐵門、鐵露台、鐵窗,單子接也接不完。他喜歡一個人專注做事,「客人收貨,我覺得不妥也不會交貨,首尾跟到底,客人未必懂。」說時他正在忙着做一個水槽。清拆之後,四哥幫他找一個地方安頓。

「鐵器這一行,六十歲還算年輕,還很能幹。」

kt_36

毛冷織出人情

May姐戴着一副白框眼鏡。一邊織她的新款毛冷披肩「孔雀開屏」,一邊向街坊介紹好東西:「這個錢包是真皮的!才十元。」

因為重建,May姐原本在協和街300多呎的地舖,被迫遷至瑞和街市三樓角落的六十呎舖位。清場當日她聲淚俱下。曾兩度要求市建局寬容多幾天讓她搬遷,並獲職員口頭答應,豈料清場前夕只換來一句:「你唔交場就乜都冇」,她感覺受騙,「好無情!」

舊舖被拆掉了,她時刻想念。從前街坊時來開大食會,午間做涼粉、大菜糕、烚花生,煲了靚湯會端來給她嘗嘗。「大商場裏不會有毛冷店,也不會有人在店舖自由聚餐,吃花生,涼粉。」

「平民生活,互相體諒。」她說,季節性的生意,利潤不高,但賺到一份人情味。有時候做生意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與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日子很容易過。她不止教人織毛衣,也成為街坊的心靈驛站:在麻將館做事的少女,自從學織毛冷後,不再沉迷手機遊戲。八十多歲老人家來學織蝴蝶花,她特意將婆婆的作品擺出來,讓她有成功感。

May姐(左一)與陳太(右一),周末二手攤,出錢出力。
May姐(左一)與陳太(右一),周末二手攤,出錢出力。

曾有一位年輕媽媽來找她,請她織一條白色裙子給女兒。「手機短片看到那個可愛的妹妹,她很瘦,不用織很大件。」May姐告訴她,要兩三個禮拜完成。對方問,來不及,可否快點?

「最快一星期。」

「可否再快點?」

「你要搭飛機嗎?要趕嗎?」

旁邊的朋友說,「她女兒走了,三天後要下葬。」May姐聽後鼻子都酸了,為她難過。她背住裝毛冷的袋子,一刻不停手,等車、搭車都在織,織到半夜。「原本我做事慢條斯理,當時衝刺幫這位媽媽,因為她令我感動,這麼愛她的女兒。她傷心欲絕,我幫不到,很想為她做一件小事。」第二天夜晚,May姐就趕工織好。喪女媽媽和先生一起來取。她那雙又紅又腫的眼睛,目光有感激的一絲微笑。

又有四十歲的男人,想代替離世的母親給弟妹每人織一條圍巾,May姐怕他不好意思,讓老公教他。學會以後,心滿意足地離開。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