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迷思】慳電膽的神話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環境議題

【燈泡迷思】慳電膽的神話

不同的燈有不同的角色和優劣,誰能一概而論?

八十五歲的梁婆婆獨居灣仔駱克道的舊樓裏。「我已經那麼省了,根本用不着買慳電膽啦,換一個好貴呀。」她家的客廳,用一盞光管,還嫌「光燦燦」太刺眼,看電視時就關掉。而廚房和廁所都用鎢絲燈泡。算上政府的電費津貼,長期不用交電費。不用政府宣傳,梁婆婆已深具環保意識:「一個人,開那麼亮的燈幹什麼?!」她常說道。但這位每月生活開銷一千元、晚上九點多便睡覺的老人家,卻十分不解:為何不能用一盞便宜的鎢絲燈泡,而要換上昂貴的慳電膽?

不同的燈有不同的角色和優劣,誰能一概而論?
不同的燈有不同的角色和優劣,誰能一概而論?

「我喜歡那種暖色調,還有那一點熱度。」環境藝術家戴秀慧家中的廚房和廁所一直用鎢絲燈泡。窗外沒有高樓遮擋風和陽光,有節制地開冷氣,不剩廚餘便無需雪櫃,半年來她也無需交電費。「這不關乎用什麼燈泡,重要的是我們用電背後的一種覺醒。」

鎢絲燈泡照亮短視政府

「其實,這是一個很優質的鎢絲燈泡。」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說:「它的光度足夠照清楚這份諮詢文件,讓我們辨清香港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背後的缺乏遠見和目標。」

在諮詢文件中,朱漢強看不到政府節能減排的藍圖,也看不到對於被廢棄慳電膽的回收安排。政府以韓國淘汰鎢絲燈泡為例,卻沒有真正領悟到什麼才是國際趨勢:韓國招牌的燈光不會像香港般張牙舞爪;耀眼的是街頭巷尾的光管回收箱,讓市民輕易可以找到。「以回收電子產品為例,首爾已走在前方。他們從電子廢物中提取重金屬,甚至黃金。政府有策略性的思維,不僅是環保的遠見,還有競爭力。」

鎢絲燈泡電能九成會轉為熱能,只有一成發光,能源效益低,因此成為眾矢之的。
鎢絲燈泡電能九成會轉為熱能,只有一成發光,能源效益低,因此成為眾矢之的。

「我們不是反對用燈,而是反對過度浪費。」不少珠寶店四、五年前已經開始使用慳電膽代替射燈,但朱漢強計算過彌敦道面積四百呎左右的珠寶店,總共竟用了四五百盞燈。「照明用的電是減少了,但這是環保嗎?城變亮了,光污染更嚴重了!」

看看由城市燈火組成的星圖,香港在華南地區是一個亮點,甚至可以看到中環、金鐘、彌敦道的燈光帶。如果香港真是東方之珠的話,那也只是一個耗電的低效能大燈泡。「香港不是省油的燈。」

長期關注光污染的朱漢強指出,政府打細不打大,一個鎢絲燈泡已經夠照政府政策的短視。
長期關注光污染的朱漢強指出,政府打細不打大,一個鎢絲燈泡已經夠照政府政策的短視。

五毫克的危機

披着綠色外衣,慳電膽內卻附着有毒的汞(水銀)。在節能數字的背後,實際上潛伏一觸即發的污染風險。諮詢文件推崇慳電膽,卻對其廢棄品的回收處理輕描淡寫。

慳電膽披着節能的外衣,稍微不慎,對大自然和生態將是更大的傷害,被認為只是個過渡性選擇。
慳電膽披着節能的外衣,稍微不慎,對大自然和生態將是更大的傷害,被認為只是個過渡性選擇。

從2008 年開始,中國內地大力推廣節能燈(慳電膽),宣導節約用電,而社會對廢棄節能燈的回收問題卻萬馬齊瘖。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虞昊曾上書國務院,用一串駭人的數字提出警告:

一隻普通節能燈的含汞量約五毫克,滲入地下後即可造成1,800 噸水和周圍土壤受污染。由於汞的沸點低,常溫下即可蒸發,廢棄的節能燈管破碎後,可使周圍空氣中的汞濃度超標上百倍。而一旦人體的汞超標,就會破壞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而人體一次吸入2.5 克汞蒸氣即可致死。

香港每年送到堆田區的慳電膽,到底釋放了多少水銀,瀰漫在空氣中?

朱漢強質疑,凌晨四點的彌敦道燈火通明,商場大排射燈張牙舞爪,難道這就叫東方之珠?(圖片由地球之友提供)
朱漢強質疑,凌晨四點的彌敦道燈火通明,商場大排射燈張牙舞爪,難道這就叫東方之珠?(圖片由地球之友提供)

慳電膽破裂的嚴重後果

明周:請問2008 年至今,全港運送至堆填區棄置的慳電膽數量有多少?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環保署:被棄置於堆填區的廢熒光燈通常已與一般家居廢物混雜,我們並無有關數據。

明周:預計限售鎢絲燈泡後,全港會增加多少慳電膽回收點?全港棄置慳電膽數量每年將是多少?若沒預計,原因為何?

環保署:我們會密切關注慳電膽的棄置問題,並按需要擴大收集網絡及加強回收服務。事實上,除了慳電膽外,巿民亦可選擇其他更具能源效益的燈泡,例如發光二極管(LED)來替代鎢絲燈泡。

graph1

記者向環保署查詢,慳電膽及光管中的水銀,對人體和環境有何影響?環保署回覆稱:「慳電膽只含有四毫克或以下的水銀,完好的照明燈管不會對人體及環境構成危害,但如有任何破爛,會有少量氣化水銀釋出,須小心處理。在空氣流通的環境下,氣化水銀很快會被稀釋。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運輸及棄置慳電膽及光管,並不會影響公眾和廢物處理人員的健康。」

對此,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許樹源卻不敢苟同:「環保署的回覆實有誤導之嫌,迴避了嚴重的問題。」他指出,市面上除了少量慳電膽採用金屬水銀,大部分慳電膽中都含有二至五毫克的氣態水銀;而人體吸收水銀的上限是以「微克」計算,若不小心打碎擴散到空氣中,一個慳電膽就足以令人體內水銀含量超標二千倍以上!

「吸入過量水銀,會經肺部流入血管,損壞中樞神經,亦會對兒童腦部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缺乏廢料回收機制

環保署稱:「在正常情況下,即使把慳電膽和其他固體廢物一同棄置,運到堆填區處理,並不會對環境帶來重大的影響。這是由於本港的堆填區設有防滲漏層、滲濾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及地面/地下水管理系統,可有效地處理從廢物釋出的污染物,防止土地及地下水受到污染。」

說起防滲漏層,許樹源更顯無奈:「環保署又出錯了。慳電膽和熒光燈將被垃圾車粉碎,汞會飄散到市區,而不是埋在堆填區。況且,滲漏層的使用壽命有限,一百年、一百五十年後,怎麼辦?對香港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定時炸彈!」

環保署稱,公眾回收點已由最初的53個增至現時的157 個,覆蓋超過990 個屋苑,佔全港人口的59%。

奇怪的是,全港二百多萬個家庭,每年僅回收三十多萬個熒光管/ 慳電膽。「家裏慳電膽壞了,怎樣處理?」面對上述提問,記者採訪的幾十位市民,都給出一致進入的答案:「直接扔掉。」只有一人回覆說,宜家家居能回收。記者曾到公屋、居屋、私人住宅等各類型屋宇,實地考察慳電膽回收計劃,發現鮮有宣傳,放置回收箱的地點亦隱蔽難找。

相對於香港「收收埋埋」的回收光管設施,首爾 刻意把回收箱放在當眼位置,方便公眾使用。(圖片由地球之友提供)
相對於香港「收收埋埋」的回收光管設施,首爾刻意把回收箱放在當眼位置,方便公眾使用。(圖片由地球之友提供)

許樹源說:「問題不僅是回收率低的問題,哪怕全部回收,政府根本沒解決方案,當局缺乏電子廢料回收機制!」青衣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的水銀廢物處理設施,每年可處理大約一百萬個廢熒光管/廢慳電膽。他說,當中四十萬個配額已被政府部門佔用,餘下配額根本不足以應付日後棄置的慳電膽。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2008、2009 及2010 年熒光管和慳電膽淨進口數量分別為2,110 萬、1,790 萬及3,200 萬支/ 個。

回收過程存在危機

儘管環保署強調:「在參考該等數據時,必須注意光管及慳電膽的壽命為期三至四年,淨進口量未必等同耗用或棄置數量。」但問題仍沒解決:「如果每年入口二千萬個慳電膽,就算你能用三年,三年後這批燈膽一起棄之,政府又如何處理?」

當局聲稱慳電膽安全,是建立在外玻璃完好無缺的前提下,但若燈泡破裂,就會導致有毒粉塵散佈到空氣中。缺乏完善的回收機制,慳電膽進入垃圾桶之後,最先受害的就是清潔工人。幾年前,許樹源已呼籲政府為清潔工人驗血。他說,回收過程中慳電膽一旦破裂,氣態水銀就會隨着垃圾車或回收的車輛於城市中擴散。

藍灣半島是當局公布的900 個屋苑收集點之一,垃圾桶裏裝着各種生活垃圾 和慳電膽。
藍灣半島是當局公布的900 個屋苑收集點之一,垃圾桶裏裝着各種生活垃圾和慳電膽。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環境健康學教授、《環境研究》雜誌編輯Ellen Silbergeld曾撰文指出,最終,任何燈泡,包括節能螢光燈泡都會破碎或燒壞,「這正是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地下水的一個巨大的汞污染源。此外,從堆填區釋放出來的一部分汞會以甲基汞蒸氣的形式進入大氣,甲基汞比破碎的燈泡或燃煤電廠直接釋放出來的無機汞,更容易進入食物鏈。」

綠色和平認為,要最終解決慳電膽以及其它電子垃圾的污染問題,必須從源頭入手,強制生產商回收其廢舊產品,並要求生產商停止在產品中使用有毒物質。為了處理電子垃圾(包括慳電膽)的問題,歐盟在2005 年中開始,所有生產商必須回收他們的廢舊產品,於2006 年中起更嚴格規管電子產品內六種有毒物質的使用,包括水銀。在歐盟的法律框架下,所有在歐盟出售的慳電膽皆不能含有超過五毫克的水銀。

距離慳電膽愈遠愈好

除水銀外, 位於德國柏林的Alab實驗室,科學家半年前的一項研究顯示,慳電膽含有的致癌物質,還包括:酚(Phenol):一種酸性微毒白色結晶固體,取自煤焦油,用於化學品製造。臭樟腦(Naphthalene): 一種揮發性白色結晶化合物,由煤焦油蒸餾物製造出來,用於樟腦球中,是化學品製造的原料。

苯乙烯(Styrene):一種不飽和液態碳氫化合物,是石油的副產品。負責該項研究的德國科學家Peter Braun 鄭重警告:慳電膽應距離人類生
活的環境「愈遠愈好」,如果真的要用,建議要在通風處,而且絕對不可太靠近頭部, 因為這些燈泡會產生電子煙霧,
影響人體健康。此外,省電燈泡所發出的光也會產生輻射,可能導致偏頭痛、睡眠異常和疲倦等。

鎢絲燈泡發出的是黃光, 而慳電膽則發出藍光。今年初,以色列Haifa大學的生物學教授A b r a h a m H a i m研究亦發現,慳電膽所發出的藍光會干擾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加女性患乳癌的機率。因為褪黑激素能有效降低人類患乳癌的機會。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環境議題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