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空間的利用 農業也向高空發展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環境議題

閒置空間的利用 農業也向高空發展

k200724siu-139

這農莊,看起來跟一般農田沒有兩樣。細心看,一些新鮮嫩芽剛從土壤冒出頭來,還有苦瓜、茄子和薄荷葉已經成熟等待收割;另一邊廂,三五成羣的蜜蜂正前來授粉,還有蝴蝶棲息在萵苣葉上⋯⋯環顧四周,農莊原來被重重的大廈樓羣包圍着,它立於一座大型商場的平台位置,迎向最充沛的陽光,儼然混凝土沙漠中的一片小綠洲。

「我們不用跑到新界,大自然就來了,城鄉的想像,其實可以這種方式呈現。」社會企業「雲耕一族」(Rooftop Republic)的創辦人徐伽(Andrew Tsui)說。他是一名綠色工匠,善於把城市大廈天台變身成綠油油的農地,讓城市農夫種植蔬果和香草,從而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希望喚醒香港人對大自然的連繫和五感,城市中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地方,也轉化成可栽種食物的土地。」

farm_01

本地農業自九十年代萎縮至蔬菜自給率低於2%,香港作為一個主要靠進口食物的城市,隨時面對糧食危機,近年,社會正在倡議增加本地農業自給率,盡量做到自給自足。「外地一些經常面對糧食短缺的地區,如古巴和底特律等,正在發展社區耕種,人人在自家屋前和路邊種植農作物;香港的地理環境,農業也可以向高空發展,根據港大一位教授的研究,香港適合作為都市耕種的天台面積達六百萬平方米,而香港現今正在耕作的農地則有八百萬平方米,對比下來,是有潛力多種一倍食物。」

天台耕作 善用滴灌系統

Andrew說,天台耕作和傳統農地採用的耕作技術大同小異,不同是天台耕作的環境要控制得更精細,泥土濕度、酸鹼等都要仔細考慮。如在葵芳新都會廣場全天候開放的「都市農莊」,就運用一個獨特的滴灌系統,利用一條附上許多小孔的管道,控制水量平均而直接地滴入泥土中,既節能又節水,令灑水更有效。這農莊,面積逾一萬平方呎,種植了四十多種農作物,每年近六百公斤收成全部捐給慈善團體。

farm_06
「雲耕一族」把城市的大廈天台和平台轉化成農地。

城市人要學習自食其「果」

食物生產只是該計劃的目標之一,他們更大的目標是徹底改變這個城市生活形態,「香港人對土地有既定觀念,認為樓價這麼貴,根本沒有其他可能性,但其實,還有好多空間閒置了,沒有人耕種,非常可惜。」

這幾年,「雲耕一族」一直在尋找適合耕種的閒置空間,Andrew強調,不論是公共空間或私人範圍,一旦做了農莊,都會被轉化為公共空間,引入更多持份者。「這是給社區賦權。大部分商廈都有使用率極低的地方,假如業主開放了場地,營造了綠色氣氛,便會吸引人流,包括寫字樓的白領、商場的顧客以至前來辦活動的學校和親子團體。當大家前來,透過五官感受農作物的形態和氣味,親眼見過生長在泥土裏的花生,日後和食物的關係就會變得更緊密。現代社會,好多小朋友都沒有見過食物的原生態。」

天台農莊的農作物
天台農莊的農作物
farm_03
天台農莊的農作物
farm_05
天台農莊的農作物

他續說,大家吃剩食物時,從來都不會feel the pain,因為食物只是死物,只要付錢就可以擁有。但是如果大家親身體驗過耕種,經歷過翻泥施肥淋水,見證一個番茄仔慢慢成長或者竟然被颱風一掃而空,那麼,大家就會改變對食物的看法,學會珍惜。「要改變以前的心態,我們必須自食其「果」,才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為了將豐富的有機農業知識傳遞下去並與社區分享,團隊更會特別邀請鄉郊的農夫前來給城市人講課;值得一提的是,農莊亦嘗試回收食肆的廚餘生產堆肥。

為了將來而改變

Andrew說,他和其他兩位團隊的創辦人,原本只是city boy或city girl。五年前,修讀建築工程的他決定放棄高薪厚職,騰出時間為社會作貢獻。他當時看見不少企業都想把綠色生活帶入辦公室,雖然不乏資金,但只能做一些綠化外牆或加建太陽能板的「形象工程」。「這樣做並沒有構成一個循環社會的經濟模式,很難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當時我問自己:要一直在企業發展,還是希望十年後自己所住城市有所改變?」結果,他選擇了後者,因為城市的發展可以影響幾代人。

社會企業「雲耕一族」(Rooftop Republic)創辦人徐伽
社會企業「雲耕一族」(Rooftop Republic)創辦人徐伽(Andrew Tsui)

令人慨嘆的是,今天我們居住之地,連潔淨的天然資源都變得難求。「雲耕一族」視察過不少天台,不少地方都接收不到陽光,因為完全被附近的高樓大廈遮蔽。「你可以想像在下面幾十層的住客的生活,他們也無法接觸到更多陽光。」

以往,商廈的閒置空間,僅以觀賞性植物進行綠化,Andrew坦言,起初很難說服別人相信農業也能達至空間改造,因為城市人習慣「人造美」,習慣觀看長年盛開的花朵,而種植農作物,有興衰周期,遇上沒有花開或長出瓜果的日子,很多人誤會農莊只是一堆雜草。而且,城市人有種錯覺,以為耕種很複雜,其實只要有水、空氣和陽光,所有植物都可以健康成長。

這幾年間,團隊嘗試發展「服務式農業」(farming as a service),他們提供的服務包括:天台農場設計、安裝及管理系統模式,向農夫訂購農場種植用幼苗、聘用退休人士和聾人擔任天台農夫,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社企是一種『雙底線』模式,單靠良心,在自由經濟體系難以持續發展,這個系統,務求做到自我製造養分的功能,可以自負盈虧。」

目前,團隊已改裝超過七十個都市小農莊,其中二十多個農莊包辦其管理,這些農莊有時並不顯眼,因為它們可能隱藏於商廈的天台位置。如果一天讀者走進某一幢摩天大廈,從高處俯瞰,或會發現這些小農莊的蹤影。

打理農莊的農夫由一班退休人士和聾人擔任。
打理農莊的農夫由一班退休人士和聾人擔任。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環境議題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