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木無歸宿】後記:環保只靠一把火?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環境議題

【廢木無歸宿】後記:環保只靠一把火?

本地藝術家王天仁多年來以撿拾得來的廢木卡板製成雕塑作品。圖為其在公共戶外空間展出的作品「阿牛」。

環顧亞洲城市,有不少早就設立一套清晰的回收政策,台北市環保局主任秘書盧世昌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源頭減量及分類回收在減廢工作上非常重要。」台北市 2000年開始垃圾徵費至今,減廢量超過六成,資源回收量增長21倍。因垃圾減量有成,停止了兩座新焚化廠興建計劃,垃圾掩埋場更變成了環保生態園區。

台北的廢木材主要來自路樹裁切及老舊家具,回收後送入環保生態園區,經破碎、粉碎後作為公園道路鋪面材料、廚餘堆肥。如屬病株,則送入焚化爐焚化回收熱能。市民如果要扔傢俬,可打政府熱線預約免費清運。清潔隊收運後分類,能修護的會送環保局轄下的廢家具再生工廠,經整修後,在三座「再生家具展示拍賣場」拍賣給民眾。被棄置的家具因此重獲新生命,失業的木工老師傅也找到舞台。

「台灣環保的成功不在於砸了多少錢,而在於意識──人類應該善待大自然。」香港大學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指出,香港政府「斬件」拋出環保政策,如盲人摸象。

「解決垃圾問題,不是一把火點燃就好!回收配套做得好,才推垃圾收費。搞定了回收,才有資格蓋焚化爐。政府應扶持環保工業,缺乏配套,一切只是空談。」

本地藝術家王天仁多年來以撿拾得來的廢木卡板製成雕塑作品。圖為其在公共戶外空間展出的作品「阿牛」。
本地藝術家王天仁多年來以撿拾得來的廢木卡板製成雕塑作品。圖為其在公共戶外空間展出的作品「阿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環境議題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