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辦升級實驗場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樣辦升級實驗場   

細片布辦,需先根據色譜,進行人手分類。
沒想到藥材破碎機可用來攪拌布碎,變成色彩難以預料的棉團。
make in sample三位成員(左一)Sam、(左二)Clive和(右二)Terry喜歡找來不同的室內設計師合作,希望同業使用更多本地生產家品。
衣車是由一間設計學校捐贈,將來舉行工作坊時便派上用場。
整面牆都是布辦,以顏免、質料分類,適合哪類項目都一目瞭然。

每間設計公司都必然有一間物料室,通常設在不當眼處,當中塞滿物料供應商送來的不同樣辦,包括石材、牆紙和大量布辦,但火炭工廈新開的made in sample設計工作室中,樣辦卻是主角,被放進一整面牆的透明收納盒,隱約看得見顏色,儼如一個布辦圖書館,正準備進行一連串的拼布實驗。

布辦圖書館

任職室內設計師多年的Clive,是made in sample的創辦人,他回想以前,物料室總是最令人抗拒的角落,「樣辦堆積起來亂七八糟,又大塵,每次入去鼻子眼睛都很不舒服。」他們的物料卻是整齊放進一列列的透明盒內,能隱約看得見當中內容,或米白或紅或藍或綠,一共十三種主要色彩的細片布辦,分門別類地放好。「布辦明明是漂亮的東西,合該把它們這樣展示。」他的拍檔Terry說。

這些獲珍而重之的布辦,都是被扔棄之物,由於物料供應商每年都會向室內設計公司、建築師樓送上大量布辦,可是每季新布辦的來到,都意味大量舊布辦被淘汰,雖說舊款,其實仍然保存完好,而且紡織品本身已耗上大量水資源才給生產出來,多年來的工作,令他深感內疚,決定改變行內運作,三年前陸續向設計公司、本地布廠及牆紙公司回收了大量布辦及牆紙公司樣辦。

當中不乏著名時裝品牌的優質花布,有齊防火、環保證明,達數碼長,從顏色、花紋、質料等有系統地分類,分類聽來簡單,其實工夫繁多,光是判斷一塊布是屬紅還是紫已很考心思,當中混合了雜色,或者布料色調偏沉便歸類有別。早前團隊更與一位在荷蘭專門修讀顏色學的朋友合作,設計出整套布辦色譜,方便設計產品,例如利用大地色系布辦,為理工大學的校園可持續發展周製作漸變色拼布橫幅,叫人眼前一亮。

顛覆物料色相

Clive和兩位拍檔Sam、Terry同樣充滿冒險精神,工作室更是布辦的實驗場,眼見他們把米白與橙色的片布被剪成細碎,然後被扔進平時用來攪碎藥材的破碎機中攪拌,過程就似粟米粒煮成爆谷般,不消一會,容器便湧現出一團團粉橙色棉團,摸來鬆軟富彈性。

他們用棉團來製成屏風,木框屏風的兩邊是透明膠片,中間夾心部分先放進多條長短不一的木條,然後把不同顏色的棉團推進去,形成山脊線似的圖案,遠看效果竟有點像瓶子裏的沙畫,屏風為中文大學一間素食餐廳而設計,「餐廳想要一扇屏風用來區隔用餐區,我們便設計了這個屏風,弧形圖案代表了中大依山而建的地勢。」Clive說。

即使是地上的「雪豆咕?」也內有乾坤,一拉開內膽拉鏈,原來裏頭全是水松木碎,「有次我們從紅酒供應商回收了一批紅酒塞,仍殘留着香噴噴的酒味呢,於是我們又用破碎機來弄碎它,正好放進大咕?中作填充物!」Sam說得眉飛色舞,雖然這款「雪豆」咕?比平常的重手,水松木碎卻能取代無法天然分解的發泡膠粒。

把環保融入設計中,吸引好多人的興趣,卻不知道如何參與,於是他們早前舉行開放日,讓人看見所做的一切,還計劃舉行與布辦相關的工作坊,又或者開辦親子班,讓父母與子女一起以拼布造豆袋。

共融社企 職人合作

他們期待這個布辦顏色分類系統,對香港「拼藝師」能有所啟發,Terry舉例,美國有一個龐大的拼布同好圈子Quilter,不少是全職媽媽,她們在家中製作被子、咕?套等拼布作品,然後在網上分享。不過他們可不會用別人捐來的布碎直接出售,而是出售製成品,「社企其實不只是說最終產品,而是製作過程中能製造價值,幫到別人。」Terry說,因為零碎繽紛的布辦,分類後被製成海報、二手椅子的新面料,還有簇新的咕?套和坐墊,背後有賴一班擅長縫紉的職人,當中包括觀塘婦女會的一班退休車衣婦女、紙樣師傅,還有精神復康人士,讓他們的手藝展現人前。

長遠而言,與同行一起改變市場才是正經事,「無論我們回收多少布辦製作家品,都趕不上整個行業扔棄物料的速度,說實在,還是要由設計師改變行業運作做起。」Clive說,他們作為設計師,比起一般物料供應商,更明白室內設計公司的需要,設計公司若能把這些upcycling產品放進設計中,客人購買的除了設計,還有故事本身的意義。

由於他在室內設計行頭打滾超過十年,認識了不少同行設計總監,例如同屬八十後的室內設計師Alex和Keith便很認同made in sample的理念,前來商談合作,Alex坦言,人手拼布家品雖然漂亮,但要改變客人心態並不容易,尤其是酒店客戶可能較重視品牌,寧可選擇外國工廠產品,或沒耐性等待手工作品。幸好年輕一輩及外國客人特別欣賞本地作品,「如果現在不去支持一眾本地師傅製作,只是依靠物料供應商提供現成物料製作,十年八載過後,市場便沒有選擇,又怎能造出香港特色的設計?」Keith反問。

(info)
made in sample
facebook‧made in sample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