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割烹中的雞刺身(Torisashi) 從那粉嫩肉件回塑薩摩雞的原風味?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鳥割烹中的雞刺身(Torisashi) 從那粉嫩肉件回塑薩摩雞的原風味?

這件「半生不熟」的雞肉件,被輕燒前還會因應部位及其脂肪量,用鹽脫水、輕醃,其軟化肉質,「有時我把它放置一陣子讓它味道更濃。」

在高身吧桌前,看廚師觀火搖扇,炭香飄散縈繞身邊,令人暗暗期待着燒鳥串出現。但身在鳥割烹店,又何止串燒精彩;從先付那一份熱湯,至前菜配上烏魚子及香醋的雞胸肉,「鳥」都在變着樣子地呈現風味。熟透的雞肉你總常吃得到,若是只微燒炙過的生鮮肉件,又該是什麼滋味?

雞肉刺身的起源

遠古之時,人類未懂生火,「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那是個生呑活剝的年代。鑽木取火、刀耕火種,文明改變了人類的飲食文化,我們不再茹毛飲血,但有些老舊的食俗,仍以味美而被精緻地承傳着,例如是日本九州歷史猶長的雞肉刺身(又稱鳥刺、Torisashi)。

「九州,尤其是宮崎和鹿兒島,都是畜牧大國,因此有生食文化。現時鳥刺和半敲燒也常在超市出售。」吉田史先生由日本總店來到香港坐鎮中環店,他笑談「鳥刺」歷史:「聽說鹿兒島縣的薩摩武士從江戶時代已開始積極鬥雞,而黑薩摩雞的祖先本來就是鬥雞⋯⋯」黑薩摩雞是近代才開發的品種,由元祖「薩摩雞」和美國原產「橫斑蘆花」雜交而成,因此吉田史先生估計,當年武士們吃的雞料理,生熟皆由薩摩地雞而來。

kicho35
吉田史先生是燒鳥達人,取用備火炭燒鳥的功架十足,火喉拿捏精準。

史料總是不及美食吸引。在吧枱上見,廚師把輕燒過的雞胸肉薄切,疊放在雅緻器物內,添上一匙晶瑩香醋,在客人面前即刨烏魚子灑面。夾起肉件,外層因已燒熟而披上一層白,然內部粉紅生嫩,實際計只得兩成熟。許多人都形容口感就似魚生,味不濃,但嫩口。「我至今都記得第一次食生雞肉時,那鮮嫩可口的滋味,印象非常深刻。」今日這肉件來自雞胸,廚師補充:「在鹿兒島還可以吃到大腿肉的刺身呀!」

kicho
這件「半生不熟」的雞肉件,被輕燒前還會因應部位及其脂肪量,用鹽脫水、輕醃,其軟化肉質,「有時我把它放置一陣子讓它味道更濃。」
這件「半生不熟」的雞肉件,輕燒前還會因應部位及其脂肪量,用鹽脫水、輕醃,其軟化肉質,「有時我把它放置一陣子讓它味道更濃。」

在鳥割烹店中,黑薩摩雞被料理成湯品、生鮮肉件、串燒等等,其實除了物盡其用之外,亦執着於用得其所。「炭燒的話,較多肌肉的部位則更佳」,例如是雞頸肉、雞翼、雞腿肉等,由於脂肪夾帶在肌肉之間,總是被取用串起炭燒。至於雞胸脂肪量少,生鮮食用口感更佳。而當中,雞胸內側呈長條形的雞柳(又稱雞里肌、Tenderloin),以細嫩柔軟見稱。吉田史先生把里肌直接切件,放置在炭爐網架之上,他笑指「Slow Cook」,說得輕功但要在炭燒上慢煮又豈是易事,火力微弱,外層轉白即起。

微熟的雞柳件夾在紫菜中,配魚子送上客人手內,頗有Sushi Omakase時接收手卷之感,也是近年流行的吧枱互動。
微熟的雞柳件夾在紫菜中,配魚子送上客人手內,頗有Sushi Omakase時接收手卷之感,也是近年流行的吧枱互動。

生雞肉安全嗎?

kicho32

半生的雞肉件、甚或是雞刺身,雖然擁有與熟雞肉截然不同的質感及風味,但一直都不是主流食用法,其中一個原因就與食用安全有關。雞作為禽類之一,容易感染沙門氏桿菌或空腸彎曲桿菌,因此包括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內的各國衛生部門,都呼籲把雞肉煮熟至中心溫度達75℃才食用,未經煮熟的雞刺身當然不被提倡。然而,不少餐廳及饕客一於少理,為着一口嫩滑細膩的口感而甘願一試。我們也為此向希鳥主廚一問究竟,到底食生雞肉安全嗎?餐廳如是說:「我們在加工過程中進行徹底的溫度控制和嚴格的處程程序。同時維持食材可追溯性,與農場進行密切溝通。」到底要不要張口試「鳥刺」?就似是面對上海醉蟹、潮州螄蚶、韓式醬油蟹般,是一場口腹之慾與絕對安全之間的博弈。

鳥割烹店Kicho的其他料理:

+1

希鳥 Kicho

中環皇后大道中3848號萬年大廈12A號舖

註:廚師發辦菜單($1,000/位)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