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商場告別前】 昔日同時招待五萬水兵 冷戰造就分域碼頭盛景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海軍商場告別前】 昔日同時招待五萬水兵 冷戰造就分域碼頭盛景

y211111lucas0026-2-1

在空無一人的接待處,一旁的牆上和天花,掛滿各國船隻的紀念章和海員的勳章,大概在反映海軍商場當天門庭若市的光景。在冷戰時期,仍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當然成為美軍戰艦的中途站;分域碼頭接待來自十四個國家的水兵,在六、七十年代高峰期,曾同時招待逾五萬人,連同毗鄰的俱樂部與紅燈區,那時的灣仔正經歷璀璨盛景。

今天座落在龍景街的分域碼頭,其實已是第四代的建築。分域碼頭最早出現於十九世紀末的莊士敦道,乃商人George Fenwick旗下船廠之私人碼頭,其後因應填海而遷至告士打道,並在六十年代被颱風摧毀而重建過一次;現時的碼頭在一九七O年落成,經歷多次擴建。

商場由主要商戶合資與建,於九四年落成啟用。
商場由主要商戶合資與建,於九四年落成啟用。
上一代分域碼頭建築(網上圖片)
上一代分域碼頭建築(網上圖片)

海軍商場接待水兵

據商場內的「元祖級」店主和職員所述,海軍商場高座建築物在九十年代誕生。以往分域碼頭作為招待水兵的重要角色,內裏設施雖有美國銀行、美國郵政、旅行社和個別手信店等,卻不像現時那樣擁有兩層高的商場。

以往美軍都會到幾步之遙,英方位於夏愨道、現址為恆大中心的海員俱樂部(China Fleet Club)消費,分域碼頭只是上岸點;當時能在俱樂部經營的商戶都是經千挑萬選、獨當一面。主權移交前,殖民地政府將該俱樂部地皮拍賣,所有商戶於九十年代初,輾轉寄居大佛口的熙信樓和港灣道的新鴻基中心。

為擺脫「游牧民族」生涯,個別商戶與碼頭營運方軍人輔導會合資,在分域碼頭原有建築中加建新翼。新建築九四年一月落成啟用,大部分原於俱樂部經營的店舖,包括洋服店、理髮店、紀念品店等,終找到安身之所。由於用途特殊,商場是採用會員制,除了水兵外,以往客人多是外國領事或達官貴人,本地人絕少與碼頭有所交集。

+1

國際形勢轉變 繁華不再

伴隨着海岸線的遷移,水兵不能直接在碼頭登岸,需迂迴地從西環招商局碼頭轉乘旅遊巴抵達,使商場繁華不再。對商場人流的另一致命傷是國際形勢的轉變;近年抵港的西方軍艦急劇下跌,令此專門為水兵服務的地方人跡更為罕至。除了個別老舖堅持留守,近年商場亦迎來新租戶的光臨,包括一樓的意大利餐廳,為商場帶來人流,也讓更多本地人認識這地方。

+1

當商場漸見轉機之際,事與願違,港府在兩年前宣佈不再跟碼頭營運方延續土地租約,商場將於十二月底停運,同一地點將重建為新港灣道消防局。由於政府沒有覓地予商戶遷移,大部分店舖將光榮引退,在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商場內,一切將成歷史。

y211111lucas0591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