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2012年封面故事】新光戲院 惜別悄無言 大戲、後台、舊布景 回看逾半世紀光影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圖輯—2012年封面故事】新光戲院 惜別悄無言 大戲、後台、舊布景 回看逾半世紀光影

28.02.2025
彭麗芳,圖片說明:陳伊敏
明周資料圖片
一有紅伶踏台板,「全院滿座」的錦旗常懸,這也是一道風景。
2012-1%e6%9c%887%e6%97%a5%e6%83%9c%e5%88%a5%e6%82%84%e7%84%a1%e8%a8%80%ef%bc%88%e6%98%8e%e5%a0%b1%e5%91%a8%e5%88%8ampm
新光戲院結業爭議擾攘長達二十年,一度訂下二○一二年二月底結業日期。本刊在二○一二年一月七日刊出闊別新光戲院的封面故事,並引用粵劇編劇家葉紹德經典粵曲《李後主之去國歸降》一句「惜別悄無言」為標題。
「花逐雨中飄,曲隨廣陵散,感時知有恨,惜別悄無言。」
以下讓我們重溫二○一一年末的大戲演出畫面:
原定在明年初夏的戲因新光結業而取消了,造是湛江粵劇團最後一次在新光登台,依依不捨。(2011年12月21日)
原定在明年初夏的戲因新光結業而取消了,這是湛江粵劇團最後一次在新光登台,依依不捨。(2011年12月21日)
s18
s19
s20
s17
謝幕,戲迷聚攏,隨着音樂池向舞台上的演員致謝,道別。
s15
落幕後,戲迷來到後台,蜂擁而上和梁兆明合影留念。
s14
s23
四十五平方米的音樂池可容納中型樂隊,為本港首創。
s25
後台空間不大,卻利用得恰如其分。
s24
湛江粵劇團是目前最賣座內地劇團之一,這麼大的招牌幕布,在別處少見。
一有紅伶踏台板,「全院滿座」的錦旗常懸,這也是一道風景。
一有紅伶踏台板,「全院滿座」的錦旗常懸,這也是一道風景。
後台走道上,轉身,走幾步就可以到虎度門,出場唱戲不必跑到氣喘。
後台走道上,轉身,走幾步就可以到虎度門,出場唱戲不必跑到氣喘。
多等一分鐘也覺得漫長。
多等一分鐘也覺得漫長。
開場前半小時大堂最為熱鬧。
開場前半小時大堂最為熱鬧。
不變的大堂,戲迷常相見。
不變的大堂,戲迷常相見。
總能找到一個靜靜的角落,不被打擾。
總能找到一個靜靜的角落,不被打擾。
對粵劇戲迷來說,望遠鏡成為看戲必備。
對粵劇戲迷來說,望遠鏡成為看戲必備。

靜靜空間  處處故事

新光戲院的佈局和細節,如地理位置、大堂、化妝間、小劇場、音樂池、舞台、放映室等......都展現出昔日大戲院的格局和設計得色。對老人家更友善,走道方便老人家,即使演出期間戲迷可隨時買票入場,又可自由出入後台、帶着食物入戲院,隨意拍照。
新光戲院的佈局和細節,如地理位置、大堂、化妝間、小劇場、音樂池、舞台、放映室等……都展現出昔日大戲院的格局和設計得色。對老人家更友善,走道方便老人家,即使演出期間戲迷可隨時買票入場,又可自由出入後台、帶着食物入戲院,隨意拍照。
s9
這種小黑板在現代的電影院早被電子屏幕取代。
這種小黑板在現代的電影院早被電子屏幕取代。
「移花接木」,在最新的廣告板上放入馮國良二十年前為雛鳳鳴劇團寫的預告板,日月逝矣,時不我與。
「移花接木」,在最新的廣告板上放入馮國良二十年前為雛鳳鳴劇團寫的預告板,日月逝矣,時不我與。
sv13
s9-2
新光開幕初期以大型機器放映電影,每十多分鐘要用人手轉動一次,才能維持一定的光影投射於銀幕。
新光開幕初期以大型機器放映電影,每十多分鐘要用人手轉動一次,才能維持一定的光影投射於銀幕。
sv4
這麼大的冷巷,實在難得,可容納八噸貨車駛入。
這麼大的冷巷,實在難得,可容納八噸貨車駛入。
改裝成小劇場的二院能容納三百四十名觀眾,小舞台面積59.5平方米,演大戲不夠用,有的劇團用來排戲。座位過於陡斜,行動不便,利用率不高。
改裝成小劇場的二院能容納三百四十名觀眾,小舞台面積59.5平方米,演大戲不夠用,有的劇團用來排戲。座位過於陡斜,行動不便,利用率不高。
s13
s27
s28
二○一二年,結業之時由堪輿學家李居明的經營團體接手新光戲院,裝修翻新三個月後重新開幕,並改名為「新光戲院大劇場」,新光得以續命十三年。
時至今天,新光戲院結局塵埃落定,終將於二○二五年三月三日落下帷幕。
新光建築被本地英文教會收購,將翻新為新會址,若想了解新光戲院將新來甚麼轉變,可參見最新報導:
彭麗芳,圖片說明:陳伊敏
明周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