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學生活,是學習社交的開始。
在校服底下一切蠢蠢欲動,擁有更大自由之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試探,別人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說話都可大可小;這片充滿可能性卻又危機四伏的青春地,往往能夠左右我們以後的每一個選擇,只是課室裏只有毫無生活養份的冷知識,有幸的話有一兩位老師會告訴你世界是什麼一回事,否則你就要靠自己的天賦,去確立一些形象及地位,而關鍵時刻,就是午膳:食唔食去邊度食同邊個食食乜嘢點食食完點……那是正式人生開始之前的社交練習,絕對遠遠不止解決生理需要那麼簡單。
全日制學校,午膳時間有一小時十分鐘,對於當時的我,吃完全不是重點;我有以下四個選擇:
一)回家吃;你傻㗎?
二)帶飯;你真係傻㗎?
三)學校小食部/飯堂;中一開學第一個月還可以,每天二揀一的套餐其實還好,關鍵是坐哪裏,跟誰坐;
四)到學校附近的餐廳吃。
就算沒有學校飯堂的好吃(重申:不是重點),而且比較貴,我的選擇很明顯是第四項,而我需要衡量的,是以下三個重點:
一)約飯腳;幾時約,先約誰,考慮的因素是大家能不能溝通;
二)到哪裏吃:約好可以互相溝通飯腳後,要考慮每一飯腳的預算,耐性指數,肯不肯等位,能等多久;
三)品;對,吃的品,是滋陰型還是狼吞虎嚥型,咀嚼時口張開還是合攏,有沒有發出我一生最討厭的「㗩㗩」聲,會不會滿嘴食物還在高談闊論。
好不容易養成了一套自己吃飯社交的準則,到中四開始就完全改變了:我只選擇最便宜而且能吃得最快的碗仔翅,因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