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當年今周】《明周》誠邀訪問三年 王菲剖白兩段震撼感情|2001年4月14日

本地
2025.04.14
撰文:劉家倫

whatsapp-image-2025-04-10-at-2-19-42-pm-161989年,陳少寶帶着王靖雯(王菲藝名)介紹給新聞界認識。當時唱片界都說她是一顆巨星,有型有聲,出道後短短十年間,王菲由人妻、人母,又變回單身,再出現謝霆鋒,但這些戀聞並沒有影響她的事業路途,王菲早已名利雙收,身邊也有了無價寶女兒竇靖童相伴;唯一不同的是,她不肯再說話,幾年來只以沉默及冷傲,迎受人生種種打擊。


離婚的感受、事業的目標、對女兒、對自己的期望,以及對音樂的抱負,大眾都想知道!有感於《明周》相邀三年的誠意,王菲終於肯開口吐心聲,更說盡了心底話。

1991年,陳少寶調任遠東區工作,亦不再擔任經理人,當時接任王菲經理人的陳健添,認為來自內地的王菲,在香港沒有太大發展空間,便以200萬港幣把她的合約轉讓給了台灣滾石唱片;同年王菲離開香港歌壇,在羅大佑安排下,遠赴美國接受滾石唱片培訓,期間兩人理念不合,羅大佑提前終止了與王菲的合約,王菲就此恢復了自由身。

1992年,王菲主動找陳家瑛,希望她擔任自己的經理人,陳家瑛覺得王菲很有潛質就答應了,於是王菲回到新藝寶,亦將她英文名「Shirley Wong」改為「Faye Wong」,1994年,王菲才改回了本名,以「王菲」的名義推出粵語專輯《胡思亂想》。

走紅後的王菲甚少接受訪問,但唱片一張比一張受歡迎,這次《明周》的獨家訪問,陳家瑛亦全程陪伴王菲。訪問當日,王菲大清早便到髮型屋剪髮,剪了留了幾年的一把長髮,穿上一件吊帶入膊黑衣,襯黑色的綑邊小外套,牛仔褲上束條粉紅皮帶,當時的王菲已經十分有型格。

談到十年改變,王菲也感受良多,她說︰「變化好大?其實……變化一定有,但我沒有認真回顧,由從前至今的事,也不覺需要停留在腦中不散。這只是一個過程,是一個自然行過來的過程。」變化,包括在音樂上、在人生上,婚姻上的種種,王菲先說音樂上的,「音樂一定有變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喜愛,每張唱片就代表那個時代的喜好!」喜好音樂是天生的,但是,第一個令她的心靈產生震撼的,卻是鄧麗君的歌,「以前在內地,我們聽的盡是中國民歌,只是聽到鄧麗君的,我才覺得『怎麼有人可以這樣唱?好舒服,好好聽』,心靈的另一個音樂區給打開了;之後,我一直追求自己喜歡的,好聽的音樂,與商業不商業無關,就如《我願意》,我也喜歡聽,又是大家喜歡聽的,我一點也沒有玩『高調』,沒有必要玩高調。」

王菲形容去美國是回魂階段,初入樂壇的頭兩年,除了在錄音室唱歌,除了聽回自己的作品有滿足感與快樂,一切技術的配合,語言環境的適應問題,都令王菲覺得太有壓力。「去美國是我一個『回魂』階段,剛開始那兩年,我不知自己做甚麼?我一向有自信,只是,來香港後,文化上的差異令我較難適應。所以我去了紐約。」

「回魂」之後,王菲事業開始步入新階段,巨星開始誕生之際,她竟放下事業,飛回愛人竇唯身邊。除了與他共處於四合院中,更放下一切享受,甘心去公眾廁所倒痰盂、洗痰盂。記者把這等纏綿情景盡收鏡頭內。這位天后竟然可以為愛情,摧毀自己的事業?王菲直截了當地說︰「開心!」

王菲續說︰「我想,我明白你的震撼,但對我而言,並不算是甚麼一回事!」王菲對當日為愛付出的一切無悔,「是好正常、好自然的事,當時,我是想做這件事,是好舒服的事,我也不明白別人為何『嘩!』,在我的角度,我不覺自己有甚麼不平凡和偉大,我拍拖,我喜歡與他一齊,好多人都會這樣做!我不明白我有甚麼不同……。」

可以為愛放下名利機會,但是,命運畢竟捉弄人,愛到盡頭,結果還是以分離告終。鬧離婚的那段日子,不少人看到王菲請了一批佛教師傅到其居所,還以為「上師」是為安撫阿菲破碎的心而來,王菲對此解釋︰「有好多事都只是誤會,上師那時剛來港,我們便見見面,並不是外間說的那麼刻意。」抱着「隨緣」的心,阿菲絕不願給誤會。在事業與感情之間,如果取不到平衡,阿菲如何解決?「由得佢囉!順其自然囉!」能夠把一切不快事淡化處理,阿菲覺得與本身的信仰很有關係,「我不是自小信佛,是有一次,我在無意間見到一本漫畫書,講六祖的事跡,我開始對佛產生興趣,開始找書看。我是絕對情緒化的人,我絕對喜怒形於色,其實我有修煉自己,只是還未到……還不是太懂掩藏情緒,我還是會生氣的,但我的心地,可是絕對善良。」

「善良」是王菲做人的原則,也是她找伴、找朋友的既定條件,「我喜歡的人,甚或是喜歡過的人,都不會是壞人,我憑甚麼這樣肯定?唔!憑直覺……在我印象中,在直覺這回事上,我從沒有出錯過,曾經是丈夫、朋友,甚麼都好,本身就很善良。」一個憑直覺、憑感覺做事的人,曾經為愛犧牲了一點工作機會,放下了一些努力於事業的時間,王菲肯定地說:「這就是觀點與角度的不同,我完全唔認為喎!由結婚、生孩子、到離婚,我認為這些過程,完全沒有影響我的事業,我覺得喜歡我的人,是喜歡我的歌,我不認為這樣做會有影響,我和歌迷只是在音樂上互動,所以就算有人不開心要走,我無所謂!」

一句「無所謂」,可見王菲那倔強自信的脾性,「在樂迷上,我不會理及量的問題。這麼多年,有一直跟我的,但也有變了的,有人接受不到,走了!也可能有新加入的,我已不是小朋友,也不是這類型的歌迷聽我的歌。」不止是音樂,就算是拍日劇、拍電影,她會認真選擇,遇到好的人才,例如邀請伍佰、黃耀明幫自己作曲;與木村拓哉合作,她會欣賞他的專業能力,但不會刻意為打開甚麼市場而強行爭取,這就是阿菲做事的原則。

音樂,是王菲最愛的,要與她溝通得到,這一點應該是關鍵所在吧!一個比她小十年的「小朋友」,可以在感情路上與她發展,音樂可是他倆一個共同的喜好,因為有共同的話題呀!提到「他」,阿菲面上頓然泛起一陣甜笑,完全沒有迴避問題,馬上就答:「這是緣份!除了緣份還可以說甚麼?不發生在我身上,我才會覺得奇怪『吓!點會咁嘅?』又只是另一次的震撼之嘛!」與竇唯、與謝霆鋒的兩段戀愛,帶給人家兩次的「震撼」,當時兩人首次在公開場合手拖手,還是王菲主動拖着霆鋒,那一刻,霆鋒害羞了,對此王菲說︰「他呀!哈哈……咁我唔知佢有咁嘅反應嘛!哈哈,實質上不是這樣,又是一個誤會,呀!不想解釋這麼多了。」他對她是關懷備至一個隨心所欲,不定目標,卻憑實力運氣取得如許成就的人,竟給一個「小子」哄服,可見霆鋒並不簡單。

王菲聲言,由頭到尾,她都沒有把事業放在第一位,「對我而言,甚麼都是第一,人生有好多事,家庭、事業、工作,我不會把它們排名,但會考慮如何分配時間。」人生路上,帶給她最大的快樂者,一定是「開心果」竇靖童。「基本上,我覺得我個女,是來報恩的!」信佛信緣的阿菲,覺得孩子的降臨,有一些是來向父母討債,有些是來報恩。「她是來報恩,因為她真的帶給我太多開心,印象中,除了坐月期間相當辛苦,我不記得湊帶她的日子有過甚麼苦。她好講道理,雖然也有扭計時候,她也有自尊心,但只要講一下她就會服,不皮,算得上好乖,好乖。」

這幾年,每當王菲工作得辛苦,或是情緒波動,女兒說的每句話,都會令她窩心之極,奮鬥能量又再湧出。「我帶孩子,也順其自然,我不要做那種跟到貼的全職母親,我會和她講道理,就如早前,她愛看《獅子王》,一天看幾十次,回到學校還學獅子王爬在地上,結果給老師投訴。」老師向王菲說明情況後,她馬上教童童:「在學校要聽老師說話,老師叫你不要做,你就不要做。」童童內心不服,還駁媽媽嘴,王菲不縱她,繼續教,「我再講一次,如你不聽,老師要罰你,我都無辦法幫你。」當時童童沒再說甚麼,但是,翌日回家,她認真地對母親說:「今日我沒有再爬地了。」證明講道理真是教孩子的好方法。

王菲是在父母的「期望」下成長,她覺得太有壓力,她不肯再把這股壓力加諸童童身上。發生任何事,她都會坦白與女兒講清楚。阿菲說,在教育問題上,她有一個朦朧的概念,她覺得自己有能力照顧童童,一個在快樂的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會比長在不開心的雙親家庭的孩子憂鬱,直接問王菲︰「再考慮結婚時,你會看女兒的感覺抉擇嗎?」她說︰「我想我不會憑她的喜惡去決定,因為我覺得,如果我喜歡的,她不會不喜歡。」記者再問︰「當初離婚時,你有擔心過單親家庭會給孩子帶來影響?有沒有影響過你的離婚抉擇?」王菲說︰「沒有!」又是堅決一語。最後王菲還憧憬着:「我的生命中一定有個兒子,相士說的,有兒有女才夠開心。」想不到王菲,也有傳統婦女的一面吧!

這個獨家訪問之後,王菲已沒有再接受香港媒體訪問,其後她的私生活,大家都是追看報道上的發展,除了一幕又一幕震撼畫面,也只能用峰迴路轉來形容;總之,期間出現了李亞鵬,兩人產下第二個女兒李嫣。2013年9月13日,王菲在個人微博宣布離婚:「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還好,你也保重。」

2014年,王菲、謝霆鋒復合。

姜濤 MIRROR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