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重建區內四棟戰前唐樓惹關注 保育團體考城學社:保育不應只聚焦在單棟的建築物,而是要保留社區佈局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九龍城 都市重建啟示錄

九龍城重建區內四棟戰前唐樓惹關注 保育團體考城學社:保育不應只聚焦在單棟的建築物,而是要保留社區佈局

%e6%b0%b4%e5%8d%b0%e9%80%90%e5%bc%b5-%e6%a9%ab-5

說到九龍城重建區的保育與活化,焦點總落在區內的戰前唐樓之上。誠然,重建範圍內有四幢戰前唐樓,包括衙前塱道36-38號、衙前塱道44-46號、衙前圍道68號、以及最新發現的衙前塱道50號。但保育團體考城學社強調,保育從不單止是單棟的建築物,而是要保留社區的佈局。跟隨着考城學社團隊走在九龍城重建區,我們遊走在唐樓羣之間,思考何為城市佈局。

衙前塱道36-38號、衙前塱道44-46號及衙前圍道68號,前兩幢唐樓建於一九三八年,最後一幢則建於一九三五年。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學生許竣然(Edison)發現樓宇立面的裝飾,應屬歐美一九二○至一九三○年很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翻查資料,終確定它是建於戰前,「它是懸臂式,只餘下這一座,它原本是50、52、54、56號,但現在只剩一間(即50號),原本一梯兩伙,現在只剩一間的一半。」然而,這四棟唐樓,都未獲古蹟辦評級。根據考城學社的統計,建於戰前的唐樓有約二萬棟,現在只餘不足二百棟,仍能保留下來的,不足百分之一,彌足珍貴。但他們希望大家的眼光不只放在這幾棟戰前唐樓上。

佈局之重要

建築師龍文菁(Carla)表示,在建築歷史的角度來說,戰爭確是”key event”,但並不代表戰後建築的價值低,「政府對建築物的年分好concern,戰前就是很久以前。但不recognize的,就是打仗都差不多八十年前,其實很多建築物即使建於戰後,都有五十年歷史。」不同的建築,正正反映了時代脈絡。

「香港其中一個有價值的地方是她是一個多元社會,不止是某一個形式、風格、類型是最好的。」城市研究學者何尚衡(Alfred)點出,「有人說平台式的樓很香港,有地鐵站有平台上面有樓,難道全香港都有這種樓很好。香港其中一個優點就是有不同類型的樓宇,有podium type、有唐樓。」

走在南角道,老街兩旁的舊樓,大都建於一九五二、五三年,Carla說:「當你站在這裏,你就感受到,以前九龍城就真的如此。」Alfred解釋,懸臂式唐樓的出現,正正見證建築技術的改良,四十年代嘅新聞話騎樓柱遮蔽陽光,冇咁通風,懸臂式的話條街會闊落啲,光猛啲,較通風。無論是建築技術或人行街的體驗都是改良了。但就是建於戰後,是否遲幾年出世,就代表沒有價值?」Alfred說明其特點:「這一批很完整很歸一,香港較少有,當然油尖旺都有,但如果單說這區,這排懸臂式是很完整。」

市建局沒有回應會拆卸或保留南角道的懸臂式唐樓羣
市建局沒有回應會拆卸或保留南角道的懸臂式唐樓羣

Alfred留意到,當談論到九龍城的保育,公眾很少關注保留社區格局,而是集中關注區內某幾棟戰前唐樓,他希望大家思考:「其實棟樓和氛圍或社區都重要,如果整個社區都已改變,但只保留其中一棟,是變了alien,是很奇怪的做法。」Carla補充:「不是不可以重建,但希望(市建局)制定plan的時候,會唔會可以sensitive少少,不只是保留立面,可能再多少少,新建的部分未必如此明顯,希望盡量保留街的模樣。」

(左起)城市研究學者何尚衡、建築師龍文菁、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學生許竣然。
(左起)城市研究學者何尚衡、建築師龍文菁、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學生許竣然。

有關保育工作,市建局表示,在項目開始之前,已聘請保育建築師就發展計劃內的樓宇進行初步評估及比較,衙前塱道36及38號、衙前塱道44及46號和衙前圍道68號初步顯示具有值得保存的建築特徵元素。因此在項目獲規劃批准及完成收購工作後,局方將為這些建築物進一步進行詳細勘查及建築評估,研究如何修復和活化,以保留其歷史特色及保育建築物的建築特色,並融入周邊環境。

當「插針樓」拔地而起,該如何避免城市佈局進一步被破壞?
當「插針樓」拔地而起,該如何避免城市佈局進一步被破壞?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九龍城 都市重建啟示錄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