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逝世五十年:一種精神的延續】倡發行李小龍銀紙、crossover閃電俠 天馬行空傳承一代傳奇 收藏家吳貴龍無條件分享萬五件珍藏 為偶像服務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李小龍逝世五十年:一種精神的延續】倡發行李小龍銀紙、crossover閃電俠 天馬行空傳承一代傳奇 收藏家吳貴龍無條件分享萬五件珍藏 為偶像服務

25

吳貴龍可能是香港擁有最多與李小龍相關的物品之收藏家,一些極其罕有的生活照與劇照、郵票、剪報、模型塑像等等,他收藏了超過一萬五千件,數量之多,要分別收納在兩個住宅單位。他卻連番耍手擰頭,說自己不敢認叻做第一,認為天外有天。

為李小龍成為銀紙而努力

五年前,他將自己收集多年的李小龍照片結集成書,近年亦毫不吝嗇免費向博物館或私人展覽借出大量珍藏。最近,他更大膽提出政府應發行印上李小龍肖像的新鈔等構想,以及把李小龍的figure串連其他超級英雄展出等等;藉着種種方法,希望加深大眾對李小龍的認識。這些舉動,雖沒有為他帶來甚麼巨利或名譽,卻讓他獲取滿滿成就感,「我覺得係一種使命感。自己能夠做到自己想做嘅嘢,亦都對我偶像有個貢獻,有個交代。」

收藏家吳貴龍,自謙自己的行動如「代客泊車」,只想為偶像做點事。
收藏家吳貴龍,自謙自己的行動如「代客泊車」,只想為偶像做點事。

但凡談到李小龍的事,吳貴龍總是樂此不疲;由李小龍的出生談到他的童星生涯,再談到他赴洋留學開拳館,又說說他與苗可秀和丁佩之間的八卦……

話鋒一轉,吳貴龍忽然說回正經事:「阿根廷出美斯銀紙,點解香港唔出李小龍銀紙呢?」這是他近三年來一直倡議的事,他覺得既然郵政署也曾推出一套李小龍的紀念郵票,鈔票為何不能成事?

「一張銀紙,我哋日日都可以袋喺身。唉,好似特首去沙地嗰度拜訪,唔通帶兩籃生果去咩,不如你攞張李小龍銀紙當禮物啦!」他說得有點勞氣和焦急,氣都來不及喘,又分享他的滿腹大計,「其實仲可以聯合埋貿發局、金管局、旅發局三個局一齊搞個展覽,我免費借俾佢哋。」

+1

佢係一個唔使著制服嘅超級英雄

接着,他又把手揮向他收藏的閃電俠的肖像模型,說起這個虛構人物跟李小龍的共通點—同樣是於一九四○年面世,同樣以「超高速」聞名等等,「Stan Lee(已故漫威負責人)都講過,李小龍係一個唔使制服嘅超級英雄,係咪可以將佢哋串連埋一齊呢,搞個展覽呢?」他透露,自己曾為此向康文署獻計,但不獲採納。

這些構想在別人眼中可能難以實現,甚至有點一廂情願、天馬行空,但吳貴龍依然心存盼望,認真看待。他說,自己很渴望為偶像做一點事。

32-2
吳貴龍曾以偶像李小龍為主題著書,由於資料搜集需時,出書對他而言是極大挑戰。

李小龍的「影子」很長很長……

他的名字與李小龍一樣有條「龍」,純屬巧合也;他說,可能是父親寄望自己如龍的象徵—坐擁權勢。他出生那年,李小龍還未成為賣座武打明星。

成長在六、七十年代的人,電視、漫畫,大概是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彩虹邨長大的吳貴龍也受這種娛樂文化影響,亦因此與李小龍結下不解之緣。

一九六七年,無綫開台的第一齣戲就是李小龍主演的美劇《青蜂俠》;每當《青》劇播出,他就和邨裏其他小孩擠在安裝了電視的鄰居家鐵閘前駐足觀看,他還記得,每集最後兩分鐘的打鬥場面,最緊張最刺激,「當年先六、七歲,其實邊度知邊個係李小龍,但就會覺得嗰個唐人好勁,身手好好。」

電視以外,當年漫畫家黃玉郎的作品《小流氓》在兒童與青少年間十分風行,故事講述一班武功高強的基層人物鋤強扶弱打倒惡霸。吳貴龍說,當年在徙置區長大的孩子,經常被黑幫童黨滋擾欺壓,漫畫正正給予他們幻想和希望。「但我哋可以發覺,呢類漫畫係有李小龍嘅神髓擺咗落去。」漫畫家上官小寶名作《李小龍》漫畫,正是被李小龍在電影《唐山大兄》裏的剛勁形象所啟發。吳貴龍續說,在那個年頭,同類港產武打漫畫有如雨後春筍,卻不難在漫畫角色身上看到李小龍的影子:「嗰啲基層小英雄,都變成李小龍嘅化身。」

李小龍熱潮席捲香江,影響當年流行文化,在漫畫中亦能看到李小龍的影子。圖為吳貴龍收藏的七十年代港漫《小流氓》和《李小龍》。

十一歲那年 收音機傳來噩耗

數年後,李小龍在事業如日方中之際英年早逝,震撼全港。當時十一歲的吳貴龍同感震撼,「我記得嗰晚我喺彩虹邨街市度行緊,突然聽到收音機報導李小龍死咗。我初初唔信,我話咁好打點會死㗎。」他坦言自己當時還小,未懂得視他為偶像,但對於一個心目中的「勁人」突然猝逝感到心痛,「若果曹達華、關德興嗰陣時突然死咗,你都會個心chok住啦,因為日對夜對吖嘛。」

吳貴龍真真正正接觸李小龍的銀幕形象,來自李小龍在嘉禾的第二部作品《精武門》。當時吳貴龍已是中學生,李小龍亦已過身數年,因啟德遊樂場裏的珍寶戲院常重映舊戲,使他有機會一睹「陳真」風采:「我睇完之後覺得,嘩,點解會咁快嘅?佢對打嗰啲好乾淨利落喎,唔會話好似以前《黃飛鴻》嗰啲,搞五分鐘先至打得到人哋一拳,依家係真打,佢將個功夫片改寫咗。」

一九九五年,郵政署首次推出李小龍為郵票,吳貴龍收藏了郵票的原稿,由資深戲院畫師黃金參照《猛龍過江》電影劇照繪製而成。
一九九五年,郵政署首次推出李小龍郵票,吳貴龍收藏了郵票的原稿,由資深戲院畫師黃金參照《猛龍過江》電影劇照繪製而成。
「李小龍 — 武藝傳承」特別郵票
「李小龍 — 武藝傳承」特別郵票

通常好打就唔靚仔 但有例外

跟那一代許多迷上李小龍的人一樣,吳貴龍毫不掩飾,坦白地說出李小龍最吸引他的原因—第一,靚仔;第二,好打。「通常打得就唔靚仔,靚仔就唔打得,你睇吓四哥(謝賢)打唔打得吖?哈哈,呢個係一個定律,但佢能夠兩樣嘢都俱存。」

在人生的上半場,吳貴龍對李小龍的痴迷不如今日的重,李小龍卻一直存在於吳貴龍的血液裏,在他體內流淌。雖然他對武學沒有濃厚興趣,也沒特意深究他的功夫哲學,但總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讓他愈來愈想接觸關於李小龍的一切。

吳貴龍曾以收藏家身份撰寫過十本掌故書籍,最近推出的兩本作品《龍影香江》和《龍影中華》,主題就是李小龍,出版那年正是李小龍逝世四十五年。
吳貴龍曾以收藏家身份撰寫過十本掌故書籍,最近推出的兩本作品《龍影香江》和《龍影中華》,主題就是李小龍,出版那年正是李小龍逝世四十五年。
這座一比一的李小龍半身像還原度極高,是吳貴龍的珍藏之一,現時借予文化博物館展出。(阮家欣攝)
這座一比一的李小龍半身像還原度極高,是吳貴龍的珍藏之一,現時借予文化博物館展出。(阮家欣攝)

吳貴龍早年從事印刷業,後來在中環創業開印刷廠,結識到摩羅街的收藏商後,成為收藏發燒友及集郵商人。「自己出嚟搵到錢之後,就想搵返細個喜歡嘅嘢去收藏。」他初時有不同的收藏面向,除了郵票,粵劇明星相和電車車票等都是他的收集目標,後來他決定訂定收藏方向,選擇了名作家金庸和李小龍作對象。「點解?因為佢哋係香港一文一武嘅代表性人物,係我哋本土嘅一樣嘢。」

自謙讀書不多的他,曾以收藏家身份撰寫過十本掌故書籍,主題包括電車、郵票、國粵語片藝壇、金庸武俠小說等等;最近推出的兩本作品《龍影香江》和《龍影中華》,主題就是李小龍,出版那年正是李小龍逝世四十五年。

21
收藏家吳貴龍近年主力搜集與李小龍相關的物品,藏品數量逾一萬五千件。
吳貴龍說,當年以李小龍作封面的《明報周刊》有三期,此為其一,極有收藏價值。
吳貴龍說,當年以李小龍作封面的《明報周刊》有三期,此為其一,極有收藏價值。

搜羅偶像周邊物品 有龍哥保佑

近年,他從不同渠道搜羅李小龍相關的珍貴物件,包括以李小龍作封面的嘉禾官方刊物、六、七十年代的《明報周刊》等等。他又從電影公司攝影師後人手上取得菲林,收集李小龍生前拍攝的五部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的劇照,更聯絡到李小龍女兒李香凝,取得李小龍童年至少年間的生活照和證件相,並細問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這些過程一點都不容易,除了花費大量時間作資料搜查,亦很講運氣,「但你鍾意得嘅話就唔會怕難。」不過他笑說,自己在搜羅李小龍珍品的同時,常常感覺被李小龍保佑,總能找到想找的東西,「不過我又咁耐都冇夢見佢喎,哈哈。」

他將部分珍貴收藏收錄於兩本著作中,另有一批借出予康文署展出,包括最近在文化博物館放置的一比一李小龍像,都是他的收藏之一。去年,他利用集郵形式,在李小龍的舊照和海報上添加紀念郵票,以「縱橫天下」為主題製作了逾一百五十封郵票集。

吳貴龍幾經辛苦尋得李小龍兒時生活照和劇照原圖,製作「縱橫天下」郵票集。

+2

好多人都話喜歡李小龍,你為佢做過啲乜?

「好多人都話喜歡李小龍,你為佢做過啲乜嘢?」吳貴龍細數自己幾年間的收藏經歷,略帶感慨地問道。

「大家都係懷念,八十年(誕辰)係咁,八十五年又係咁……做到一啲實際啲嘅嘢,好過係講一啲虛幻嘅嘢。我覺得係一個使命感,如果我唔做冇人做。」吳貴龍說,自己費盡心力收藏,沒有為自己帶來名利:「龍迷好鍾意我本書,我拆開三五七本賣實好好賺,但我冇。我只希望提升大家對李小龍嘅諗法,佢唔係淨係得幾套戲咁簡單,而係有好豐富嘅藏品配合,所以我就好積極去做呢樣嘢。」

他形容,自己的角色有如「代客泊車」,作為一名稱職的「泊車仔」去宣揚李小龍的事蹟。雖然自己從未成為主角,但亦有所得着,「人生追求啲乜嘢,其實就係儲埋呢啲難忘片段,即係我五十幾歲嗰時出咗兩本書,將我嘅藏品俾所有香港市民睇,我覺得自己都好有成就感嘅。」

閃電俠與李小龍有不少相像之處,若雙方有緣較勁不知誰勝誰負?
閃電俠與李小龍有不少相像之處,若雙方有緣較勁不知誰勝誰負?

吳貴龍與李小龍未有一面之緣,關係卻很密切。或者在吳貴龍心中,李小龍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每日都會喺紅磡屋企跑去尖沙咀,好開心,因為經過星光大道都會見到佢(肖像)。這麼遠,那麼近,佢離開咗我哋五十年,但係其實佢一直都喺度。」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