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帶你回到半世紀前的中秋 窺探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月餅包裝如何化身記載香港文化的時間囊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多圖】帶你回到半世紀前的中秋 窺探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月餅包裝如何化身記載香港文化的時間囊

many-%e6%b0%b4%e5%8d%b0_mooncake5

來到九月上旬,各大餅家、酒店作最後衝刺,推銷着自家月餅。然而,今年的月餅鬥爭已由口味擴展至月餅盒的設計:西式閃燈摩天輪、水晶球,到橄欖綠色的復古手提箱和復刻港式懷舊的紙盒……推陳出新,未吃已看得賞心悅目。但當我們跳出這個餅盒競技場,回到半世紀前的中秋,你會發現,原來當年那個樸實而不起眼的月餅包裝,正在悄悄地記錄着生活和月餅文化的轉變。

絕版月餅盒有價有市,有的可索價達三千多元一個。但因為極為罕有,並非有錢就能買到。
絕版月餅盒有價有市,有的可索價達三千多元一個。但因為極為罕有,並非有錢就能買到。

一筒月餅

「以前的月餅只用蠟紙包着,發揮吸油作用,再用繩紮成一筒筒,外面貼上『月餅紙』包裝。」民俗用品收藏家楊廣顥從他的云云中秋用品收藏中,小心翼翼地拿出屬於四十年代的筒裝月餅的包裝紙。在戰後時期,人們生活窮困,一家十幾口能夠一嘗月餅滋味已是最奢侈之事,根本不會講究月餅包裝是否美觀。所以,「一筒月餅」的包裝紙沒有任何花巧設計,簡單地印上餅家資訊和月餅款式,一目了然就是當時所追求的。說得上是「一筒月餅」,除了以繩子紮好,亦可以加購一個「手挽」,以便提取,送禮也更加體面!

雖然這月餅紙是來自澳門的茶樓,但仍然可見其一目了然的簡單設計。而上方的就是需要另外加購的「手挽」。
雖然這月餅紙是來自澳門的茶樓,但仍然可見其一目了然的簡單設計。而上方的就是需要另外加購的「手挽」。
在四十年代初,廣州人會特意派人來港買月餅,還會在備忘紙條上寫上注意事項,例如不需買盒和「手挽」。
在四十年代初,廣州人會特意派人來港買月餅,還會在備忘紙條上寫上注意事項,例如不需買盒和「手挽」。

「送禮得體」是一種招徠

華人社會最講究送禮。「中秋是大節日,人們會買多盒月餅送禮,討好上司。」所以,來到五、六十年代,各大酒樓改以硬卡紙盒或鐵罐包裝月餅,在月餅價目表和報紙廣告中都會見到「奉送名貴七彩鐵罐」的字眼作招徠。

關於鐵罐,楊廣顥拿出他的超級珍藏──「得雲月餅」的月餅罐。「這是五十年代的貴價月餅盒!當年茶樓都只是用上月餅紙,只有得雲用上鐵罐,還印上花炮、涼亭和海港等香港標誌。」看着罐上的香港開埠圖案,雖然低清又「起格」,但對於那些年的印刷界而言,確實是高科技;對於茶樓而言,它也是使用鐵罐的先鋒。直到六、七十年代,月餅罐很流行用仕女或花卉圖案,例如貂蟬拜月、嫦娥飛天,或者天女散花。在罐上印有中秋節典故的圖案不難理解,那為何還要用花卉和蝴蝶呢?原來,荷花的「荷」與「和」字同音,代表中國人常說的和和合合,形容中秋節是一個團圓和合的節日。至於蝴蝶,則是「耄耋」(音:冒秩)的諧音,代表七十、八十歲,所以蝴蝶亦有長壽之意。

或許,對於現代人而言,這些圖案的確很老派,但對於老人家而言,圖案就是一種記認。「從前的老人家多數不識字,就只能『認圖識餅』。所以,老字號都不會輕易改變傳統的封面圖案,以免老顧客認不到其品牌。」

+3

中秋是一整年的事

舊時的中秋節不是一天,而是一整年的張羅。五、六十年代,升斗市民難以一筆過繳付昂貴的月餅費用;於是,茶樓便想出月餅會的法子,讓客人「月供」。「每間茶樓的月餅會供款和口味組合都不同,豐儉由人。我算過,月供組合的確比散買便宜一半!」細看着楊廣顥收藏的月餅價目表,竟然發現「冰皮月餅」的縱影!其實,昔日的冰皮月餅與現代的不盡相同,當年的是以糯米粉搓製、質地類似香蕉糕的潮式月餅;亦有指早期的冰皮月餅用於白事祭品,有別於現在的冰凍月餅。

由月餅紙、月餅紙盒,再到那個放在牀下底、藏着現金首飾家庭照的鐵罐小夾萬;由燒雞月、鳳凰叉燒月,再吃到今天的奶皇流心魚子醬月餅。不論月餅口味和包裝如何隨年代變遷,那管你站在異國還是我城舉頭看明月,但願我們在皎月當空的夜裏,以一個月餅來珍惜依然能夠人月兩團圓的日子。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