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下院舍飽歷風霜 晚期長者恩恤探訪更難安排 院長初心不改 有限條件下盡做:每一個老人家活着一日,也應該精彩一日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無憾的善終

第五波疫情下院舍飽歷風霜 晚期長者恩恤探訪更難安排 院長初心不改 有限條件下盡做:每一個老人家活着一日,也應該精彩一日

tan220413lucas-0009-1

聶伯伯居住的院舍保良局樂安居,在他離世前一星期,為他舉辦了結婚周年派對,讓他和家人共度美好時光,也及時把道別話好好的說完。原來,這次得來不易的聚會,在場地安排等枝節上也費盡院舍同工心思。

「疫情期間,莫講話難搞活動,連一些簡單的家屬探訪我們也很難安排。」樂安居院長盧嘉儀說,團隊上下排除萬難,最後借用院舍旁邊逢假日停開的日間護理中心,聚會才能順利舉行;絞盡腦汁,只為盡力滿足院舍長者的心願,這就是他們的使命。

恩恤探訪改視像 長者陷焦慮

在聶伯伯過身前的一段短時間,盧院長看着他身體一路轉差,開始擔心:「我怕他等不到疫情完結。」跟聶伯伯傾談期間,得知他和太太結婚已超過七十年,因而藉此機會舉辦結婚周年活動,讓他和家人過上了難忘的時光。「未有疫情的時候,當晚期院友生命來到最後一兩個月,我們都會盡量安排家屬一星期見一次,生命最後幾日安排獨立房間讓家人可長時間陪伴,但爆發疫情後,已經很難安排。」

自從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單日確診過萬宗的嚴峻局勢,進一步令院友和親人分隔。在疫情平穩時,院舍都會為晚期院友安排恩恤探訪,或像聶伯伯的個案般安排在毗鄰的日間中心短聚,但現在連「隔門探訪」也不能做,只能安排視像探訪,「這對我們的打擊很沉重,疫情下,無論我們怎樣噓寒問暖,也不及家人親身陪伴三十分鐘,是差很遠的。」盧院長續說,不少院友也不習慣轉用視像形式跟家人相見,「面對面見真實感較強,加上老人家眼力已不太好,對他來說跟看電視沒什麼分別。」

在第五波疫情裏,院舍亦是爆疫重災區,前線護理人員和院友也相繼染疫,長者的活動空間被限制,「連出飯廳睇吓電視、傾吓偈等社交活動也不能進行,只能留守在房間,不能做小組活動,只能安排社工同事跟個別院友溝通。他們的情緒亦大受影響,開心指數降低。」在這段艱難日子,盧院長看見長者和職員互相鼓勵、互相支撐的景象,感覺患難見真情,「好像關係更親近一點。」現在疫情放緩,像是一道曙光,讓院友重拾笑臉,「他們走出房間,見返院友,就已很開心。」

讓長者登彼岸前活得精彩

盧院長在加入院舍前是一名資深的護士,有逾三十年前線經驗,近十年選擇投身安老服務,亦是出於對長者的關懷,常把院舍的安老服務宗旨「活着就是精彩」掛在口邊,「小朋友一出世,大家都會想像前途光明、有美好的未來,但我認為老人家也不必要帶着『好灰』的目光離開,每一個老人家活着一日也應該精彩一日。」

她不諱言,長者從社區走進院舍,多是因為經歷病變,以至家人再沒法照顧,所以把「入老人院」理解為一個較「灰」的安排,「我們希望以行動打消他們這念頭,讓他們明白,其實只是另一種生活模式,透過院友、職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讓他們感覺到精彩所在,從心靈滿足上讓他們把握多點。」

樂安居是「安寧頌」計劃多年的合作單位之一,此前,他們亦一直在相關議題出力,包括紓緩院友病癥、推廣生命教育等。盧院長深深體會近十年香港在推動晚期照護上的進步,「廿年前我還在醫院工作的年代,一提晚晴,病人就覺得,噢你放棄咗我喇,要我去一啲等死嘅醫院,感覺是失落。」她指出,現時晚期照護的形式已很多元化,不只出現在善終醫院,甚至能讓長者選擇在院舍離世,「現在感覺係行咗一大步,『安寧頌』多了專責社工、護士補足服務上的空白,亦會關注院友以至其家屬的情緒問題,讓他們知道會在未來面對什麼情況,家人和長者得到更多資訊,也能掌握更多選擇;期望未來在社區教育那部分能做得更多。」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無憾的善終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