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韓麗珠
熱門文章
韓麗珠
微物碎語
ADVERTISEMENT

韓麗珠專欄:進食課

2637hon-lai-chu
2637hon-lai-chu

就像屈從於命運的必然性,我終於去上了一個烹飪課。我曾經抗拒像K一般沉迷做菜,就像拒絕有系統的集體學習。然而,那是身體沉處的需求,有時候,我一天只吃一餐,有時候,感到極餓卻找不到想吃的東西,如果不是擔憂營養不良,我可以只喝飲料。胃部空蕩蕩的感覺,比飽足更能撫慰人心。

有人說:「你吃什麼,就會成為什麼。」這句話帶着一種人們可以任意選擇要吃什麼的假設。但真實的狀況卻是,一個人飲食的習慣,由成長環境和家中的掌廚人培育而成。中醫也有一種說法──人傾向被自己體質相近的食物所吸引,例如躁熱者偏好油炸之物,虛寒者嗜冷飲之類,每個人都至少有一種上癮的食物,咖啡或巧克力,茶或酒精,薯片或口香糖。醫食同源,總會有一些可以吃進肚裏的能治癒精神的飢餓。

孩提時期的夏季,囤積在家裏角落總有好幾個等待催熟的榴槤。好幾次,我在屋內奔跑時不慎摔倒,差一點便撞上它們,那個青色窩釘狀的沉重之物,是危險但可以進食的大鐵鎚。K迷戀榴槤,那是她的藥。後來,我發現,人們不是極愛榴槤便是極討厭榴槤,那是能引起極端情緒的水果。怎樣的人,就會愛上怎樣的食物,就像人們難以反抗自己的命運,只有少數的人會叛逆自己先天的口味。

與其說,K為了克盡母職而辛勤做菜,不如說,是為了抗拒被吸進某個黑洞。童年的屋子,滿室凌亂,髒衣籃的衣服往往擱置甚久,唯有餐桌上永遠有豐富精緻的菜餚,被鮮果汁醃過的鮮美肉排、去殼剔腸的大蝦尾部高高揚起,被花椒八角燘過的蘿蔔和牛腩散發香氣。

後來,K告訴我,在許多失眠的晚上,當她快要被密密麻麻的念頭溺斃,便會構思明天的菜單。作為母親,可以發洩失控情緒的渠道不多,在美食和潔癖之間,她選擇了前者。只要屋子內至少一個系統能順利地運作,客人踏進房子,桌子上有足夠的食物,就可以說服任何人,生活可以過下去。

烹飪老師非常瘦,眼神清亮。做菜之前,她先教授如何吃。「聆聽身體的聲音。」她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餐單,因為每個身體都與別不同。

但我並不知道自己想吃什麼,身體一直是過於聒噪的載具,不斷違反我的意志。自青少年時期開始反覆出現的皮膚病所帶來的訊息是,不能碰煎炸或燒烤之物,也不能吃生冷之物。自此,慾望總是跟罪咎掛鈎。茹素是身體的要求,只是我漸漸順從,覺得那可能也是我的意願。每次打開菜單,先濾掉附肉的菜餚,剩下來的,我只能挑沒那麼厭惡的。

每個人的飲食偏好,不過是在家族遺傳、基因、社會和食店的供應之間,所作出的妥協而已。沒有人能避免被食物所形塑。因此,每天到了接近黃昏的時刻,我常常會湧起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必須進食,而不是像植物只需接受陽光和雨水?沒有人能說出答案,他們只是告訴我,最好吃時令的食物,因為身土不二,那些種植在居住地附近的蔬果,往往能消融藏在身體深處無解的結。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