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譚凱韻專欄 – 雲圖】談兒童打機

24.09.2021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上月底某下午,朋友傳來了內地限制未成年人士每周「打機」三天、每天一小時的政策消息,然後附上一句 :「你家的小朋友有打機的嗎?」 

我:「我家兩小唔俾打機的,連Candy Crush都無得打。」

朋友:「你的管治真極權。」

我隨意找了個表情符號回應,對話結束。

可能天生手眼協調比較一般,我從小對打機興趣也不算大,投入了時間又找不回滿足感,倒不如看書、看電影、睡懶覺。孩子的爸爸們興趣繁多,打機只是興趣之一,所以我們家「打機」的氣氛不算熾熱,小人兒偶爾到親友家中可以淺嘗,當然會「玩到唔肯走」以及念念不忘好幾天,但慢慢又會淡忘。 

小朋友到親友家玩電視遊戲,總會玩到「唔肯走」。
小朋友到親友家玩電視遊戲,總會玩到「唔肯走」。

在媽媽界,無論電子遊戲或電視卡通,都會被稱為「電子奶嘴」。奶嘴的意思,即是小朋友會很喜歡去吸啜(投入),而家長們又覺得頗安心,不會有太大即時風險。例如,他專心一致去看電視或打機,那半小時你起碼不用擔心他爬窗、用手指插電制、不會把玩剪刀或𠝹刀,媽媽們可以安心做點小家務或小休片刻。

有關電子奶嘴,我在家做過了一個人類行為小實驗。

話說,大兒子嬰孩時,我很相信書本理論,也很堅持實踐,於是他兩歲前沒有看過多少電視,也沒有看過多少次手機。三年後到小兒子出生,家務工作量大增,人也學會妥協,於是小兒子每天都會正常地接觸到電視和手機。

結果發現,大兒子不知是否有「童年陰影」,直到現在八歲多,每逢見到電視或移動的畫面,他都不能自拔地望著電視,無論是新聞片段、實況真人SHOW、卡通還是廣告。弟弟從小已知道電視是日常的一部份,為人比較㨂擇,有興趣的才會看,對電視或電玩的依戀反而比哥哥少。

對媽媽來說,這也是教養的一課。

我不能操控他一生,總要在適當的時候放手。社會很大、訊息很多,最怕是媽媽過度的管,令他失去了自制能力,在面對誘惑時,不懂辨別、也不懂抗拒。在管教上,即使初心是好,但在錯的時機用上錯的方法,反而怕弄巧反拙。

說回手機遊戲,其實真是很方便的「電子奶嘴」,便於攜帶、也便於清潔。但如果不想小人兒在外時太沉迷手機遊戲,外出時叮囑小朋友攜帶一兩本薄薄的圖書、貼紙書,或是買一些簡單的「扭計骰」,讓小人兒動動小腦、動動小手,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