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香港老番
熱門文章
香港老番
約翰百德
ADVERTISEMENT

約翰百德專欄:照片意義 重新審視

2017年7月21日,香港深水埗的豬肉檔。
2017年7月21日,香港深水埗的豬肉檔。
2017年7月21日,香港深水埗的豬肉檔。

位於紐約的圖片公司Magnum Photos偶爾會以優惠推廣旗下攝影師的方形照片。我最近便趁機購入了Stuart Franklin的經典《坦克人》,即1989年6月4日在中國北京天安門,一名男士站在一列T59坦克車前,阻止它們前進的一幀作品。這幀照片所以廣為人知,因為它在解放軍部隊在天安門清場時,捕捉了一名手持購物袋的男子,隻身站在一列坦克車面前,當時包括Franklin在內的四位攝影師和CNN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正從北京飯店拍攝。

Franklin在自己的新著作《The Documentary Impulse》(紀錄的衝動)中,討論了紀錄攝影和《坦克人》的影像。在緊貼1989年6月4日後的幾天,世界各地報章出現的照片絕大部分都是解放軍部隊向學生開火又或死傷情況──呈現了天安門廣場持續數月的學生運動後的流血鎮壓。然而,Franklin提醒我們,自從「CNN (坦克人)的電視片段播出後,書報刊登的影像也發生了微妙的轉變。這些片段於6月4日被偷運出中國,最先於6月4日末至6月5日初由香港的媒體中心發出下鏈衞星信號。根據報道,其他歐美網絡隨即錄下並播放了該段CNN衞星傳送。」到了6月6日,美聯社Jeff Widener和香港路透社曾顯華版本的「坦克人」照片發表,但只出現在CNN電視廣播所及地方的數份主要西方報紙上面。

Franklin的影像,連同「多卷藏在一小盒茶葉裏的底片,翌日由一名法國學生從中國偷運境外,帶到巴黎」,送到Magnum的巴黎辦公室。 Franklin的坦克人照片到了6月19日才在《時代雜誌》跨頁刊登;與此同時,於1990年贏得世界年度新聞圖片獎的Charlie Cole版本也於《新聞周刊》發表。然而,在中國國內,新聞的焦點卻放在士兵的死亡,譬如有些死於抗議學生手中的士兵。

2009年,《紐約時報》首次刊登Terril Jones鏡頭下的坦克人,他在天安門學生抗議事件發生時,擔任美聯社駐北京記者。由於美聯社當時已刊登Jeff Widener的照片,所以Jones的版本並沒有公之於世。 Jones的照片與上述四款都不同,因為他當時在地面水平,在旁觀者爭相走避之間拍攝,而其他版本則是從北京飯店高空攝得。更重要的分別,這幅照片拍攝的時間比其他版本更早一點。

Jones的照片令故事更加深入,他解釋說:「……它讓我重新審視照片要告訴我們些什麼。我看到至今仍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的男士,一早已經預先想好,在坦克駛近他之前怎樣站在前面。他沒有因為即將正面交鋒而跑掉……」這幅照片出色地顯示了坦克人站在長安街,平靜地等待前進的坦克逼近。另外,Jones
坦克人有這樣的結論:「……他似乎被其他逃命的人拋棄,但又似乎是在為那些人開闢了逃跑的道路。」

《坦克人》的照片仍然是一幅充滿力量的影像。它刻劃了軍民敵對的場面,就像大衞與巨人歌利亞對峙,是大對小,是弱對強,是國家對個別人民。

據Franklin所說,《坦克人》的照片所以成為經典,因為「它令影像具體化……從社會和政治環境中提煉出來。」《坦克人》的影像亦「模糊化了中國政府想要我們忘記的、更殘酷的大屠殺現實:輾過學生與單車、疊滿遺體的殮房……」另外,很不幸地,它也蓋過了我們腦中大部分記錄這場於1989年瀰漫全中國的學生運動的其他攝影報道。

最近,我也花了少許時間重新審視一幀照片。某天我在黃昏時分走過深水埗,從一家豬肉檔半閉的大閘拍下了裏面發放出來的粉紅色光管光。後來我翻看這幅影像時,我發現香港有一個非常「仁慈」的習慣,就是以半閉鐵閘表示「我們已打烊 了」。但是,如果購物人士真的非常急需要買些什麼,店家可以酌情繼續服務。這種社會解說對於陳腔濫調地以粉紅色強光象徵血腥和暴力更加強而有力。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