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花球醒酒

12.09.2019
清代廣州外銷畫《茉莉》

在明清時代的廣州,飯局上會有一道「上花球」的程式,當宴席將終,賓主全都酒酣耳熱之時,由侍者為每個人送上一隻素馨花球,讓大家借助芳冷的花香來驅除醉意,冷靜心神。

古人特別相信,天然花香能幫人醒酒。早在宋代,就有一款以鮮花製成的高檔香品,專用於幫助醉酒的人擺脫醺意。這種香品有個非常優美的名字─「玉華醒醉香」,只能在暮春時節製作:採摘下牡丹的花片,與整朵的荼蘼花放在一起,澆入清酒,拌勻,讓酒充分地浸潤這兩種鮮花;然後,把它們在陰涼處放置一夜,略加晾乾;再加杵搗,將混在一起的兩種花搗成花泥,把花泥撚成小餅,進入「窨製」的程式,最終在外表上刷一層龍腦粉,即為成品。如果有人醉了,當他或她睡倒之後,把這種小香餅放在枕頭旁,按宋代人的想法,「玉華醒醉香」散發的天然花香,能夠讓人在睡夢中擺脫醉酒的影響。

到了明清時代,很多城市都有發達的鮮花業,隨之形成了用鮮花紮制精美裝飾品的工藝,其中最簡單的一種為「花球」,用絲線綁住一朵朵鮮花,紮成一個小小的圓球。於是,便出現了在宴會上以花球醒酒的風氣,這種花球都是選擇特別芳香的花卉,自宋代起,廣州城外一直擁有龐大的素馨花生產基地,所以,在這座城市,是以潔白的素馨花球作為終席前的驅醉手段,如清初人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介紹廣州風俗:「或當宴會酒酣耳熱之際,侍人出素馨球以獻客,客聞寒香,而沉醉以醒,若冰雪之沃乎肝腸也。」

相比素馨花,茉莉花的種植範圍要遠為廣泛,遍及大江南北,因此,在很多地方,是用茉莉花串成的花球來扮演同樣的角色,在宴席進行到多一半的時候,奉送一隻茉莉花球給客人,以助其解酒。在這樣的風俗流行之下,在晚清的上海,風月場上還發展出了一種特殊的調情方式,飯局上,一位青樓女性會用新摘的茉莉花親手串一隻花球,送給獨得她青睞的某個客人,用這種方式表達她與他之間的特殊情分。清中期西溪山人所編的《吳門畫舫錄》中就講道,在一次宴聚上,富有才情、擅長畫蘭及設色花草的妓女蔣茝香用絲線將茉莉花串成一個同心結,裹在手帕內,贈給她鍾意的客人。

用花香來解酒,大概並不科學,這種做法的意義可能在於心理上的影響。當一場高級派對趨於熱烈,有人開始放浪形骸的時候,侍者適時為每位嘉賓送上一隻花球,這優雅的舉動本身,連同幽冷的花香,形成含蓄又清晰的提示,讓人們意識到身處社交場合,不能失儀,不能因酒亂性。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