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佬優雅中環游 尋找港式美學故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中佬優雅中環游 尋找港式美學故事

k171025bonnie-164

當大家嚮往日式小確幸和台式小清新時,不要忘記我們也有獨特的港式小優雅––介乎東方與西方、感性和理性之間,混雜式的港式優雅。七十後中佬馮景行(Martin)鍾情於這種獨特的風格,數月前在Facebook開設「港式優雅HK Class」專頁,細數城市中漸被遺忘的日常美學,很快就得到一眾網民熱烈的迴響。

Martin總說港式優雅藏在隙縫之中,細微如大會堂的窗框和樓梯,也呈現簡潔而耐看的美;而忙裏偷閒欣賞周遭事物,亦不失為優雅的生活態度。
Martin總說港式優雅藏在隙縫之中,細微如大會堂的窗框和樓梯,也呈現簡潔而耐看的美;而忙裏偷閒欣賞周遭事物,亦不失為優雅的生活態度。

時間浸淫 成就優雅

Martin約記者在另類「冰室」—―藝穗會的冰窖碰面,百幾年前牛奶公司的冰庫,白色瓷磚牆壁和建築風格依然保存至今。Facebook Profile Picture中反轉戴黑超的細路早已長大成人,身為建築師的他,對城市美學自有一番見解,「香港風格、港式混雜文化都講了很多年,但以往論述都沒有刻意發挖香港優雅之處。我覺得港式優雅是點、線、面,而非一個整體」,例如是編號120的柚木製電車,是茶餐廳中陳年陶瓷紙皮石,是「異曲同拱」的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和赤鱲角機場……「懷舊和優雅不是等號,不過為何往往會把兩者連繫,是因為優雅需要時間浸淫,所以舊的事物較常予人優雅的感覺。」簡單介紹後,他帶我們遊走中環尋覓優雅。

俗稱「大館」的中區警署建築羣活化和保育工程進行多年,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俗稱「大館」的中區警署建築羣活化和保育工程進行多年,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離開藝穗會往亞畢諾道行,便見到中區警署建築羣,他指着護土牆說:「在玻璃之城之先,香港其實是一座麻石之城。」麻石即花崗岩,石牆之上,是建造中的奧卑利美術館,由瑞士知名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設計。「這種新與舊的配搭並不突兀,建築師從麻石取得靈感,刻意抽離些許,不仿古扮舊,用另一種物料呼應時代,新的元素反而突顯出舊的優雅感。」

大館活化的新大樓,以前衞的造型和線條呼應歷史建築,形成鮮明的視覺對比,格外引人注目。
大館活化的新大樓,以前衞的造型和線條呼應歷史建築,形成鮮明的視覺對比,格外引人注目。

沿着砵典乍街往下走,這條早已聞名的石板街逼滿了中外遊客,再往下行,兩邊排檔的貨品全都換上萬聖節的服飾和道具,街道變得喧鬧而吵雜。皇后大道中人流如鯽,上班族行色匆匆,旅客忙着拍照,速遞員和外賣員左穿右插,Martin走在前面,不時眈天望地,似乎在觀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被遺忘的時光

老牌商場早就變得冷清,反倒是一道工整的木製欄杆,仍保留細膩的質感和溫度。
老牌商場早就變得冷清,反倒是一道工整的木製欄杆,仍保留細膩的質感和溫度。

他帶我們入萬邦行,一個式微了的舊式商場,原來是想介紹那裏的欄杆,「六十年代左右的木欄杆,見到都想摸一摸,我細個都成日摸住,因為它很舒服、很warm。」下一站是畢打行的後樓梯。這座近百年歷史的商業建築,就連後樓梯也經過精心設計,採用經典的天井式stairwell設計和手工製作的wrought iron(鍛鐵)欄杆,「行後樓梯都可以好優雅!」難怪Martin如此讚嘆。

後樓梯隱身於大廈角落,設計裝修卻毫不將就,可見建築團隊的用心,印證了優雅是內在的美。
後樓梯隱身於大廈角落,設計裝修卻毫不將就,可見建築團隊的用心,印證了優雅是內在的美。

最後一站是香港大會堂,一座為港人熟悉的文化地標,Martin領我們到一個「隱世」角落,他指着外牆突出的幾個方塊說:「這裏是音樂廳的樓座部分,外牆突出的部分其實是私人的露台,中場休息時打開門,便能飽覽維港景色,可以想像有幾正!」只可惜後來新建的展城館,把海景和雅致擋住,實在叫人惋惜。他幾年前無意中從大會堂的舊照中,得知舊有設計的美好,可惜再也找不回那相片作對照,一直念茲在茲。他所分享的港式優雅,許多都是日常擦身而過的巷弄和角落,值得人們的留意和欣賞;或許近年太多騎呢離地的設計,才突顯出以前的優雅,如他強調,與戀殖或懷舊無關。

不說不知,原來這幾個方塊是昔日音樂廳的露台,可惜如此賞心樂事早已不復存在。
不說不知,原來這幾個方塊是昔日音樂廳的露台,可惜如此賞心樂事早已不復存在。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