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人物】莊梅岩談編劇的一條線 :格子任我行是夢想不是理想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星期日人物

【星期日人物】莊梅岩談編劇的一條線 :格子任我行是夢想不是理想

sundaypeoplechongmuingam1
sundaypeoplechongmuingam1

在香港,劇本而成結集出書的,除了唐滌生,近年只能想起莊梅岩。莊梅岩擔任舞台劇編劇,屢獲大獎。最近移師ViuTV,寫下引起熱烈迴響的《短暫的婚姻》。短劇到處是莊梅岩的烙印。表面平靜,暗藏波濤洶湧。生活裏提煉出的對白,往往正言若反,反言若正。留白,跌宕,人性,奇峰突出,喜歡殺你一個措手不及。

戲裏,六十年,婚姻很短暫。現實裏的人生,很漫長,三年前,頭髮轉白,她束了起來。做編劇,十五年,其實是一輩子二十四小時無休的封印。

為什麼可以盛載這麼多人性?人性的魑魅魍魎,從另一個世界跑到劇本;其他人看不到的幽暗,她看到了。問她如何在香港當編劇,也許,她能告訴你的是,她有一條別人看不到的界線,還有一雙能看到另一個結界的「陰陽眼」。

編劇是廿四小時的工作

編劇是另一個世界的神。然而,香港做編劇,花整年寫一個沒有版權的劇本,入行人工奇低,有些交了劇本,被人「重編」也渾然不知。由宣傳海報到預告畫頭,編劇的名字要拿放大鏡看(也未必看到)。畢竟所謂一劇之本,在香港並不是主角,做一份正職編劇,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

今年ViuTV電視音樂劇《短暫的婚姻》,難得成為今年電視劇清泉,觀眾終於發現,世界上除了「膠劇」之外,還有叩問人性的電視劇,更難得的是,大家開始關注劇集背後的靈魂人物編劇莊梅岩。約莊梅岩在何文田訪問,簡單一條問題:在香港如何當一個編劇?她束起三年前開始變色的白髮,漫談創作中「純粹」的重要。

阿爸跟我說,如果我做編劇,是註定廿四小時要工作,一世無休。」對於一般打工仔來說,以上這番說話也許是惡夢,但在莊梅岩身上,卻看見一種強烈的反差,當談論起她的工作時,她身上散發出來的熱誠,那種對於創作的執着,令人印象深刻。

前一陣子,《短暫的婚姻》引來熱論。究竟,婚姻有什麼意義?婚外情其實是一種怎樣的狀態?究竟,人生應該不斷為他人付出,還是應該找回更多的自己?表面說的是婚姻,其實包含更多叩問人生的面向。結局,男主角懺悔,是真誠還是條件反射?女主角會如何處理?人性是堅強還是脆弱?哪個做法更堅強或者更脆弱?一切,戛然而止。觀眾智商沒有受到慣常的低級考驗。

習慣當舞台劇編劇的莊梅岩是首次為電視台撰寫劇本,在此以前,她說未有心理準備,曾拒絕電視台的邀約。「不是寫舞台劇的人就可以寫到電視電影,是要去學習和適應,不能夠以為舞台劇拿了獎就好厲害。」曾五度獲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的她這樣說。

電視劇《短暫的婚姻》探討的是婚姻,其實也在叩問獨立個體的人生自主。
電視劇《短暫的婚姻》探討的是婚姻,其實也在叩問獨立個體的人生自主。

輾轉之間,試了一套還未上映的原創電影後,Viutv又再次找上了莊梅岩,帶着陳奕迅音樂電影的計劃,對於陳奕迅作為一個演員,莊梅岩覺得很有感覺,最終答應了這門合作,也開啟了她一次另類體驗的旅程︰「兩種創作非常不同」。

一頭栽進了舞台劇的世界

編劇的初體驗,早就在中學時候發生了。

「記得中學時要做表演,我們文科班想搞搞新意思,就做話劇,編和導都是我,反應好似好好。」那個故事,她還記得是關於內地人來到香港所發生的種種文化差異。作為成績不算突出的學生,少女時代的莊梅岩第一次發現,原來有些事情不需要很用力,都能夠做得好。

只是,大學選科的時候,她沒有第一時間選擇舞台,反而讀了心理學。

「我都對心理學好有興趣,我本來的理想是做心理醫生。」讀了一年,就知那不會是自己所擅長的事,因為學科裡面的統計學和生物學的比重佔很多,那是莊梅岩始料不及,「我原本以為是吹水與同埋分析咋。」然而,對於變態心理學,她又興致勃勃,那些研究人的異常心理狀態,去到最後,還是回歸到人身上。

畢業之後,莊梅岩到了《亞視》實習,另一邊廂,又報讀了香港演藝學院的編劇系課程。「那兩年是我人生以來,第一次享受讀書,我自己的經驗,如果你真是好喜歡那樣,不需要自己踢也會自己去找。那兩年的高級文憑在社會上可能無用,因為其他人會覺得你不需要花錢讀這些,但當年我讀了好多經典作品,排了好多戲。」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心理學,在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編劇系深造文憑畢業﹐再獲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碩士。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心理學,在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編劇系深造文憑畢業﹐再獲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碩士。

話雖如此,莊梅岩畢竟是幸運的,當看見身邊很多同學的父母都不贊成,也不理解,同學的作品,甚至一個都不願前往觀看,她那個曾在大陸做過梨園戲導演的父親,在女兒要踏上戲劇這條道路的第一天,便跟她說︰「你行得藝術這條路不要顧錢,不是說不理生活,而是錢不應該係First Priority。」這番說話,莊梅岩記取至今,也成了她在創作路上的原則,不為金錢而妥協。

編劇的創傷後遺症

「你會選擇妥協 還是繼續當一隻橫衝直撞的野豬?」—《野豬》

「別看我好似好溫和,我會同人死過的。」個子小小的莊梅岩談到編劇的底線,炯炯有神,像按了開關掣,堅持創作原則。她回憶演藝學院畢業後,剛進中英劇團當駐團編劇時,便曾與古天農有過爭拗︰「我記得當時跟大前輩就《留守太平間》的結局拗到火紅火綠,我剛剛才畢業出來。他想改,我企硬,對他說那是品味的問題,當然最後是我輸了。」

《留守太平間》講一個香港醫生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在戰地留守太平間,巧遇另一個放棄了行醫的年輕人,展開了愈來愈玄妙甚至詭異的對話。結局時空倒錯,有一個積極人生面向的圓滿結局。當時,初出茅廬的莊梅岩覺得,《留守太平間》的結局應該要留白,而不是所有事情都像得到完滿解決般︰「你知道真正嘅人生唔係咁,我想留多點空間讓觀眾去思考。」要一個怎樣的結局,是時常擺在編劇眼前的選擇題,「其實個改動可能得一版紙,但個after taste會完全不同。」

然而,當看見觀眾從劇中獲取了一些力量,莊梅岩覺得,其實改動了的結局也是「Work」的。

起初,身邊的編劇都苦苦相勸:「算吧,只是改少少。」莊梅岩仍然企硬捍衛,及後不論電影或電視劇作,她亦有所堅持,「你擺得我個名,要改我的東西,要得到我的允許,如果你不用一個願意失去一切的方式去劃這條界線,這條界線是很難形成。」

在香港,編劇的角色不受重視,不用說電視電影等行業,在舞台劇的世界,有時也會覺得養一個編劇不太值︰「編劇一年只是交到一、兩個劇本,有人會覺得在出面買版權然後改編廣東話便可以了,但我覺得這樣好短視,改編還改編,始終不是本土生出來的東西,可能有好多人覺得香港的編劇不成熟或者寫不到好作品,但這是相輔相成的,這個環境無給予一個豐富孕育成長的空間。」

莊梅岩喜歡寫極端的人性,例如愛情,又或者謀殺案。
莊梅岩喜歡寫極端的人性,例如愛情,又或者謀殺案。

「我見到好多寫作的人,受到創傷之後,下一次的創作會遷就,或者就會不想寫,太多了。」眼見身邊很多的案例,莊梅岩明白到原則一旦失守,那個對於創作的禍害會很長遠,「這一行,要拿捏的線是好得意,你要好執著,某程度又要好放下,但放下的一定不是原則囉。」

莊梅岩放下的,是眼前的黃金機會。「因為堅持原則而失去機會,你見到另一個同業拿了工作,然後飛黃騰達,你要告訴自己:『呢個達唔係我發的,我唔係未試過遇到。』」她按心口說,這些年好幾次遇到機會,拿緊原則目送千帆過,心中秤過輕重,寧願在站頭再等她心中的「夢想號」才上車。

我開了眼…

一個劇本,就是一個世界。好的編劇心中有很多不同的世界,令人讚嘆不已。看莊梅岩的創作歷程,題材涉獵不同的範疇。在中英劇團的第一個作品《留守太平間》以無國界醫生為主題,後來又有牧師被控性騷擾的《法吻》、以懸疑作主軸的《聖荷西謀殺案》、講新聞自由的《野豬》、談教育的《教授》…作品的題材多元,問莊梅岩,創作的靈感與源起,她說︰「次次不同,但與我生活息息相關。」扣人心弦的情節,是源自莊梅岩的資料搜集,劇情貼地或許是她透過面對面跟個案交談,受有血有肉的角色啟發然後再創造。

例如《法吻》,有一次她跟老闆去探訪事件的男主角,一個被控告性騷擾的牧師。「這是真有其事,只是我改編了很多,牧師因這件事名聲盡喪。我記得當時老細問他要不要坐監,他說不用,罰了五千蚊,老細衝口而出︰『咁都唔喺好貴。』當時人好感慨說了一席話︰『但我賠上咗我嘅家庭、名譽、事業,到最後係我嘅靈魂。』」出自真人口中的感言,字字在心處,成了故事的靈感。

到了後來,出現了《野豬》、《教授》等涉及社會性的作品,對於莊梅岩來說,是一個創作上的轉向︰「我從來不特別對社會有興趣,有基本的價值觀,如民主、自由,但那幾年好明顯是很多價值觀都備受衝擊,我們所謂創作人應該是對好多東西敏感和反抗,但慚愧的是我們沒有。」她以「陰陽眼」來比喻對於社會事務睜開眼的過程,「陰陽眼」開了以後,再也關不上。

舞台劇《教授》劇照,是莊梅岩在創作上的轉向。
舞台劇《教授》劇照,是莊梅岩在創作上的轉向。

「我不想做一個見到什麼就想起社會運動、不公平、政府不好的人,但你見到有人玩緊這個制度的漏洞,亦都見到霸權這樣事。周圍也是,可能我無能力去改變,但我作為一個人,我有權利去講,甚至乎作為創作人,我有責任去寫。」《野豬》和《教授》之後,她又再寫了《杜老誌》,一個講經濟霸權的故事,「但可能有些人覺得是商業劇啦。」

寫完《杜老誌》,她開始覺得厭。「某程度我都要自己警醒,我寫政治是有原因的,初衷是想別人看到這些東西,但我不想最後變成了我的signature,或者是不是我都在利用緊這些題材呢?有時都要審判下自己。」

作為創作者,最怕被人定型,怕被局限了更多可以探索的可能性,對莊梅岩來說,過於偏重一類題材與劇目,也對寫作技巧不好︰「家庭的題材我仲有好多嘢想寫,我又好鍾意寫愛情、謀殺案、探討人性,我驚我寫不了。別人將你定型不緊要,是你自己有無能力。」

舞台劇的空間

試過電視劇,也嘗試寫電影劇本,快樂有時,始終電影與電視太多事情不能控制。目前,舞台劇始終是莊梅岩的最愛,「舞台劇的空間很有限,但舞台很多變,亦都好magical,你可以在劇場的空間裡帶觀眾諗多外面幾多嘢,我的作品裡有很多magical moment,而電影是很難取代。雖然資源和空間都好細,但創意和想像是無限,而且舞台劇可以承載到多一些的思考。」

莊梅岩有一個習慣,在電腦打電影電視的稿件;但舞台劇的創作,始終要用原稿紙和筆。「是,這是好奇怪」,她說會這樣「奇怪」下去,不會刻意改變。

劇本手稿,仍然是一字一句「寫」下來而不是「打」下來。
劇本手稿,仍然是一字一句「寫」下來而不是「打」下來。

天生率性,堅持創作自由,一切都受同行爸爸的明燈指點。「父親曾說:『做自己喜歡的事很幸福;自己喜歡的事又是工作,又是另一種幸福;自己喜歡,又是工作,又能勝任,是一種大幸福!你估你喜歡便做到嗎?」上一代留下的自信,令她三十已不惑,要做一輩子編劇。

「除非我已經無能力再寫,現在就算無人叫我去寫,或者無人喜歡我寫的戲,我都可以寫,都繼續去寫。因為無人可以控制到你寫什麼。有時沒有想市場,其實你不理會市場才是生存之道,因為創作真係五花八門。」

如同《留守太平間》裡的對白,「隨心所欲的是夢想,滿途荊棘的才是理想。」戲如人生,莊梅岩的編劇路,才剛走到這裡。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星期日人物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