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海防道街市暨熟食市場 借來的淨土】如果要响「臨時」後面加上一個數字⋯⋯四十年!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再見海防道街市暨熟食市場 借來的淨土】如果要响「臨時」後面加上一個數字⋯⋯四十年!

market_

海防道街市暨熟食市場,於1978年開業,至今足足四十年。根據記載,此臨時街市之成立,原為安置海防道、北京道、廣東道一帶的小販檔。牛記花檔、合香園,就是其中之二,已經傳了兩代人。

1978年前,北京道1號是一座樓高兩層的街市,名為九龍街市,外頭的大牌檔和小販檔很熱鬧。政府後來把街市改建為郵政局,要安置原來的檔販,又要整肅市容,因緣際會,蓋了一座臨時街市安頓他們,還揚言,遲點會在原址建一座設備齊全的街市。後來,政府沒有兌現承諾,把原址賣了,計劃不了了之,小販就在這層原屬暫用的單層有蓋建築,繼續「臨時」幹活,「臨時」安身立命。時至今日,它仍然處於臨時狀態,並沒有獲得正名。

從高空鳥瞰所看,海防道街市大隱隱於市,部分隱於熙來攘往的行車天橋底。
從高空鳥瞰所看,海防道街市大隱隱於市,部分隱於熙來攘往的行車天橋底。

暫借的空間  永恆的庶民實驗

食環署過往表示,成立臨時街市,是基於「如公眾街市的所在地是以臨時撥地形式批予兩個前市政局以興建街市,該類街市便被稱為『臨時街市』。」開檔逾三十年的合香園檔主曾太解釋,此地屬地政署審批,隔壁批予路政署,而街市及熟食中心則由食環署管理,權限不同,各不相屬,所以借了地之後,臨時了整整四十年。官僚僵化的體系,讓這裏長時間傾向維持原狀,「未聽過要收番,但同樣政府沒想過將它永久落戶。」

曾太同時猜測,礙於天橋所在,難以自由擴展。以熟食市場為例,正正因為借來,政府只着眼於小修小葺,頭痛醫頭,方便隨時拆卸搬遷,並未經歷過大翻新。所以這塊地皮,不但沒有被攀升租金吞噬,反而無心插柳,種出了一場庶民的實驗,保存了懷舊的氣氛裝潢。然而隨着歲月改變,住宅換成今日商業和旅遊區,時不我予,海防道街市和熟食中心,十室九空,只有少數人堅持留在這裏。一座冷清的空城,竟成鬧市一抹詭秘的奇景。

自由行開放以來,整個尖沙咀變天。雖然街市屬臨時,卻屹立於此四十年,太神奇了吧。
自由行開放以來,整個尖沙咀變天。雖然街市屬臨時,卻屹立於此四十年,太神奇了吧。

在這裏  見到人而不是制度

擁有香港大學建築系學士和荷蘭建築學碩士學位、研究城市多年的何尚衡(Alfred Ho)估計,政府1970年代興建街市時,一直秉持「物盡其用」原則,會建造多用途市政大樓,集街市、熟食中心、體育館和圖書館於一身。偏偏這幅地,位處城市中心,在政府眼中,現在組成顯然並未達至最高效率,所以多年來以「臨時」之名不斷拖延。

Alfred認為,現時香港大部分的街市設計,均實行現代主義,規劃由上而下決定,很少容讓用家參與設計。「反而因為臨時,你會見到自由度較大。」從大至檔口招牌,細至檔主如何收納,都會看到一份自主權,不像外面般僵化和嚴格。尤其是熟食市場部分,恍如回到舊時八十年代的香港。他認為相對現時過分規劃的香港,這是一口清泉:「幾十年前,這裏並不特別。但put into this context,它顯得很有趣。」當這樣懷舊的地方買少見少之際,它的存在就變得重要。「來到這個街市,你見到人,而不是制度。」

因附近住宅減少,街市近年十室九空,變得幽暗巖巉,一片頹垣。
因附近住宅減少,街市近年十室九空,變得幽暗巖巉,一片頹垣。

十四個月之後  江湖再見?

海防道街市的裝修工程進入第三期,之前裝修街市的屋簷,曾調到隔壁空地繼續擺檔。但今次有點不同,熟食中心關閉長達十四個月,未為檔主安置用品,或作任何過渡方案的賠償。雖然大部分檔主認為漏水問題嚴重,裝修刻不容緩,但是之後原址明顯改頭換面,有人歡喜有人愁。

Alfred指出,要在保養及維持庶民風味中取得平衡,雖然有難度,但其實不一定與裝修有關,反與挑選檔口的機制有關:「例如公營街市,挑選檔主方法是抽籤,能夠有效反對檔口由一人或一個集團所壟斷,貨品種類較多,組成相對平民化。」反之,如果是價高者得,則是相反結果,他指,東涌及天水圍街市就是反面教材。「大部分說要保育的人,並不一定清楚自己重視的是什麼,是懷緬過去,是吃人情味,是價格便宜,還是以上皆是。對檔主和使用者來說,應該把握諮詢機會,梳理這些觀點,以達至更好的設計和組成。」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