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囤積了廁紙嗎?專家籲勿讓焦慮情緒擴散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公民抗疫

你囤積了廁紙嗎?專家籲勿讓焦慮情緒擴散

84142666_3142951775719644_7238866424754601984_o

一抽12卷的廁紙,有人一口氣買下16抽! 繼口罩之後,廁紙亦成為炙手可熱的必爭之物,香港多處出現失控的搶購場面。也許,大家此刻最需要的是「鎮定劑」?

在「武漢肺炎」疫症的陰霾籠罩下,全球口罩短缺;乃至一切與「殺菌」、「消毒」有關的清潔劑處處售罄。近日,流傳大陸生產線停工令香港日常用品快將缺貨,除了搶購糧食,港九新界甚至掀起廁紙搶購潮。

你囤積了大量廁紙嗎?是不是開始戴著口罩睡覺?家中有很多口罩,你依然通宵排隊購買嗎?不斷在社交媒體追蹤和分享疫情信息嗎?還是每日花費大量時間留意及沈浸在疫情信息當中?

臨床心理學家吳崇欣提醒:你可能正處於焦慮情緒中,過多的焦慮累積將演化為恐慌。是時候靜下來想一想,我是不是過度回應這件事?

坑口一家超市廁紙被搶購一空
坑口一家超市廁紙被搶購一空
銅鑼灣一家超市排擠買廁紙的場面。
銅鑼灣一家超市排擠買廁紙的場面。

「恐懼的本質是生存機制,是一種提醒,警惕一些事情需要應付處理。這一刻的現狀來說,恐慌的程度相當於SARS 時期淘大封鎖期間,更多的是對未發生事情的種種擔憂,超過了實際上所需要的警惕而做出非理性的行為。」吳崇欣說,「未知」是其中一種促成大眾恐慌情緒出現的因素;新出現的病症數字受到質疑、死亡率還在統計中、有效的藥物眾說紛紜、患病後的後遺症也是未知數。如果疫情信息和處理手法不透明,對當局的種種懷疑、猜測、不信任將令恐慌繼續維持。例如政府管理層不聽專家勸喻採取封關的措施,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另外,部分媒體的報導手法誇張,也製造了更多的恐慌。

她建議,我們不否定眼前的危機,即使在未知和焦慮當中,也該注意自己是不是經常瀏覽疫症消息和相關新聞,如果感到自己不能自拔地日夜觀看這些訊息,也要提醒自己暫停一下,回歸生活。「嘗試選找一些安慰,不要忘記一些珍貴的事情,例如人與人互相關心的情義,如果你給了一個口罩清潔工人,她們的回應如何?此外,也嘗試欣賞一些創意和幽默感,例如沒有口罩自製的各種面具——橙皮柚皮和胸圍。」

位於元朗的超市,貨架上全部售罄。
位於元朗的超市,貨架上全部售罄。

比SARS時期無力感更強烈

「超市日常用品被搶空、幾百元一盒口罩依然排隊,大眾過分焦慮,加上羊群心理,人與人互相影響著,可見快速變化的疫情正牽動著大眾的焦慮情緒擴散。長期壓力下,有可能演變成焦慮症、抑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情緒病。」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近日出現不少情緒病人因疫情而求醫,症狀包括心跳加速、腸胃不適、失眠、不停思索,煩躁不安,和家人關係也變得緊張。他們不停思索役症的事,充滿了災難化的思想——擔心家人感染,搶不到米餓死、香港變成疫埠遭到全世界排斥。

武漢肺炎引發的大眾恐慌狀態與SARS有何不同?永接表示,客觀上社會對新冠狀病毒有初步了解,儘管不像當年完全未知而對役症措手不及,但除了病毒的挑戰,社會的無力感卻更強烈。逃犯條例引起的社會創傷並未復原,社會未能達成共識,感覺政府幫不上,市民未必認同政府防疫工作,感覺更要靠自己;然而自身保護裝備不足,這又加劇了無力感。

麥永接建議,對待資訊的接收要放慢速度,不要瞬間輕信,並立即轉發;如果感到焦慮,應該暫時放下手機,每天可以給自己放鬆、運動的時段。緊張的情緒可以接受,但要留意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只在做最壞的打算?有沒有出現災難化思想?對疫情威脅有沒有較客觀的掌握?他建議,市民可以做一些靜觀練習,同時防疫之餘不要忘記社交,可用善用科技,以各種網絡視頻和聊天工具互相關心,「共同抗疫也是一份力量。」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公民抗疫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