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港式擔擔麵,怎能不提「詠藜園」?探求當中從豬骨湯至加醬變濃湯的演化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談港式擔擔麵,怎能不提「詠藜園」?探求當中從豬骨湯至加醬變濃湯的演化

d220707cherry-15

關於詠藜園從無名小店至弘揚海外的幾許風雨、分家後各營黃大仙店與黃埔店的花邊新聞,大家或許從各大搜尋引擎中見過聽過。但你又是否知道,這一間以擔擔麵為招牌的菜館,其麵湯曾分日夜兩味?這一段吉光片羽,不只是店家舊日起始歷史中的一小段,更為日後花生麻醬味濃郁的港式擔擔麵奠下名揚海外的基礎。

今日詠藜園黃埔店由楊太(楊王小玲)主理,談及眼前這碗港式擔擔麵的風味緣由,她認為要從老爺楊殿湖初到鑽石山打工時開始說起,「一九四七年,老爺跟隨上海傳媒大亨杜月笙來港,為着餬口搵食,就在一間四川人開的麵店打工。」然而,四川老闆其實不擅廚,平日多負責運送,例如是送麵到附近片場「順便收麵錢、兼看影星拍戲。」料理調料及湯底的任務落到先祖是御廚的楊殿湖身上。那年頭,小店無名,但已因湯麵美味而累積起一羣熟客;而把碗中物喚成「擔擔麵」,就由四川老闆隨口一說而生。今日推敲緣由,估計純粹因口味及形式與其家鄉那一碗略有相似而已。

本來想一訪紅磡店詠藜園,但楊太轉而推介她在觀塘新設的餐室「千歲擔擔麵」, 沿用老麵方製作擔擔麵,同 時僱用年輕店員,希望推動年輕人加入並承傳品牌及招牌作。
本來想一訪紅磡店詠藜園,但楊太轉而推介她在觀塘新設的餐室「千歲擔擔麵」,沿用老麵方製作擔擔麵,同時僱用年輕店員,希望推動年輕人加入並承傳品牌及招牌作。

後來,無名小店遇上火災,四川人無心再做。楊殿湖幸得名導演李翰祥及影星李麗華等資助再復歸營業。「當時奶奶在店門前設籬笆、種葡萄遮陽」,此景引來李翰祥美名「詠藜園」,既描述店面佈局,也寓意小店「生意興隆,客人永遠來不完」。

早、午各有版本

楊家早年已知,店內所賣的擔擔麵與四川當地的雖有相似,但食味及分量大有不同。「舊時負責打麵的良叔說過,擔擔麵源自四川自貢市,是陳包包以擔挑沿街叫賣的。頭擔放燙麵水,尾擔放宜賓芽菜、花椒等調料。因為麵條是澱粉質,不能久浸,否則會變糊。賣出每碗分量偏小,無湯、撈麵,加點麻辣油。因為不太好食,在四川也不多人食。」舊日風味,眾說紛紜。但楊家深明「如果真係賣四川咁細碗麵,冇人會買冇人會食……要飽肚的一定要有返咁大碗麵。」舊時人們刻苦度日,顧不上風花雪月,點一碗麵都要先從飽腹感出發。

細滑彈口的麵條,有好一段日子都是由良叔(譚雙良)調理打製;至於碗內湯頭,早年實質只配自家鮮熬上湯,風味已為人津津樂道,「當年奶奶每天一早,就刻苦從外區屠場討下欄豬頭骨,用麻包袋包好運返店內,再加入香料熬湯。」用料精良,促成鮮湯味美;可惜過午後已耗掉不少上湯,若注水翻煲,味道遠不及早上出品。「奶奶後來心生一計,過午後就加入大量花生醬及芝麻增味。本來只為着調整湯頭食味,誰料愈來愈受眾人歡喜,追棒程度反超早上的豬骨湯底。」這一碗滿載花生麻醬香的麵湯,就此成為港式擔擔麵的基準,甚至名揚中外。今日仍有不少人誤會,川式擔擔麵就是這般模樣。

自家調製的花生麻醬底,會連同大量花生蝦米碎,以老抽,生抽等調料,事先置入碗底,然後才放入麵條。
自家調製的花生麻醬底,會連同大量花生蝦米碎,以老抽,生抽等調料,事先置入碗底,然後才放入麵條。

今日的詠藜園擔擔麵除了在黃埔店有售,相同風味更可於裕民坊「千歲擔擔麵」店內嘗得。兩店的麵條均繼續沿用良叔當年特調的配方、由合作多年的本地麵廠獨家製作。廚區之內,鍋爐旁那一袋麵條,正是每日新鮮手打送到的,主理廚區的師傅表示,「即日煮燙的麵條,乾身爽彈;翌日才取用的話,已經略脹,口感稍遜。」因此每日用剩的麵條只作炒麵,不會再取用煮擔擔麵。廚師一邊烚麵,一邊快手把榨菜、蝦米、花生、醋、生抽、老抽等調料撥入碗底,當中自家製芝麻花生醬正是麵湯靈魂,濃黏而細滑。最後注入奶白湯底時,熱湯把碗底的調料混和相融成橙黃色。呷飲一口,胃口大開。反覆靜思:港式擔擔麵與川式擔擔麵,興許沒有必然的關係,純粹是舊日老鄉在異地處聯想而生;加上後來在調味上的小智慧,而成就別樹一格、唯香港獨有的風味。

改良擔擔麵(左)// 新配方在麵上增添肉末,自家預先炒香,提升麵味的層次。($48)  詠藜園擔擔麵(右) // 沿用老配方,把醬料置入碗底,再加麵加湯。($39)
改良擔擔麵(左)// 新配方在麵上增添肉末,自家預先炒香,提升麵味的層次。($48)
詠藜園擔擔麵(右) // 沿用老配方,把醬料置入碗底,再加麵加湯。($39)

詠藜園四川擔擔麵

紅磡黃埔天地美食坊(第8期)1樓102-103及105號舖

2320 6430

 

千歲擔擔麵

觀塘協和街33號裕民坊YM²3樓302A號舖

3591 1098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