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異鄉人之城】追尋世界視野 美國律師探索自我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柏林,異鄉人之城

【柏林,異鄉人之城】追尋世界視野 美國律師探索自我

14.01.2022
匡翹(特約記者)
Terence Li(柏林)
28

Hannah Wilson來自美國的蒙大拿(Montana),據她所知,她高中的三百名同屆的校友,沒有一人像她般,離開家鄉到外國生活。「大概因為我從來就有點怪,」她半認真地說,「在年輕時,我有點不好的經驗,所以對weird這形容有點不太舒服。」於是她來到柏林,還在尋找自己想走的路,「我知道,我是有自己的優裕。我可以來到廿七歲,都能來到柏林,仍在尋找自己的方向。」於是這名年輕的美國律師,在一個獎學金的支持下來到柏林,與一名德國攝影師合作,從事一個與個人私隱保護相關的計劃。這是她第一次住在真正具意義的城市中。

訪問當天,Hannah剛好當了幾天cat sitter。網站:hannahwilson.mypixieset.com
訪問當天,Hannah剛好當了幾天cat sitter。網站:hannahwilson.mypixieset.com

從小城到城市

要談移民的故事,要從他們的故鄉說起。

卡利斯佩爾(Kalispell),是蒙大拿州西北部最大城市,Hannah的故鄉,人口約兩萬人。在那裏,你可以看到美加的邊境。Hannah家中甚至有養馬,家人有從事法律行業,而她因為成績不錯,也覺得讀法律不錯,結果一直拿取不同獎學金讀上去,最後成為一名美國的律師。

然而她卻一直想要離開。不只是離開自己的家鄉,甚至是離開美國。「也許是因為,我不想成為那種覺得故鄉就是最好的居住地的人。」她說。

在美國的小鎮當然也不乏這種人。於是她在學校總是異類,那不單是因為想要到底看看的欲望,畢竟事情的因果很難說清。讀法學院時她也拿了全額的獎學金,基本上她在美國應該不愁生活。「但我覺得,如果留在美國的話,我就無法不追着錢去工作了。」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加上在法律行業尤其嚴重的工時問題,讓Hannah不想以律師為職業。

美國人看世界

後來她遇上了現在的丈夫。他們在Tinder認識,奇妙的是他們有許多共同的朋友,但彼此竟然沒有一早認識。她問過身邊的友人意見,他們都對她未來丈夫讚不絕口。她問他,是否願意與她一起到外國生活。他說好。

他們分別報名兩個獎學金。她報的那個是在塞爾維亞的Fulbright獎學金,丈夫那個則是在波茨坦(Potsdam)待一年的德國總理獎學金。他們說好,誰取得獎學金,另一人就跟着一起過去。

結果他們二人都獲得獎學金。他們結婚後,Hannah就一人在塞爾維亞過了一年。在那裏,她也開始發展起攝影的興趣,直到疫情在歐洲肆虐,她的獎學金取消,她只好回到美國,經營種種通關限制,她才終於來到德國居住。

Hannah在家門外自拍
Hannah在家門外自拍

歐洲的先進

波茨坦就在柏林旁邊,計好時間乘高速火車的話,三十分鐘左右就到。這也是Hannah第一次住得如此接近一個大城巿。這也是他們的計劃,住在城巿的附近,保持一定的距離。她也喜歡柏林,直到今年,她也繼丈夫後取得同一個獎學金,她要與一名德國攝影師合作,而這攝影師與許多著名的德國媒體與組織都有合作,她需要住在柏林,更方便她的工作。

她的研究是關於個人私隱保護與街頭攝影的。近年,歐洲的個人私隱保護是一大熱門議題。隨着GDPR的推行,個人的數據私隱受到更多的保護,企業如果違反法規,最多會被罰全球4%的收入。個體會得到更大的權利,企業要更小心處理用戶數據,但也受影響的,也有傳媒與藝術家。

德國人對私隱的意識向來都強。在德國,你不能在街頭拍攝陌生小朋友的樣貌,這是違法的事,而如果小朋友的父母看到,一般反應都會很大。即使成人,許多人對鏡頭也很敏感,也不願意被街頭攝影拍進照片。

其中一個歷史因素,是東德時期的經歷。東德時的秘密警察Stasi,會為有可疑的巿民開設檔案,監控巿民的一舉一動,偷拍他們的日常生活。圍牆倒下後,許多東柏林人第一時間做的,就是到Stasi的檔案室,奪回自己的檔案。

塞爾維亞的Niš Fortress
塞爾維亞的Niš Fortress

奇怪的美國人

搬到柏林,Hannah要研究是如何平衡新聞攝影與個人私隱。GDPR是一個歐盟層面的法規,各國甚至各州份都會對法規有不同的演繹,而新聞攝影記者,在日常工作上會遇到不同的難度。例如說,在示威現場拍攝,記者是否需要取得現場所有人的同意,才能合法刊出照片?被攝人的影像要有多大、多清晰,才有權指出照片包含了他們的個人私隱?

歷史就像一個鐘擺。在過度的侵害後,人們要求更多更全面的保護。Hannah還在研究的開始,她未有定論,到底那條界線應該定在哪裏。

「但我最終希望的,是把在歐洲學到的經驗,帶回美國去。」Hannah這樣說。她認為,在美國人們有的是自由,而歐洲因為歷史不同,處理問題的切入點也不盡相同。在GDPR上,歐盟與美國還在角力的階段,因為美國對個人數據的保護與歐盟不同,歐盟正限制用戶數據傳回美國的伺服器,而大方向上,歐盟也要求在歐經營的企業,要把數據儲存在歐盟境內,長遠的平衡方法為何,現在仍未有定案。

但對Hannah來說,她還是想把這經驗帶回美國,即使她仍未決定是否回去。「我其實是有種愧疚感。我覺得自己應該回去的,因為那裏是我的城市。但同時,我還想去看看這個世界。我覺得有一天,我也可以把世界的視野帶回去。」Hannah說。

在她的美國經驗中,她會看到某些美國人視野的不足,他們會覺得,普天之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她不認同這想法,但自己不親身去看看,也無法知道,是否真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能比較好。

「但在柏林,你會喜歡與其他美國人交往嗎?」

Hannah是這樣回應的。「會來柏林的美國人,都是有點古怪的。所以還好吧。」她笑說。

說喜歡柏林嗎?她其實也不算太喜歡。對她來說,柏林人太冷漠,有點過於粗莽,而且附近沒有山。對她來說,山讓她聯想到家。「但在柏林,你可以很容易就去到周邊的國家。」她剛剛就自己坐火車到意大利去行山。選擇坐火車是環保原因,她為自己許下新年願望,希望未來一年都不坐飛機──於是也暫時不會回美國。她也是一名素食者,「因為那比較環保,對其他動物也比較好啊。」她說,「而且現在素肉也很好吃,就算素漢堡,味道也很不錯。所以我會說,我找不到不茹素的原因。」

現在,Hannah正努力學習德語,她會覺得,要在一個地方生活,就要學習該地的語言。而其實在柏林,你只要懂說英語就能應付日常生活了。她就如許多來到柏林的人般,也許他們沒當柏林是家、是歸宿,但這個背負歷史的城市,某程度上是開放予人在這裏探索自己。

+1
匡翹(特約記者)
Terence Li(柏林)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柏林,異鄉人之城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