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不一定吃湯圓 尋找糯米糰不一樣的民間小吃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元宵不一定吃湯圓 尋找糯米糰不一樣的民間小吃

06.02.2020
鄧凱文
y200107clarisse0055

「以前有人叫它做『豆撈』或者『撈起』,過年時吃;因為它做的時候,有『撈起』的意頭。」說罷,師傅就將一團黏糯的粉糰,埋在一盤芝麻花生混成的「沙礫」裏,他一手執起筷子,一手揮動剪刀,把粉糰一拉一扯一剪,刀法俐落地將粉糰,由一份分拆成二十小顆,過程不消五秒,大大的粉糰瞬間變成顆粒,沾滿一身金黃的細碎,然後放進透明的盒子裏,給人帶走。

這種柔韌的糯米糰子,不是台灣麻糬,而是中國傳統小吃——「家鄉糯米糍」。

y200107clarisse0094
今年65歲的錢廣海除了擅長家鄉糯米糍,還是龍鬚糖師傅,只要是在工作,他都會穿上中國傳統服飾,十分敬業。

有人愛台灣麻糬層出不窮,口味多不勝數,抹茶、芝麻、花生、牛奶、朱古力……餡料在外在內,通通任君選擇,也有人愛香港傳統糯米糍的從一而終,花生芝麻沾在粉糰外,是否足料一目了然,「以前的人並不富裕,不會用上很昂貴的食材,誠然工序可不少,花生碎要先焗香再輾碎、芝麻要白鑊炒香,才混合椰絲和砂糖。」雖然食材廉價,但一盤餡料閒閒地也要用上20斤花生,真材實料的傳統味道是最好的招徠。

y200107clarisse0046-1
錢師傅指糯米糍即買即吃最好,因為粉糰冷卻後會產生濕氣,把砂糖及花生溶化。

除了製沾料,還得備粉糰,「粉糰是用糯米粉混水蒸熟,至一定的煙韌度再放進保溫箱,保持在80℃左右。」錢師傅頓然把撈起粉糰的湯勺一把向下,「看!不掉下來,就代表夠張力了!」鏡頭前,兩三下工夫能使人目不轉睛,考驗的是老師傅的功架。鏡頭後,是錢廣海師傅三十多年來風雨不改,每日用古法為港人製作最地道的民間小食,「我每朝9點就會準備食材,糯米糍、龍鬚糖全都是每日新鮮製造。」

家鄉糯米糍 // 煙韌的糯米糰,沾滿一身花生芝麻椰絲,食材雖廉價,卻是不少人的美味回憶。($20/盒)
家鄉糯米糍 // 煙韌的糯米糰,沾滿一身花生芝麻椰絲,食材雖廉價,卻是不少人的美味回憶。($20/盒)

有人說是這款糯米糍是客家小食,亦有人說是來自潮汕地區,平日要找到它,恐怕全港只有錢師傅與另一間門市而已。「我的屋企人都是做傳統小食,小時候隨他們擺街邊檔走商場到入舖,我八歲已經識拉龍鬚糖!」錢師傅自三十歲正式接手,做到今年已六十五歲,「再多做五年也要退休。」當香港舖租貴、街邊檔被取締,入行的人自然少,錢師傅的兒子也不例外,「我有一名兒子,明年大學畢業,但這行生存空間愈來愈窄,相信他也不會視此為職業。」未能子承父業,錢師傅也不忍這款傳統小吃被迫走向失傳之路,「退休後會教授更多人這款糯米糍,讓民間小吃傳承下去!」

荃灣華都中心1樓29號A舖

9045 8904

鄧凱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