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飯不頹!傳聞中大新亞飯堂即將結束 哪個同學仔沒有吃過「煎蛋大王」鄧經理的愛心煎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頹飯不頹!傳聞中大新亞飯堂即將結束 哪個同學仔沒有吃過「煎蛋大王」鄧經理的愛心煎蛋?

74people01a-b
%e6%b0%b4%e5%8d%b0_%e6%83%b3%e9%a3%9f-jpg%e7%85%8e%e8%9b%8b

傍晚六時,學生飯堂傳來陣陣蛋香。

穿起圍裙,煎起蛋來一臉認真的不是餐廳大廚,而是飯堂經理鄧照華。前來用膳的同學總愛探頭張望,要是發現當天煎蛋經已售罄,每每流露出失望表情。入行四十多年,他由打雜做到經理,雖從未真正學廚,但嘴饞的他每次走進廚房都不忘偷師,久而久之也有自己的一、兩道板斧菜,煎蛋是其中之一;「經理煎蛋」一煎就是十六年。

「有人說我傻,做餐廳經理何用自己親自落手落腳去煮,但要是同學喜歡吃,我非常樂意效勞。」鄧照華如是說。他也煎過豬扒、雞翼,但同學獨愛蛋香;又嘗試交託員工代勞,結果總不及他的叫好叫座。鄧氏坦言煎蛋並無什麼獨門秘方,只是先預熱扒爐,將雞蛋、肥牛、洋葱、菜脯等食材混合成蛋漿快煎,或許日子有功看懂火候,蛋煎至金黃鮮香,再在熱蛋灑上泰國金蒜,微溫促使蒜香洋溢空中,兩者完美地融合帶出煎蛋的靈魂,吃起來肉粒、菜脯和蒜粒風味各異,甚有嚼頭。每晚在攝氏200多度的扒爐前駐足一小時,一煎便是300多隻雞蛋,風趣幽默的鄧照華期間不忘自創口號為考試中的同學打氣。有同學見他總是煎得大汗淋漓,將其命名為「愛心煎蛋」,又頒他一面「煎蛋大王」錦旗,雖然錦旗已經丟失,但說起同學的認同與欣賞,鄧氏總是一臉滿足,喜上眉梢。

相比起連鎖快餐店經營的校園飯堂,鄧照華打理的飯堂,就是有一份朝氣和人情味。「記得第一年,我們為迎新營共三、四十圍準備老火湯,不知道同學們吃飯前習慣拍枱叫口號,他們一進來就將大湯碗放在枱底以免打翻。加上他們玩得身水身汗,那有心情喝熱呼呼的湯,結果單單一個下午,就做了八、九千元汽水生意。」看到廚師們的心血與食物白白浪費,鄧照華雖覺可惜,但與學生們相處,他更本着一份理解與關懷。

那次經驗讓他想出以特價紅豆冰為飯堂打響名堂,亦讓同學在炎熱酷夏多一個較健康的選擇。紅豆煲爛至起沙再加糖加奶,煮豆三小時的過程要不時攪拌,大大杯紅豆冰,定價兩元。結果翌年同學們紛紛轉投紅豆冰的懷抱。

鄧照華沒有停下腳步,總是在反覆思量如何可更迎合同學需要。像是說,冬天的時候,總想吃到暖笠笠的煲仔飯、籠仔飯驅走寒意。不過做籠仔飯,要將糯米和臘味分開蒸煮個多小時,再將飯餸混合用荷葉緊緊包裹,再作蒸煮;廚師費時用心,但一客飯才賣三十元而已,經濟又實惠。另方面,近年校園來了不少的內地生,他嘗試做出重慶雞煲、湖南麻辣雞等味道較濃辛的口味,讓他們一解鄉愁。博得學生們的愛戴,是一份無微的體貼。

每夜打烊後,鄧照華最愛搬出兩張椅子,拿幾罐啤酒與大廚在後欄聊天。學生們經過看到總以為二人只談風月,但他們甫坐下卻開始討論新來貨的牛腩質素不如理想,或是米飯可如何改善云云。與其跟性格剛烈的大廚硬碰,他卻選擇以柔制剛,把握時間檢討,而不少飯堂的新點子、新火花亦是摸着酒罐底而來。說到底,校園餸菜味道未必是最好,但總樂意花心思改善,因鄧氏早已視書院
為一個家。

%e6%b0%b4%e5%8d%b0_%e6%83%b3%e9%a3%9f-jpg%e7%85%8e%e8%9b%8b2
文章原載於2014年第2374期《明周》

新亞書院學生餐廳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樂群館梁雄姬樓地下

2603 7432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