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給十九歲的我》攝製及公映爭議事件時序2011-2023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給十九歲的我》停映 紀錄片倫理爭議

【一文看清】《給十九歲的我》攝製及公映爭議事件時序2011-2023

15.02.2023
譚志榮、黃家邦
ea3c8e57-20b8-49d8-848b-5111218641bd

2011

因應英華女學校決定重建位於半山羅便臣道校舍,時任校長李石玉如發起紀錄片攝製計劃,邀請校友張婉婷任導演、黃慧為監製,以校舍重建過程為背景,追蹤拍攝記錄多位中一女生的成長故事。

按工程進度估算,2011至 2012學年的中一新生,在羅便臣道「舊校」讀完中一學年後,須遷往深水埗青山道「臨時校舍」繼續學業,並於中六(2016至17學年)回到已建成的羅便臣道 「新校」。

攝製隊邀請三、四十位中一同學寫信給十九歲的自己,從中挑選拍攝對象。

2012

4月,按家長簽署並交回校方的「紀錄片拍攝事宜同意書」,拍攝期為2011至2016學年在校期間,攝錄校內及校外各方面的生活情況及訪問,攝製隊擁有絕對創作及剪接自主權;紀錄片之版權乃屬英華女學校所有,收益將全數撥入學校重建基金。

9月,羅便臣道「舊校」展開重建工程;惟工程超時,未能如期於2016年女生中六畢業時完工。

英華女學校原址重建延至2019完工,「新校」啟用。
英華女學校原址重建延至2019完工,「新校」啟用。

2019

英華女學校羅便臣道原址重建工程完工,已畢業的受訪女生應攝製隊邀請參觀「新校」及拍攝。同年拍攝結束,進入三年剪接階段。

2021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完成製作,從十二位主要受訪女生中,選取六人作為片中主角,校方率先觀看全片;紀錄片通過電檢,評為IIA 級。

7月10日,英華女學校舉行《給》電影籌款啟動儀式。

12月1日,英華女學校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校內首映及籌款活動(Fundraising Movie Gala)。片中六位女主角首度觀看全片,均感到非常震驚。

隨後,校方多次與女生見面了解情況,主角之一阿聆表明反對公開放映。

2022

1月,阿聆指校方首次提出private screening(私人放映)和電影節之說,其後她就反對公開放映與校方、校董會及導演多番交涉不果;她指校方曾稱「六個參與者就是要六個consent」,期間校方草擬新的consent form(同意書)給六位主角簽署,五位主角陸續簽署同意,阿聆至今拒絕簽署。

8月21日,《給》於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世界首映,25日舉行第二場電影節放映,兩場門票均售罄。

9月30日,於高先電影院上映優先場。期後多次舉辦包場、慈善場等放映,優先場擴闊至多間院線,大部分場數接近全院滿座,廣獲好評。

10月,阿聆與校方及導演最後一次會面,得悉因已與發行商(高先電影)簽約,無論其接受與否都會進行公開上映。

11月,參加台北金馬影展,於12至15日舉行三場放映。

2023

1月15日,《給》獲頒2022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翌日宣布《給》定於2月2日於全港戲院正式公映。

1月26日,文字工作者吳芷寧在個人社交平台發表「好睇,但就係有啲唔舒服」,指導演的口吻和態度都令人頗不舒服,提出對拍攝手法、權力關係的質疑。阿聆提到此篇文章讓她深深觸動。

1月28日,英華女學校舉行《給》感恩及誓師大會,張婉婷、部分受訪女生及台前幕後成員一同為公映宣傳。

1月28日,在英華女學校舉行的感恩及誓師大會上,張婉婷聯同部分受訪女生、攝製隊等重回母校,為紀錄片於2月2日正式全港公映宣傳。
1月28日,在英華女學校舉行的感恩及誓師大會上,張婉婷聯同部分受訪女生、攝製隊等重回母校,為紀錄片於2月2日正式全港公映宣傳。

2月2日,《給》公映。

2月5日凌晨,本刊網站《明周文化》獨家刊發兩位女生自白:阿聆親撰萬字長文及阿佘詳細專訪,質疑紀錄片拍攝倫理,對公映表達不滿。

下午,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在社交平台發文控訴,指其2016年1月日本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受訪片段,在她不知情下「被通知」成《給》的一部分。

張婉婷下午出席謝票活動時宣布,翌日(6日)起暫停公映。優先場及四天公映累積票房10,298,796元。

2月9日,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入圍名單,《給》獲最佳電影、導演及剪接三項提名。英華女學校隨即發表聲明,退出最佳電影遴選;聯合導演郭偉倫則表態,會繼續接受其餘兩項提名。

譚志榮、黃家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給十九歲的我》停映 紀錄片倫理爭議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