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ritics Society
熱門文章
Critics Society
ADVERTISEMENT

【評論】末之齋:新自由主義下的藝術介入

05.01.2021
Para Site「NoExit無償藝術勞動資助計劃」

有人說,程展緯做的是藝術嗎?近幾年流行的藝術介入社會是藝術嗎?就程展緯在Para Site的個展,談談這個問題。我想從更大角度來談。

藝術史有個「怪」現象,每隔幾十年,都會有藝術家反藝術,無論是達達(Dada),還是激浪派(Fluxus)。要知道,上百年來從沒有哪個流派像他們這樣:既重要,又對「美」極不友好:達達只是集會、示威、出版,幾乎沒做過展覽;激浪派更是在宣言中寫到Anti-art(反藝術)。也就是說,有一種美,超越了感官愉悅,超越了階級趣味,而以更大的能量吸引着藝術家。那就是生命力。

一九一七年「達達主義」三位主要成員(左起):漢斯.阿爾普(Hans Arp)、漢斯.里希特(Hans Richter)、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在蘇黎世。
一九一七年「達達主義」三位主要成員(左起):漢斯.阿爾普(Hans Arp)、漢斯.里希特(Hans Richter)、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在蘇黎世。

生命力源自每一個人真誠的面對自己內心,當然不屑和虛假的應酬、光鮮亮麗的市場炒作為伍,而是將熱情灑在一切具體的、活生生的問題中。在今天,就是抵抗新自由主義。

自由,多好。但近四十年來,它被新自由主義代替了。新自由主義跟我們常說的言論自由、抗爭自由沒有關係,它只是自由貿易。也就是說,是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之一,只保護有錢人的利益,是右派的自由。從而導致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進而導致近年左派情緒反彈。從這個角度來看,近年來藝術行業的一些現象,就會一目了然。

從工作方法的角度看,藝術介入社會就是典型的左派行為,關注弱勢羣體,避開市場,避開全球化,重視勞工與環保,反對博覽會,反對高高在上的博物館。讓藝術走進社區,注重本土叙事。從全球視角看,這與為女權抗爭的MeToo、為黑人抗爭的Black Lives Matter、佔領華爾街、香港近些年的抗爭運動,一脈相承。

二○二○年六月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舉行的抗議警察暴行和種 程展緯二○○五年及二○一五年的身份證族主義的示威活動(圖片:法新社)
二○二○年六月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舉行的抗議警察暴行和種族主義的示威活動(圖片:法新社)

去年,英國特納獎(Turner Prize)同時頒發給四個人,不是小組,平分獎金,諸多人批評這是政治正確。特納絲毫不理,今年變本加厲:把獎項的競爭性質取消了,同時資助十位入圍者,一人一萬英鎊。成了「慈善」組織。

同樣關注年輕人,國內的華宇獎去年就鬧了個笑話:終審評委以作品不好為由,把大獎取消了。表面看是作品不好,實則是評委維護權威的方法。即評委們試圖讓藝術家們相信,他們的趣味是藝術家的唯一選擇,甚至是仕途的唯一通道。這太荒唐了。而正常的邏輯是,評委們的權威是藝術家給的,假如藝術家拒絕獲獎,拒絕參與,一切都不成立。所以今天獎項從來都不是對獲獎者勞動的尊重,更是對頒獎者權威的彰顯。

更可悲的是,獲獎在今天不是評判機制,而是生產機制,是明星生產線上的重要一環。藉此提高身價,被大畫廊代理。在這種大視角下,特納獎拒絕成為市場幫兇,而是選擇了站在普通藝術家這邊,共同來訴求平等,抵抗新自由主義的資本霸權。就算是一種政治正確,但誰說批評政治正確本身不也是一種政治正確呢?

ConglomcoThe Carbon Defense League是兩個美國組織,二○○三年他們一起做了個網站,叫Re-code.com,這是個條形碼數據庫,任何人都可以去上面搜索他們想要的商品,並自己定價,進而把條形碼下載,打印,悄悄拿到超市,貼在商品上。再付錢時,掃碼,發現原本幾十塊甚至更貴的商品成了幾塊錢。點擊量曾經一天過百萬。沒錯,這些藝術家們通過想像力介入到日常購買的產品中,進而抵抗資本主義。後來被沃爾瑪(Walmart)告上法庭,網站關閉,藝術家也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被CNNNBC等媒體報道。

這是藝術嗎?它缺乏傳統藝術的普遍性及永恆性,更多是針對具體的問題而發生;這不是藝術嗎?但它的想像力、吸引力、通過抗爭精神所傳出的生命力,比任何一件商業畫廊中的作品要好太多太多。這類作品,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稱之為「藝術策略」,它不是通過財力、物力、權力、暴力等改變現實,而是通過想像力,通過藝術策略。

程展緯,也在做這方面工作,他曾做過保安,也曾幫保安爭取過椅子。這次Para Site展覽中,無論是張開嘴拍身份證照;還是與建制派合影;拍攝香港政府機構的落旗;關於CIC可攜帶物件的素描等,都清晰地傳達出他的邏輯:用想像力撬動常識,進而改變現實。這不是象徵性的抗爭表演,而是對現實直接介入,比如《香港身份證》,一個小小張嘴的動作,就引人思考:日常還可以這樣?顛覆了千篇一律的套話,對凡事都需要預期的資本社會而言,這是最致命的。因為他們怕的不是惡,他們怕的是陌生。程展緯用那無聊、荒謬、幽默且無厘頭的行動,模糊了日常秩序,使得權威們不知所措,這比真正「有用」的改變一點東西要重要的多,因為我們不僅要佔領街道,還要佔領他們的大腦。

程展緯二○○五年及二○一五年的身份證
程展緯二○○五年及二○一五年的身份證

除此之外,Para Site正在進行的「NoExit無償藝術勞動資助計劃」也頗為引人關注。這是一次對藝術家使用資金沒有限制的實驗:將給廿五位香港藝術家分別頒發港幣二萬元,藝術家僅僅提供一頁簡歷、闡述一下經濟狀況即可。再一次驗證了平等在今天的迫切性,看得出Para Site對當今行業問題的面對:「藝術生產過程中多個重要環節一直被忽視及不帶薪酬」。

其實愈來愈多的藝術家,迫於生活壓力,愈來愈多的時間不是在做作品、思考,而是填寫文件、申請錢、等待評估。而那些藝術官僚們,分不清好壞,只是把藝術家申請的文件當作可供衡量的唯一生產力。這些,都是我們要反抗的,並且面對日益複雜的體制,如今反抗不僅是一種否定,更是一種立場。

Para Site「NoExit無償藝術勞動資助計劃」
Para Site「NoExit無償藝術勞動資助計劃」

作者簡介

末之齋,做藝術,偶爾寫作。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