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依藏博物館古董銀器展 銀器:實用與美學兼備的裝飾藝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兩依藏博物館古董銀器展 銀器:實用與美學兼備的裝飾藝術

tan210623yuenlung_0203

銀,與金一樣,在人類文明上一直充當重要角色,價值高昂。人們鑄造錢幣交易,也會製造銀器,耐用精美之餘,更能彰顯自身社會地位,甚或備不時之需。

兩依藏博物館現舉辦《銀器傳承》展覽,以一百五十套銀器珍藏,訴說十八至二十世紀的歷史故事及工藝流變。策展人方顥諺(Stephanie)導賞時介紹,銀器因其質地柔軟,容易造形,但成品能夠實用及藝術性兼備也屬難得,「而銀器上的獨特印記,如coats of arms(紋章)和hallmarks(標誌),亦令到銀器有很多故事可告訴大家。」

位於荷李活道的兩依藏博物館,是收藏家馮耀輝在2014年創立的私營博物館。兩依藏以中國明清古董家具藏品最為著名,但也有不少熠熠生輝的銀器收藏。是次《銀器傳承》展覽,就精選了其中一百五十套展示,為總館藏的四分之一;展出的銀器種類繁多,從刀叉杯碟、珠寶粉盒到燭臺獎盃,包羅萬有,均是在十八至二十世紀製造,多數來自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部分則為亞洲出產。

兩依藏博物館策展人方顥諺
兩依藏博物館策展人方顥諺

《銀器傳承》展覽佔用兩依藏博物館兩層展廳,Stephanie說,一般導賞全程約四十五分鐘。導賞需時,是因觀賞銀器,除了讚嘆銀工藝品的亮麗光澤、精細雕飾,其實更可逐件了解每件器物的作用功能,以及其背後的意義和故事。在十八至十九世紀的歐洲,歐洲貴族富人上流社會每逢婚嫁葬喪等重要場合,都會委託銀匠訂製銀器,因此銀器時常伴隨着特夠時刻而生。

傳承至今的古董銀器,成為了連繫過去與現在的媒介。許多銀器上都刻有的家族紋章和標誌,憑着這些線索,能夠追溯到創造它們的工匠、銀器的擁有人,還有箇中歷史故事。聽策展人親自講解,知道兩依藏展覽的銀器,不少出自英國王室前御用銀匠品牌Garrard & Co,銀器大師Paul Storr及其姪徒John Samuel Hunt之手,其他珍藏亦有奧地利皇帝Franz Josef I委託工匠製作的桌飾、日本大正天皇結婚慶典的器具,倫敦市送給瑪麗長公主的婚嫁禮物,更有英國駐牙買加總督Howe Peter Browne在一八三〇年代試圖全面解放黑奴後獲奴隸送贈的燭臺謝禮,以及雕有拿破崙一世紋章的銀鍍金托盤。

tan210623yuenlung_0139
1880年代,香港製作的銀器,上有中國風花紋圖案。

透過這一系列的銀器典藏,可認識到銀器橫跨三世紀的工藝流變與社會發展。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穩定,藝術蓬勃,銀器裝飾精緻有盛世繁華感;工業革命推動科技發展,電鍍金與傳統鍍金的銀器色彩光澤存有差異;回應工業革命導致銀器製作機械化,十九世紀下半葉英國藝匠又發起「美術工藝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強調人手工藝的重要。十八至二十世紀變化翻天覆地,對銀器工藝影響深遠,「所以我們特別highlight了這段時期的銀器,」Stephanie說,「有很多不同的內在外在因素,令銀器發展有種獨特性。」

「十八至二十世紀的銀器屬於Decorative arts(裝飾藝術),有實用性亦有美學。但廿十一世紀銀匠造出的東西,未必有實用性,可能是想透過銀這個medium(媒介),傳遞一些不同的訊息。」觀賞古董珍藏,遙想昔日盛世,對照當下,也許對銀器工藝之美又有新的發現,另一番感悟。

+8

《銀器傳承:兩依藏銀器精選》

地點:兩依藏博物館

詳情:博物館網站 https://zh.liangyimuseum.com/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