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為護老者】社區照顧服務 政府撥款十多年來原地踏步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高齡社會

【難為護老者】社區照顧服務 政府撥款十多年來原地踏步

f5

研究顯示,家中是長者眾多意外地點之首,其中地板濕滑、起身乏力、雜物過多、光線不足等都是原因。

「如果有合適的家居改裝,可為照顧者減輕壓力。」香港房屋協會轄下的出租屋邨中,六十歲以上的長者居民逾三萬,佔住戶人數36%,其中有11.3%屬於獨居,16.6%為兩老共住。香港房屋協會總經理(長者服務)張滿華說,很多老人家在三十多歲搬進來,當時上有老,下有小。如今家裏成了空巢,老人走了,孩子長大搬出去,自己的老伴也許亦也走了。興建長者友好的新樓需要土地與時間,趕不上老年化的速度,而房協作為業主,希望扮演推動者的角色,統籌區內資源提供居家安老服務。

2012年開始房協試行「樂得耆所」計劃,為邨內有需要長者改裝家居,並提供醫療護理。除了提供無障礙通道、免費為七十歲或以上獨居或雙老同住的長者,以及為身體健康有需要的長者改裝單位設備,例如增加浴椅、扶手、便椅是最常見的改動。

這些很小的改動,卻可能為生活帶來很大的改善。

香港房屋協會總經理 (長者服務)張滿華說:「如果有合適的家居改裝,可為照顧者減輕壓力。」
香港房屋協會總經理 (長者服務)張滿華說:「如果有合適的家居改裝,可為照顧者減輕壓力。」

一份投入, 三份回報

八十八歲的黃伯,得了柏金遜症,左腳無力,主要靠手輔助行。他以前在家中經常跌倒,試過撞到門檻,也試過扶雪櫃門,門一打開便跌倒了。照顧他的黃太八十四歲,最近開始腰骨痛、骨質疏鬆又有痛風症,「但我再痛也堅持出來買菜,最擔心自己也不能行動了。」自從家中新裝了三個扶手, 黃伯多個支撐點,黃太覺得可以稍稍鬆一口氣。「無人可扶到他!好彩他仍有手力!」黃伯左腳顫抖,徐徐邁開步伐走去廁所:扶牆,扶櫃,再依靠扶手,可以慢慢在洗手間和房間之間行走,晚上也不用黃太隨他起牀去廁所。

陳先生今年八十一歲,腳痛,關節炎,帶來若干的不便,最令他煩惱的是每天洗澡。職業治療師評估過,加一條扶手幫着踏入洗手間,一張矮凳讓他可以坐着洗澡。

(上) 家裏安裝了扶手, 使得黃伯可以獨立走去廁所。 (下) 踏板令黃伯不費力就可以跨過門檻。
(上) 家裏安裝了扶手, 使得黃伯可以獨立走去廁所。
(下) 踏板令黃伯不費力就可以跨過門檻。
洗手間通常是長者易摔的黑點,有扶手就安心很多。
洗手間通常是長者易摔的黑點,有扶手就安心很多。

香港房屋協會高級經理(長者服務)盧少清說,改善了家居環境,大大減低長者家居意外,不僅可以降低入院機率、推遲入老人院,還可減輕照顧者壓力,可謂一份投入,三份回報。她時時告訴長者這是一種時尚,符合老友記生活需要!

醫管局雖有提供職業治療師為長者作上門評估服務,但個案主要是因疾病或意外入院,再經醫生轉介才能享有這類服務。社區上雖有非政府機構提供類似服務,但絕大部分受惠長者,都是公屋住戶,未能惠及私人樓宇的長者住戶。

香港房屋協會高級經理(長者服務)盧少清說,改善了家居環境,大大減低長者家居意外,不僅可以降低入院機率、推遲入老人院,還可減輕照顧者壓力。
香港房屋協會高級經理(長者服務)盧少清說,改善了家居環境,大大減低長者家居意外,不僅可以降低入院機率、推遲入老人院,還可減輕照顧者壓力。

2013年房協實驗性推出「長者住安心計劃」,鼓勵為私樓長者改裝及設計家居環境,建議長者選擇合適的家具及生活輔助工具,例如防滑地氈預防跌倒、有扶手的椅子便利長者的坐立動作等。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李惠婷說,很多老友記一談到「家居改裝」的時候,總會猶豫不決。 如果那刻無需要,通常不會考慮,除非出事了,或者家裏剛好大裝修。不想花錢是長者的普遍想法,年輕人也未必有這種防範意識,因此需要做很多宣傳,既要說服老業主進行家居改裝,為了讓下一代知道,也需要在apps、社交網絡等大事宣揚。

能夠自己走路,長者會增加不少行動自如的快樂。
能夠自己走路,長者會增加不少行動自如的快樂。

父親中風後,蕭小姐一家一度很徬徨。在醫院和護康院,處處有扶手,回到家怎麼辦呢?扶手加在哪裏?怎樣找到專業人士來幫?後來妹妹上網找到了為私樓長者業主而設的「住安心」計劃,主要服務對象是「長者業主,不論是獨居、雙居或與家人同住,或業主是他們的親人,不論經濟情況如何,都可以參加。計劃為長者進行評估,包括背景資料、身體狀況以及長者與家人對家居改裝的期望,並因應結果提供初步建議。在家居視察方面,主力集中在浴室,因為香港現存的浴室設計普遍不符合長者需要,例如浴缸、淋浴間地台過高、沒有扶手和門檻,都是較危險的黑點。

蕭先生一家十分高興出院後可以安然在家生活。
蕭先生一家十分高興出院後可以安然在家生活。

拆掉了客廳的拱門門框、拆掉了廁所的門框,換成最省位的摺門,浴屏換成了浴簾,浴室門檻降低,洗手間多了兩個扶手,房間的門換成了布簾、高牀換成矮牀……蕭伯用四角叉亦可慢慢自己行走,漸入佳境。

「要找到合適的裝修師傅真的不容易,很多公司都嫌工程小,不肯接!」蕭小姐說,住了三十多年,起初老人家並不習慣這麼多改動,更不想子女花錢,久而久之,慢慢便體會到改裝後的便利性。

(左) 家裏換上矮牀,方便長者上下牀。 (右) 有了浴椅,長者洗澡更安全,也更加舒適。
(左) 家裏換上矮牀,方便長者上下牀。
(右) 有了浴椅,長者洗澡更安全,也更加舒適。
換上摺門省位,令長者有更多活動空間。
換上摺門省位,令長者有更多活動空間。

若長者業主在財政上有困難,亦可透過房協申請政府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提供的四萬元津貼。目前計劃並非全港性推行,只限深水埗、油尖旺、荃灣、港島東(如北角、鰂魚涌、筲箕灣等)及灣仔五區的長者居民申請。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李惠婷說,家居改裝需要做大量宣傳和教育工作。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李惠婷說,家居改裝需要做大量宣傳和教育工作。

如何扭轉厭惡性質

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表示,現時以體弱長者為對象的社區照顧服務,有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以及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護理行業被視為厭惡性工作,大多數照顧員均是四十歲以上,中年轉業居多,因為工時長、晉升機會匱乏,無法吸引年輕人入行,大家寧願當保安或者洗碗。他形容,社會對照顧者關注度不足,與香港對護老服務投入資源的不足有關。長者人口中,12.7%的長者獨自居住,23.6%屬於兩老共住。香港估計有十萬外傭在照顧長者,提升外傭的護老能力相當重要,僱主可考慮給外傭加強語言溝通及照顧技巧訓練,甚至提升報酬去鼓勵她們關愛老人。

長者出院後,在家如何照顧?哪裏有託老服務?什麼服務最合適老友記?如何申請?應該請家務助理還是請工人?梁萬福透露,老年學會將推出一套實用的「長者求生法寶」,支援在家照顧者。「知識很重要,如果照顧得好,可以減少體弱者再入院,照顧者才不至於burn out。」他謂,目前社區照顧服務的困局,就是缺乏人性化的配對與彈性,例如認知障礙症長者到日間中心呆坐一天,其實對病情於事無補。一個中心規模愈小愈好,以十至十二人最為合適。他認為託老服務應該在時間上更有彈性,地點也最好是步行的距離。

香港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指出,老年化社會對護老者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社會應該做好全面準備。
香港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指出,老年化社會對護老者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社會應該做好全面準備。

香港老年學會長期開設護老照顧課程,該會註冊護士羅曼詩示範換片要領:長者不像嬰兒可以直接拎起雙腿,而是需要做「分解動作」。例如要托手腕和手肘幫長者轉身;側身向右時,可讓長者左手擺胸前,右手擺離身體一些,以防被壓到。若長者失禁,為其清潔時,最好用濕棉塊由前往後抹掉髒東西,抹一次就立即扔掉換一張乾淨的再擦。長者也有自尊,也會注重私隱。羅姑娘建議,照顧員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換片或清潔前盡量打聲招呼:「夠鐘換片,為你換好嗎?幫你清潔好嗎?這樣對方會舒服一點……」 至於臥牀的病人,如果可以刷牙,但無法自己吐水,可用棉塊來清潔口腔。她強調扶起長者時,也不要捉住對方的手往上拉,應該承托長者的肩膞,利用重心轉移,慢慢協助長者坐起,長者腳着地後,也不要立即下牀,要緩一緩,待對方的血液循環好一些、無頭昏再走。

香港老年學會註冊護士羅曼詩說,長者也有自尊,也會注重私隱,建議照顧員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換片或清潔前盡量打聲招呼。
香港老年學會註冊護士羅曼詩說,長者也有自尊,也會注重私隱,建議照顧員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換片或清潔前盡量打聲招呼。
照顧長者不像嬰兒,需要做很多「分解動作」。
照顧長者不像嬰兒,需要做很多「分解動作」。

讓照顧者無後顧之憂

香港主要的照顧者以女性親人居多。擔任家庭照顧通常沒有酬勞,亦令女性不易出外工作賺錢,這些都會影響其經濟保障,也會產生相當大的身心壓力。 制定合宜的相關政策,長遠地將護老者的能力加以善用,使之納入正規的照顧系統。例如英國、澳洲、芬蘭等均設立 了「照顧者津貼」(Care Allowance),承認護老者的工作價值,澳洲更另設「照顧者收入津貼」(Care Payment),為全職護老者提供照顧報酬。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總主任(長者)陳文宜表示,護老者在整個長期護理系統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她建議仿效外國經驗,設立護老者津貼,讓家庭護老者有足夠鼓勵和支持,繼續於家裏照顧體弱長者。

她說,家庭成員大部分人都是突然間成為照顧者的,長期護理系統與照顧者支援應該互相緊扣。 香港缺乏護老者政策,護老者獲得任何資源都像碰運氣、等待是否剛好能排到。社會資源很多都用在如何照顧小朋友,卻忽略了支援護老者。在澳洲,一位照顧者可以得到的津貼和服務相當多元和全面,只要成為照顧者,便有專門的中心處理護老者難題,不用擔心。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代表鄺永泰認為,政府應將資源投放到綜合家居照顧服 務,令長者不用過早或不必要的情況下入住院舍。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代表鄺永泰認為,政府應將資源投放到綜合家居照顧服 務,令長者不用過早或不必要的情況下入住院舍。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代表鄺永泰指出,長者身體狀況往往會急劇惡化,身體在不同階段需要合適的配套服務,例如送飯、陪診、清潔等。現時因為資助社區照顧服務不足,政府盲目推出院舍照顧券,令長者在沒有選擇下輪候買位院舍的照顧服務。「由於缺乏兼管,這些服務差強人意!例如義工發現早餐吃不完,加熱變午餐。而阿婆還沒吃到午餐就走了……」政府應將資源投放到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令長者不用過早或不必要的情況下入住院舍。

事實上,根據 2008年統計處的報告顯示,當中絕大部分長者(81.4%)希望即使身體衰老仍留在家中生活。 社區資源杯水車薪。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社會工作幹事洪子淇說,該會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有九成服務使用者為長者,當中以家居清潔和陪診服務最為迫切,四成左右長者覆診時需要陪診。十多年來,社署關於這方面對撥款原地踏步,服務需求增加, 而資源卻不變,以前家居清潔服務一兩個星期一次,現在只能一兩個月。陪診服務的隊伍要輪候兩年左右,實在供不應求!

缺乏支援,家屬只能獨立支撐。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高齡社會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