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尋常西灣河】西灣河前世之寮屋歲月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區區有故事

【實在尋常西灣河】西灣河前世之寮屋歲月

4
1980年代中期筲箕灣山邊密密麻麻的寮屋,與上方的太古城形成強列對比。全盛時期,這一帶的寮屋區包括馬山村、聖十字徑村、成安村、橫坑東村、橫坑西村、澳貝龍村、澳貝龍山頂村、南安坊村、富斗窟村及教民村等。從1980年代末起,房屋委員會陸續在上址興建了多個公共屋邨及居屋,包括耀東邨、興東邨、東熹苑、東霖苑和東欣苑。(圖片轉載自高添強《彩色香港 1970s-1980s》,由三聯提供)
1980年代中期筲箕灣山邊密密麻麻的寮屋,與上方的太古城形成強列對比。全盛時期,這一帶的寮屋區包括馬山村、聖十字徑村、成安村、橫坑東村、橫坑西村、澳貝龍村、澳貝龍山頂村、南安坊村、富斗窟村及教民村等。從1980年代末起,房屋委員會陸續在上址興建了多個公共屋邨及居屋,包括耀東邨、興東邨、東熹苑、東霖苑和東欣苑。(圖片轉載自高添強《彩色香港 1970s-1980s》,由三聯提供)

潮州南安堂福利協進會會長、中興水族館負責人蔡強安走出街,沿途和街坊不停打招呼,停下來攀談一陣。

他正是在聖十字徑村出生,「當年只要有空地,居民就會建屋,寮屋區有十多條村,有錢的住石屋,低收入的住木屋,有人種菜有人養豬。不少人在太古船塢做事,整個區最大的僱主就是太古。現在一上茶樓飲茶,當年聚居在一起的舊街坊一坐下就聊個不停,你以前賣菜,他以前賣豆腐……」

蔡強安小時候和父母在街上賣金魚,遇到走鬼,便抱住一盆金魚撒腿就跑。如今他家開的水族館,亦成老字號。豬仔魚、七彩神仙、金魚、大紅劍……依然如同他童年時代一樣熱門。

在西灣河土生土長的蔡強安說,這個地區養育了他,最寶貴的是人情味。
在西灣河土生土長的蔡強安說,這個地區養育了他,最寶貴的是人情味。

「太安樓位置以前是太古紅磚屋,欣景花園以前是街市……未有東區走廊通車前,一旦英皇道大塞車,去一趟中環要兩個小時……以前這裏聚居勞苦大眾,睦鄰關係很好,社會單純又和諧。」退休護理員李國貞對西灣河瞭如指掌。她父母原本住中環堅道,那年頭「有孩莫問」,孩子多,只好搬去「偏僻」的西灣河,租成安村的石屋住。

「西灣河好寧靜,沒有太多閒雜人。」九十六歲的楊惠卿婆婆,近年漸漸忘事,最念念不忘是聖十字架堂。「小孩要讀書,又要買菜,當家談何容易?只好去聖堂拿衣服、麵包、奶粉……」

西灣河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只有聖十字架堂巋然不動。

李國貞和媽媽楊惠卿見證西灣河變遷,始終最喜歡這一區。
李國貞和媽媽楊惠卿見證西灣河變遷,始終最喜歡這一區。

百年教堂

筲箕灣聖十字架堂至今已有100年歷史。1960年,舊有的聖堂改建成新聖堂,當時為了節約經費,少用鋼筋,反而用了很多柱子,神父講經佈道時回音很大,如今用小喇叭擴音,方解決了問題。而聖堂經過七、八十年代兩次內部裝修,外觀保留了六十年代的面目。

現在的牧民中心,以前是聖十字架學校,建在大石頭上,所以門口的街,叫做大石街。1970年尾因學生人數不足,結束辦學後教會改其為牧民中心。

在筲箕灣區生活了超過六十年的天主教教友黃建霖,1956年開始來聖堂做義工。初期堂主任司鐸多數是意大利神父,十四、五歲的他因教會禮儀上的需要也開始學拉丁文,最初不懂意思,全靠死記硬背,然後再教年齡更小的教友。

1950年代,愈來愈多大陸移民來港,他們問神父:住哪裏?神父說,搭鐵皮屋住吧。

1930年代的聖十字架堂(圖片由天主教香港區檔案處提供)
1930年代的聖十字架堂 (圖片由天主教香港區檔案處提供)

山上村落

聖堂旁的村叫做聖十字徑村,對上叫做教民村,整個村都是教徒。再來新的居民,山上住不下了。神父說,那在聖堂周邊搭房子吧。「聖堂附近可都是大牌檔,很有生活氣息。」

那年代,聖母軍(為教會服務的教友組織)走上山上寮屋區挨戶探訪,十分不易。房子都是見縫插針建起來,無門牌,即使有,也是雜亂無章,下大雨山路泥濘,偶爾還有惡犬撲過來。「那年代教友熱情迎接,現在的大廈管理員怎會讓你輕易拜訪?」

1960年改建的新聖堂為了節約經費,少用鋼筋,反而用了很多柱子。
1960年改建的新聖堂為了節約經費,少用鋼筋,反而用了很多柱子。

雖然部分工廠有宿舍,但因宿位不足,很多工人居住在山上的村落,在附近的馮強膠鞋廠、大中針廠、振興餅乾、太古船塢等上班。黃建霖記得,1955年左右,外國來了一批救濟品,芝士、麵粉、舊衣……黃建霖協助派發,只記得那隊伍源源不絕,不乏婦孺長者。「為了救濟品而來聽道理的教友,被稱為麵粉教友。」不過他們後來在耳濡目染中,有不少人都成為熱心服務堂區的教友憶往事,黃建霖倍感溫暖:「這是一個平民化社區,更多是老街坊落地生根,不像新市鎮匯聚四面八方的人。」

黃建霖說他身後的聖母山還是六十年代的樣子,只是旁邊的水池拆了。
黃建霖說他身後的聖母山還是六十年代的樣子,只是旁邊的水池拆了。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區區有故事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