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回憶錄 從舊化社區到商業中心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灣仔回憶錄 從舊化社區到商業中心

08.03.2021

五、六十年代的灣仔區是一個簡樸的住宅區,半個世紀過去,現在的灣仔已發展成為港島區的交通樞紐和香港主要商業地區之一。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商廈大樓之間,大街小巷裡依然保存着很多舊式建築,不少活化成外國人和年輕人聚腳的「文青小店」,展現一種新舊交融的社區特色。在咖啡店和西式餐廳林立的星街小區,老街坊Tony再次踏足他年輕時生活過的地方。舊地改頭換面,卻讓Tony看到灣仔嶄新的另一面。

img_3598

回憶中的灣仔

Tony是灣仔的老街坊,曾在這裏住了32 年,直到結婚才搬離這區。三十多年間,他見證着這區從平民之地演化成商業中心的變遷。提起往事,Tony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地訴說灣仔昔日的一切。他記得,盧押道以前有很多大排檔,包括父親最愛吃的牛雜粉,小時候,父親常會叫他拿一個水杯到大排檔買回家,一家人分甘同味。而每逢過年,盧押道更會築起多個棚架,化身成花市,這便是Tony年幼時對「年宵」的概念。

聽Tony娓娓道來他的灣仔回憶,你會覺得他恍如一本活生生的灣仔百科全書。這片地的歷史、面貌,都在他的腦海中。他談起了麗的呼聲、貝夫人健康院、英軍軍營,到了七十年代開始填海,這裏又變了其他樣子。說着說着,一條屬於灣仔的時間線隨之在腦中浮現。

1955年的軒尼詩道一號
1955年的軒尼詩道一號
1960年灣仔的告士打道海旁,當時還未展開大規模填海。
1960年灣仔的告士打道海旁,當時還未展開大規模填海。
Tony曾在灣仔居住32年,先後住過譚臣道和日街。如今日街和周圍大部分舊樓已被拆卸,保留下來的則變成不同文青小店和餐廳。
Tony曾在灣仔居住32年,先後住過譚臣道和日街。如今日街和周圍大部分舊樓已被拆卸,保留下來的則變成不同文青小店和餐廳。

舊去新來 展現另一面貌

如今的灣仔,是一個流動性高、商業性質重的地區。Tony認為,灣仔發展的分水嶺落在六、七十年代填海工程開始之時。自此,灣仔築起了愈來愈多商業大廈,童年時駱克道和日、星街的舊樓許多都被拆卸掉,變成一幢幢充滿現代感的高樓大廈。這裡的急促發展亦曾令Tony感到無所適從,有一次他和太太到駱克道街市附近用膳,然而走着走着,竟然迷路了,直到看到了電車路,他才知道方向。「我太太還笑我:『有沒有搞錯,在這裡住了這麼久都不認得。』因為整條街的店舖都變了,所以我無法辨別方向、地點。」

現在的太原街仍然保留着傳統小販攤檔
現在的太原街仍然保留着傳統小販攤檔。
現在位於軒尼詩道1號的One Hennessy,前身為熙信大廈。
現在位於軒尼詩道1號的One Hennessy,前身為熙信大廈。

即使已搬離灣仔,Tony對這裡還是有着很深的情意結,經常也會來尋找回憶中的味道,懷緬一番:「每星期至少有兩天會和太太到春園街及太原街吃魚蛋粉,那裡有一間值得我和太太懷念的魚蛋粉麵檔。」如今灣仔所剩的老店不多,雖說舊日光景不再,他卻覺得灣仔因此而多了一分活力:「沒有以前那樣爛糟糟、死氣沉沉,可以說以前灣仔區是貧窮地方,現在已變成全香港最『巴閉』的地方。」

灣仔所剩的舊店不多,但Tony至今還會定期到灣仔的魚蛋粉麵店用用膳,懷緬一番。
灣仔所剩的舊店不多,但Tony至今還會定期到灣仔的魚蛋粉麵店用用膳,懷緬一番。

新舊交替的平衡

經濟發展和社區重建,往往都會出現新舊元素的取捨。要達致平衡,兼顧可持續發展和社區特色的建築物設計十分重要。曾就灣仔區共享鄰里空間作社區研究的建築師Eric Ho認為,舊社區如灣仔都充斥着不同的故事,在策劃如何將這些社區重建的時候,建築師有責任留意社區不同持分者的意願,在新舊交替之間互相配合:「盡量去想,其實有沒有一些社區的服務是可以保留下來,或是一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如果可以保留到其中一部份,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

建築師Eric Ho
建築師Eric Ho

就如華懋集團旗下由熙信大廈重建而成的商業大廈One Hennessy一樣,工程期間,為了盡量減低對社區居民生活的影響,位於大廈內的郵局曾於動工時先搬到機利臣街和莊士敦道交界,直至新大樓落成後再搬回原址。 Eric解釋,這個正好是商業建築保全社區元素的例子,支持有不同需要的持份者。

原位於熙信大廈的軒尼詩道郵政局曾因重建而暫時搬遷到其他地方,直到One Hennessy建成後搬回原址。
原位於熙信大廈的軒尼詩道郵政局曾因重建而暫時搬遷到其他地方,直到One Hennessy建成後搬回原址。

另外,One Hennessy本身在設計上亦著重環保的元素,如安裝LOW-E玻璃幕牆系統,助降温、增自然光、減少人造照明能耗。其獨特的漏斗狀外型設計,更做到「不擋風、不遮光」,令附近街道空氣更流通,光線更充足。Eric表示,這樣為原本社區帶來正面影響的設計,是舊區發展非常重要的考慮要點,若能做到社區和商業發展融合,對居民和商家來說,會是個雙贏的局面。

One Hennessy在設計上包含環保元素,漏斗外型有助陽光打在街上。
One Hennessy在設計上包含環保元素,漏斗外型有助陽光打在街上。

Eric覺得,灣仔的特色在於這裡的居民敢於接受新事物,並能「融洽共處」。這正好反映出多種新和舊如何繼續在冋一地點發生並取得平衡,對一個社區的發展相當關鍵。「大家如何了解彼此、如何有多一點同理心、如何一起共建這個社區,我覺得灣仔有這個機會去做多一點。」

Eric認為未來建築趨勢應是能把商業和社區元素融合。
Eric認為未來建築趨勢應是能把商業和社區元素融合。

(資料由客戶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