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睡的人.設計篇】 請用我瞌一瞌:設計師為香港人設計的公共睡牀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堅睡的人.設計篇】 請用我瞌一瞌:設計師為香港人設計的公共睡牀

jd6a5392

tan181025siu-0689
設計中段的實驗摺牀,由兩個組件組成,摺疊後可懸掛起來。

也許,我們真的太累;也許,我們需要每天來個小睡。記者忽發奇想,能否在公共空間放置一張睡牀,讓大眾可以隨時入睡?

這似乎並不可能,一般睡牀體積龐大,置於公共空間內,頓時會成為阻街垃圾。幸好,世上有專為人們解決問題的設計師。一口設計工作室(One Bite Design Studio)的建築師梅詩華認為構想有趣又有意義,一口答應記者的邀請,為香港人設計一張公共睡牀。

梅詩華的日常工作,除建築和室內設計外,也會設計公共家具,她曾憑活化街市設計方案,奪得青年建築師獎;亦為跑馬地遊樂場設計《聽.亭》裝置,在靜態公園中增添聲音互動元素。

她的工作就是整天繪畫、砌圖、做mock up,還有和人聊天。「設計本身包含社會元素,不同專業範疇的人可以告訴設計師生活上的問題,我們尋找解決方法,幫助改善生活。社會在變,設計也是一個手法去改變人的想法。」她說。

從思維討論到落手落腳

下午,一口設計工作室的牆上貼滿便箋Post it和草圖,都是關於設計牀的一些準備。

梅詩華找來設計師甄雪傲和凌子媛參與是次設計實驗。她們收到記者的資料和圖片後,作了相關資料搜集,然後進行連串討論並用熒光色便箋記下想法,整理後,再畫下故事圖,是十多個小睡場景:有在巴士上、公園內、走火樓梯間、商店前、涼亭和快餐店等。

進一步的討論,就是牀該為誰而設?「我們自己是白領一族,也考慮到這工種的廣泛性,並需要經常在上班交通時間小睡,於是再畫來一幅故事圖:一位白領女士正在想像自己在沙灘椅睡着,但現實是,她正在巴士站瞌眼瞓。」

tan181012siu-0107
一邊討論一邊畫草圖

很多人都有小睡的需要

接着,她們揀選一羣也許被社會遺忘的人:地盤工友。「外國研究顯示,地盤工友每工作兩小時,必須休息十五分鐘,才能確保身體得以恢復。但我們發現,香港工友沒有三點三的休息時段。不少工友甚至因為太累,連吃飯也顧不上,寧願用吃飯的時間來休息。他們的中暑機率很高,我們決定要為他們設計一張牀。」

決定了設計對象後,她們選定了用較大型的設計,地點定為公園,以收窄設計範圍。「一些先進國家如日本,企業已設午睡咖啡廳,甚至支付員工遵守正確睡眠的費用。反觀香港,社會目光覺得,小睡就是偷懶,政府的公共設計,也不鼓勵市民進行小睡。在構思上,設計希望做到好玩,人人可以睡得有型、整齊,例如我們想過,是否可以設計一個手袋大小的裝置,讓人在乘搭地鐵時站着小睡。」

記者建議以紙皮作為設計物料,如在外地,有人發明了在機場候機室睡覺的摺疊式紙皮牀、或為無家者設計的窩形紙皮牀。而這次實驗,假如實驗作品放置在公共空間時無人問津,紙皮也可循環再造。「牀可以掛在欄杆扶手或收納在公園的椅子下,並能讓人靠在一邊睡,拆了可以給婆婆變賣作回收紙。」

tan181025siu-0044
一口設計工作室的建築師梅詩華

用家的意見和無形的社會規範

這次討論後,她們設下了四個問題,邀請記者協助進一步採訪,以了解一下目標用家的實際需要和想法,以作進一步設計準備,結果如下:

① 如果有一個公共空間設計用於午睡,希望在哪裏?

安全地方,不用擔心財物損失。/商場,新城市廣場一期地下,有梳化凳給人休息,希望增加多些。/又一城平台公園。/方便而人流不多的地方。/ 少人經過的地方。/最好環境要坐得舒服,空氣要流通。/室內。/綠化帶。

② 具體到位置設在地鐵、公園和隧道台階的話,最舒適的姿勢是什麼?

靠着地鐵坐椅的玻璃邊。/有得坐唔會企,有得瞓唔會坐。/頭向後、有得靠,因為身體向前傾會危險。/向後、躺平。/最好像張大班椅。/怕睡得久四肢會麻痺。/有椅背靠。/公園的椅背太低,無得靠。/需要背脊
放鬆、平躺,盡量找方法攤平整個人。

③ 當在公共場所小睡時,最不利的感受/擔憂是什麼?

多人經過。/有人偷東西。/給人凝視。/夏天時太熱。/怕影響別人。/怕碰到別人。/地鐵玻璃會留下上一位乘客的面油。/污糟、潮濕。/睡相怕被人看見。/怕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隨身物品沒地方放置。/
嘈吵。/空氣不好。

④ 如果這是一個可以攜帶、如行李箱的睡眠小工具,你希望尺寸是多少?

細,最好可以有落車提示。/易於攜帶。/背包式。/可租借,不用自備。/用紙皮作椅背的延伸,但擔心不耐用。/不需特別裝置,有平地鋪紙皮便足夠。/沒法想像,自覺沒有休息的權利。

tan180914siu-0068
設計思考工作坊內,大家分享自己在公共空間小睡的經驗。

腦震盪之後 五個關鍵詞

然後,她們再邀請了佛教寶靜安老院的社工、CoDesign的設計師Eddy,一起進行一個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工作坊。工作坊上,大家聆聽着記者的採訪資料,也分享個人的小睡習慣和想法。

「長程巴士睡着,卻好少忘了下車。」「一定會過站。」「等人時不用動腦筋,會睡着。」「在公司吃了鼻敏感藥。會很想睡,罪疚感,或會去洗手間瞌一瞌。但室外無所謂,哪裏也能睡。」「我喜歡坐巴士,超過三個站可以睡着,會選個窗邊位用手肘托着窗框小睡,以免頭撞到玻璃,也曾經在走路時睡着。」「Calm不一定要靜。醫學也說少少聲才能睡。」

然後,大家就着討論,各自在便箋寫下三個關鍵詞,作一個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ping:refresh /擔心/無權休息/意志力/平靜/罪疚感。梅詩華再將關鍵詞歸納分析,「由私人空間到公共空間,大家對小睡的空間理解或印象,甚或動作需要,原來也受社會規範和自我形象所影響。」

雖然醫學證明小睡對身體的好處,但社會的既定印象仍是認為小睡是有礙市容、偷懶。「女仔比較多顧忌,會趴低,不敢平躺。冷巷空間較能保持私隱。牀是否可以遮一遮……」大家再就目標的實驗設計,進行一場腦震盪,又寫下關鍵詞,按重要次序歸納為:方便、便宜、舒服、型、衞生。

tan181025siu-0550
設計師凌子媛(左)和甄雪傲(右)正在構思一個能讓人在樓梯平躺下來的設計

60厘米的實驗與關懷

是時候設計一些模型做試驗。工作坊分成兩組,一組為白領一族,設計地鐵或巴士上使用的睡眠裝置,「型,再小型一點」,構想是在地鐵的鐵通扶手加上一個小睡裝置,方便伏睡;或當坐下來可加設一塊睡板,中間空心,可讓頭部置於當中伏睡和唞氣。另一組則嘗試為地盤工友設計可以調校斜度以方便在平地或樓梯小睡的摺牀。結果發現,設計首要是做到安全、大小適中、具承托力。

到在後期的「落手落腳」程序,梅詩華、甄雪傲和凌子媛再嘗試造一個1:1的實驗品。她們依據兩次工作坊的討論,畫了一些草圖,並準備了一些1厘米厚度的紙皮材料,還有一些帆布。此外,亦計算出60厘米的闊度,為舒適而不阻礙空間的闊度。

起初,她們預期沿着紙皮的坑紋,可以把實驗品捲成像竹蓆一樣易於收納,梅詩華後來發現這樣令支撐背部的結構組件撐得不穩,於是改變切割紙皮的角度。今次組件撐穩,但卻不能捲曲,她們又想出一個方法,以衣架托起實驗品的兩個組件,可以像掛起一件西裝外套一樣,方便收納。與此同時,當攤開裝置,衣架亦有另一功能,可架起摺牀的屏風。

過程中,設計師不停在看「哪個位置不穩?哪個位置不安全?」梅詩華解釋:「每一次實驗,不保證成功,有失敗的地方,卻同時是一個顯示了推敲的過程。」最後,她們造了一個由兩個組件所組成的實驗摺牀。設計從來都是不斷改良的過程,設計師凌子媛和甄雪傲後來再為設計加上鉸位,變成一個組件,用家一手便能攤開成為一張摺牀。他們期望設計能成為地盤工友的安全「第四寶」。

         tan181025siu-0247            tan181025siu-0502

小睡指南

橫跨三個月,兩次會面,兩次工作坊,兩次落手做實驗模型。目前實驗摺牀的結構,由三個部分(牀墊、三角形支撐結構和背把)組成,並設計成一個組件,可以方便攤開使用或摺疊收藏。

實驗摺牀其中一個特色,是可在三角形支撐結構拉出一塊小屏風,用以遮擋太陽和保持私隱。設計師的構思來自,他們觀察到白領一族平日多數伏在辦公室枱頭偷睡,或在擠迫的地鐵車廂上「立睡」,設計師透過設計,希望可以幫助白領在一個樓梯間小睡,靠在一邊,不阻礙行人,而且能睡得整齊有型。

jd6a5406 jd6a5392
        15_028-057_bs 15_028-057_bs2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