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化旅遊路線】漫步大坑 本地藝術 X 昔日歷史 承傳被淡忘的客家文化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本地文化旅遊路線】漫步大坑 本地藝術 X 昔日歷史 承傳被淡忘的客家文化

13.11.2023
胡逸華、藝發局提供

大坑,處於炮台山與銅鑼灣交界,不如銅鑼灣般喧鬧,但不像炮台山乏人問津,藏在城中一隅,有着一群舊式矮樓,恬靜清閒。你可知道,百多年前,有一群客家人提着大包小包,在此安家落戶?

藝發局本月起舉辦「城中藝遊」計劃,在大坑推出三條文化旅遊路線,並與五名本地藝術家合作,透過編織、音樂、紮作、手工香及紙糊,讓市民重新了解大坑歷史。編織藝術家蕭俞與中學生,創作一系列融合傳統客家花帶文化的立體編織作品。蕭俞說:「為甚麼我想和香港真光中學合作?因為光是我們記得沒有用,比我們年輕十幾二十年的人,也要記住這段歷史。」

計劃另設有導賞團及工作坊,大眾能跟隨藝術家和建築學者的腳步,尋回昔日記憶。趁歷史還未被淡忘,或可找個機會,踏進這個寧靜小區,發掘大坑的奧秘。

從客家村到小葵花鳳頭鸚鵡 編織大坑歷史

自十九世紀中葉,客家人南遷到香港聚居,人們多以耕種和捕撈維生,大坑便是其中一條著名的客家村。不過現在許多人來到大坑,可能只為買一杯咖啡,卻從不知道大坑過往曾與客家人有如此深厚的淵源。

編織藝術家蕭俞希望將大坑與客家的連繫重現大眾眼前,與一些中學生共同創作一系列融合傳統客家花帶文化的立體編織作品,名為「形彩編編」。蕭俞說,傳統客家花帶附有「欖仔」圖案,「欖仔」與「攬仔」同音,有祝願生貴子之意。

然而,這些傳統文化,今日已漸漸被遺忘。「這也是為甚麼我想和香港真光中學合作,光是我們記得沒有用,比我們年輕十幾二十年的人,也要記住這段歷史。」她續道。

香港真光中學位處大坑,然而蕭俞從該校老師口中得知,對學生而言,大坑只是個因需光顧便利店的必到陌生地。於是,蕭俞起初讓學生花半天遊走這個「既親又遠」的社區,從大街小巷中發掘平日錯過的事物。

最後,學生用上一個多月時間進行資料搜集,選擇以紅藍彩帶編織出一件有着小鳥圖案的作品。但為何是小鳥?原來作品上的小鳥別有來頭,名為「小葵花鳳頭鸚鵡」,全球僅約有2,000隻,屬「極度瀕危」物種,偏偏有約二百隻棲息港島,某些更活躍在大坑銅鑼灣一帶。「學生們紀錄下這隻小鳥,是他們對社區的寄望。他們知道有些東西即將消失,所以希望能用這個方法保留下來。」蕭俞說。

「形彩編編」多件作品均以客家文化為主題,遍佈小店和大坑火龍文化館。

一炷香留住火龍 一捆竹化作瑞獸 一張紙變成雕塑

每逢中秋節,大坑的橫街,必會出現一條插着過萬根線香的火龍。為讓大家記住舞動的火龍,線香藝術家鄭志堅替五間小店設計有火龍圖騰的木櫃放置線香,並為他們調研專屬味道,作品命名為《停留一炷香》。木櫃盒子裏,放置一盞小燈,當燈光轉暗,會滲透出微弱火光,象徵火龍的點點星火。

當代藝術家杜煥利用傳統竹紮工藝,以蓮花宮的鰲魚、獅子和麒麟作靈感,創作全新「混合瑞獸」,作品名為《光前裕後》。杜煥將「瑞獸」製作成可舞動的竹紮結構,冀傳承大坑前人傳統,又寓意為社區送上祝福。這一次,杜煥將連同敲擊樂手陳庭章進行瑞獸巡迴和音樂表演,為公眾帶來耳目一新的「瑞獸」表演。

另外,紙糊雕塑藝術家Hira Hira到訪十間大坑小店,從精品咖啡店走到茶檔,觀察每間小店特色,為他們設計獨有雕塑,體現大坑新舊交融的獨有風格。

以藝術、建築、歷史焦點 不一樣的視角 遊覽大坑

提起大坑,除了舞火龍,或散落在小巷的精品咖啡店,還有甚麼?在咖啡店和車房之間,屹立着百年唐樓,這座銅鑼灣身後的後花園,到底有着怎樣的歷史?

「城中藝遊」設有三條文化旅遊路線:「藝遊大坑路線」、「建築美學路線」、「自助遊大坑路線」,分別以藝術文化、建築及歷史為焦點。市民從網站揀選心儀路線後,跟隨指示遊覽不同景點,途中可隨時按網站了解當區歷史故事。

除此以外,計劃亦舉辦導賞團及工作坊,邀請本地藝術家及建築學者與市民一同探索大坑。

taihang-wide-shot

「城中藝遊」計劃——「大坑小城」

日期:即日起至12月10日

遊覽路線:https://artsinthecity.hk/explore/tai-hang

導賞團及工作坊詳情:https://artsinthecity.hk/programme-and-events

胡逸華、藝發局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