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不為打卡的City Walk 愛好散步的內地旅客 漫步屋邨舊區 看見怎樣的香港?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十一黃金周】不為打卡的City Walk 愛好散步的內地旅客 漫步屋邨舊區 看見怎樣的香港?

07.10.2023
譚志榮周耀恩、由受訪者提供
近期來港的內地遊客,興起City Walk(城市漫步)熱潮。

疫情前,港人對於自由行旅客行程的印象,多是在商場消費或購買生活用品。近期來港的內地遊客,興起City Walk(城市漫步)熱潮,小紅書九月更跟香港旅發局合作,為旅客推薦五條香港City Walk路線。小紅書亦出現多條用戶自發推介路線,其中一條被五千人收藏的香港City Walk路線是從上環的塗鴉牆和設計商店出發,經過較重生活氣息的西營盤,最後到達堅尼地城海旁路牌打卡。

City Walk風潮其實去年已經開始在內地流行,目前小紅書有逾五十萬關於City Walk的帖文。受疫情封控和收入降低影響,部分內地年輕人主動探索所居住或鄰近城市的冷門地點,以了解更多其背後歷史文化。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最新訪港旅客數據,八月有近四百◯八萬人次旅客訪港,逾八成來自內地,人數恢復至疫情前七成。旅發局七月曾在業界簡報會上指出,內地旅客消費習慣改變,來港購物比例減少,文化和藝術活動愈來愈受其歡迎。

近期來港的內地遊客轉變旅遊方式,興起City Walk熱潮。
近期來港的內地遊客轉變旅遊方式,興起City Walk熱潮。

與此同時,城市研究學者、《香港散步學》作者黃宇軒(Sampson Wong)近年也在香港推廣散步學,鼓勵眾人在散步時抱着好奇心和耐心,以不一樣的視角來觀察城市,從中獲得樂趣。本來,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羣是香港本地人,但在通關之後,伴隨City Walk熱潮,意外得到喜歡散步的內地旅客追捧,有些人還專程來港購買。

不過City Walk在內地社交媒體走紅後,部分喜歡散步的內地旅客認為,某些內容披着City Walk外衣,實際只是打卡和消費一系列小眾地點。比起跟隨小紅書的City Walk路線,他們更喜歡在香港散步。他們不僅看見了香港的山海風景、屋邨文化和正重建的舊區,更有人學到一套觀察城市的方法,來觀照及反思自己所住的內地城市。

屋邨小店「學生減五蚊」  印象最深

今年二十七歲的小金是山東青島人,她在近期內地City Walk和香港散步學興起之前,就已經很喜歡散步。不過以前她從來沒有來過香港旅遊。她坦言:「比起購物,我更喜歡自然風光。以前會覺得香港沒有甚麼意思,就是很刻板印象,覺得就是買東西的地方,然後大家都在很小的地方生活。」

她曾在北京一間醫藥企業工作,最近裸辭回到青島,思考未來去向。在這個空閒的間隙,她今年七月和家人去探望搬到深圳的親戚,再臨時起意到一河之隔的香港看看。由於來得匆忙,小金不像以往出遊那樣,提前在小紅書做足攻略,安排每天的行程。她來港後偶然逛書店看見《香港散步學》,一拍即合,決定在剩下的旅程跟着書本散步。

不少內地年輕人會跟着《香港散步學》的推介路線探索香港。
不少內地年輕人會跟着《香港散步學》的推介路線探索香港。

一向喜歡自然景觀的小金,首先嘗試了書中推介由寶馬山起步到北角的路線。該路線在書中被形容為「夾在山與海之間的奇觀巡禮」她乘坐巴士一路上山到位於慧翠道盡頭的路線起點時感到驚訝:「我不知道香港是一個那麼多山,山會那麼陡的地方,這有些像山城重慶,蠻魔幻的。」這條路線和中環、尖沙咀等繁忙街道差距甚大,她一路上都沒有遇到甚麼人,但光是散步,她就覺得挺高興的。

「那種沒有甚麼人的地方,我看到一棵樹特別高,那個花特別好看,那一瞬間都會有開心的感覺。」小金這樣形容散步時的心情。

石硤尾南山商場小店的學生優惠,令小金印象深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石硤尾南山商場小店的學生優惠,令小金印象深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接下來,她還到石硤尾看了公共屋邨、學校和足球場,回憶起來仍感覺興奮:「那裏真的很有意思,就是很生活化,是旅客一般都看不到的地方。」她見到南山商場的一間小店門口寫着:「學生穿校服者可減五元」。這個本地人見怪不怪的生活細節,卻讓她印象深刻。小金說,雖然內地也有食肆搞學生優惠,但大部分都是連鎖店促銷,並非像屋邨小店一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附近居民有濃厚的人情聯繫。

散步入手易  了解本土難

不少內地年輕人像小金一樣,通過《香港散步學》看見香港繁華之外的一面。對他們來說,書籍作者像一位從未見面的本地朋友,親身帶他們行走本地人的生活軌跡,發掘香港小眾及細微的美麗之處。不過,作為外地遊客,散步除了幫助他們發現香港城市風景之美,又可會讓他們同時看見本地人關心的社會議題?

小金在旅程中還到了傳統舊區土瓜灣,因為獨立樂隊My Little Airport寫過一首《土瓜灣情歌》。她記得在土瓜灣吃了一碗特別美味的糖水,看見很多彩色房子。

提到舊區重建,小金才回想起在土瓜灣見到很多棚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提到舊區重建,小金才回想起在土瓜灣見到很多棚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土瓜灣情歌》歌詞提及沙中線興建及租金上升等問題;記者問小金,在散步的同時有否留意土瓜灣的舊區重建?「你這麼一說還真是。」她想起在土瓜灣路上,看見很多棚架。不過她對公共議題不是特別感興趣,亦習慣在旅遊時放空腦袋,所以並不了解土瓜灣歷史和本土對於舊區重建的討論。

「但是聽你講完,會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會想看看相關文章。」小金旋即又坦言,「看完之後會很感動,不過可能第二天我就會忘記了,對於外地人可能是這個樣子。」

超越香港經驗  用散步學觀照自身

即使對喜愛散步的旅客來說,散步亦只是一種旅遊方式;不過深圳女生鴉鴉認為,散步幫助溶解旅者與本地人的天然隔閡,讓他們看見本地人關注的議題,甚至也讓他們反思自身的城市。

她在澳門讀本科和碩士,主修城市研究,今年初在澳門一間書店買到《香港散步學》後愛不釋手,還專門到港參加作者Sampson親自帶隊的散步團。有次她跟Sampson在石硤尾散步,走到即將拆除的大坑西邨時,看見一張租戶退租的通知。「這其實和上海愚園路上也很相似。」鴉鴉說,許多大城市面臨同樣的重建問題,她今年七月到上海旅遊,看見百年老街愚園路的老房子也即將拆遷,街上亦貼有住戶賠償的告示。

鴉鴉經過大坑西村時,看見退租告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鴉鴉經過大坑西村時,看見退租告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香港散步學》沒有專門介紹地方背後的歷史文化,但對於熟知城市研究理論的鴉鴉來說,「議題是可以被看見的,你走到那裏,就會想到這個問題。」在澳門生活了五年的她亦發現,很多城市發展議題在港澳都是相通的,例如旅遊、城市規劃、交通、住房等等。

《香港散步學》對鴉鴉來講,不是一本照抄照走的攻略書,而是展現了一套通過觀察尋找城市趣味的工具書。

從石硤尾一座天橋走下來時,鴉鴉被幾條樓梯環抱的一盞燈吸引,看了三分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石硤尾一座天橋走下來時,鴉鴉被幾條樓梯環抱的一盞燈吸引,看了三分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會用這個方法去觀察深圳,這是給我幫助比較大的。人們一般都會說深圳很無聊,但回去用了這套方法,會發現深圳也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鴉鴉相信只要有足夠耐心和好奇心觀察,就能發掘任何一座城市的有趣之處。

比如說,她欣賞深圳福田區崗廈北地鐵站內的聯通空間,「雖然只是一個地鐵站,但功能都很多元」。這個地鐵站是深圳四條地鐵線路的交匯點,站內除了設置常見的餐飲店和市集,還特別規劃出社區圖書館、羽毛球場、畫室等公共空間。在站外附近的福田市民中心廣場,還有機會見到深圳新聞節目《第一現場》攝製組,捕捉中小學生和家長進行街訪。路邊有一個類似於自動販賣機的「福田食物銀行」,由福田區政府動員當地企業捐贈餘量和臨期食品,供低收入人羣每天免費領取。

她打趣說:「我也會跟香港朋友說,有機會可以去大灣區看一看。但不是那種港人北上大灣區,吃飯按摩一條龍的那種玩法,而是發現城市的特色。」

打破旅者與本地人的天然隔閡

雖然鴉鴉如今對香港本土文化及生活頗為熟悉,但她也經歷過來港旅遊只是購物消費的階段。她讀本科之前,每隔數月就會和家人從深圳來香港購買日用品、零食等等;讀大學前幾年,亦會找住在太子附近的朋友,在油尖旺吃喝玩樂。

「如果沒有Sampson的書,其實很難去了解本地人的日常生活。」鴉鴉說,她不會講粵語,很難找到一個本地人深入交流;而作為旅者,似乎與生活在本地的人有天然隔閡。

十一黃金周期間,旅客到中環大館遊覽。
十一黃金周期間,旅客到中環大館遊覽。

「我在上海打車,還有司機對我說,你澳門來的,澳門每年發錢,挺幸福吧?」鴉鴉感到無奈,如果沒有在本地長期生活,人們對一個地方的認知很容易變得單薄,要打破這種信息壁壘,始終是個人的事,「要看你有沒有興趣去了解另外一個地方」。

鴉鴉想將散步學的方法,分享給同樣有心,但還沒有機會和方法去認識香港的內地年輕人。她在小紅書寫了幾條關於「香港散步學」的帖文,其中一條收穫超過一千五百個點讚和收藏。很多暫未有機會來港的人,甚至發帖請求代購。

受《香港散步學》啟發,鴉鴉亦希望在澳門推廣散步。目前只在籌劃階段,她嘗試在小紅書發布數條相關貼文,參考《隱形澳門》、《澳門現代建築遊蹤指南》、《土地》等書列出路線,以展現澳門除了美食和購物之外的不同面貌。

散步學和City Walk是一回事嗎?

記者在小紅書搜索「香港City Walk」,發現不少內容提倡路線打卡,或者消費導向,只不過所到之處從傳統旅遊景點,變成街道路牌、小眾咖啡廳和餐廳等等。

十一黃金周期間,旅客在奶茶店門前排隊打卡。
十一黃金周期間,旅客在奶茶店門前排隊打卡。

鴉鴉亦很清楚,小紅書如今流行的City Walk和她所推祟的散步學有所區別,前者良莠不齊,部分仍帶有打卡性質和消費導向,後者沒有明確導向和既定路線。小金的看法亦類似,「我真的是很喜歡散步啦,但我不知道去City Walk的人是不是真的那麼喜歡散步,還是只是趕時髦?」

對於鴉鴉和小金來說,喜歡散步的人,有些純粹是享受行走的樂趣,有些根據自身生活經歷來展開觀察,有些帶上研究視角來探究城市。

這種內地年輕人,在他們各自的圈子裏都是小眾。一向喜歡散步的小金說,她身邊大部分朋友都覺得純粹散步比較無聊,不會陪她到少人和沒有餐廳的地方閒逛。而一直想在澳門推廣散步學的鴉鴉,發現很難喚起一般公眾對散步及了解背後歷史文化的興趣。在內地社交媒體上,甚至有聲音質疑City Walk和散步學都是城市中產塑造的生活方式,歸根究底不過是「遛彎」和「瞎逛」。

照跟書本路線  是否符合散步學理念?

今年二十九歲的Mars也是《香港散步學》的內地讀者,因為喜愛香港離島、徒步,她從大學起就頻繁來港旅遊。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二◯一八年來港時租住深水埗唐樓單位,跟香港年輕情侶房東光顧大排檔和酒吧,也會到唐樓天台閒坐喝酒,讓她亦愛上香港城市文化。

Mars喜歡香港山海連接的景觀,疫情前經常來港徒步。(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Mars喜歡香港山海連接的景觀,疫情前經常來港徒步。(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過由於疫情,她近四年都沒有機會來香港,趁通關後不久,她今年三月就動身前來。她之前已經在小紅書看到《香港散步學》這本書,認為這是再次跟着本地人認識香港的機會,不可多得。不過,這本書受歡迎程度出乎意料。Mars說:「第一次去了油麻地一間書店,人家說已經賣完了。八月份再去的時候,才在誠品買到。」

不少內地遊客像Mars一樣,專程從內地來港購買《香港散步學》,亦令這本出版了大半年的書,今年八月再次衝上誠品書店銷量榜前三名。

《香港散步學》意外受到不少內地年輕人歡迎。
《香港散步學》意外受到不少內地年輕人歡迎。

Sampson亦察覺到其著作在小紅書流行起來。有人將書中提到的所有地點加入手機地圖;亦有人按照某條路線散步後,拍攝不同於書本內容的另一輯照片。Sampson所推廣的散步學,希望讓大家在城市行走時,不需遵從所謂的必去路線,而是鼓勵各人享受散步的過程,憑借自身感覺來觀察城市。雖然一些內地讀者照足《香港散步學》所推薦的既定路線散步,看似不符Sampson的理念,但他認為,這可能是外地人理解本地無可避免的入手方式。

他同時注意到,一些內地讀者在各自城市的日常實踐,和自己提倡的散步學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長期缺乏一個合適的詞彙來為自己正言和展開探討,所以一些小紅書用戶會講多了City Walk,或是會借我的書來說,看,有人也講散步學的。」

原意為向本地人推廣散步  意外成為旅客工具書 

《香港散步學》一書在內地社交媒體走紅,這是Sampson在二◯二◯年寫書時沒有預料到的。無論是寫書,還是和友人成立「懷疑人生就去散步」Youtube頻道,在香港以各種方式推廣散步學,其緣起都是根植於香港近年的政治和社會變化,以及當時疫下受困的特殊狀況。「好像要尋求一些東西去再次抓緊香港,或者在這個狀況下,仍然愛香港。」Sampson說。

巧合的是,此書於去年七月出版,這個時間點剛好是肆虐三年的疫情後期,跨境旅遊即將開放的前夕,之後更成為內地旅客的另類旅遊工具書,意外地跟他所設想的目標讀者羣有所不同。

城市研究學者黃宇軒近年致力於推廣散步學,鼓勵眾人在散步時抱着好奇心和耐心觀察城市。
城市研究學者黃宇軒近年致力於推廣散步學,鼓勵眾人在散步時抱着好奇心和耐心觀察城市。

不過,Sampson並不介意這種錯位:「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如果能夠比較active地認識城市,其實都是一件正嘢。」他最看重的依然是人們如何通過觀察和享用城市獲得樂趣。他希望散步可以變成人們理所當然的娛樂,「你會想和朋友一起看電影,吃飯,踢球,也可以想起約朋友去散步,散兩三個小時。」

對於這一點,Sampson認為就算是土生土長、關心本土議題的香港人,在疫情前也未必有這種意識,或者認同散步的價值。他分析,近年之所以能夠在香港本地推廣散步學,也是因為人們在社會和疫情雙重限制下走出的另一條路,「很多以前做到的事情,現在做不到,雖然很可惜,但亦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這個閒情,花多點時間去周圍看看香港,這又變成用另外一種方式認識香港。」對他來說,作為純粹享受的散步,同時也是一種生存下去的方法無論我們改不改變到城市,都要學會一個方法去享用這座城市」。

他提出,這種觀看方式的改變,也有賴其他致力推廣香港城市美學與文化的作者及研究者共同推進,如《香港遺美》版主林曉敏、狙獷主義建築研究組織Brutalism Hong Kong等等。

不過,若散步只是為了純粹的美學體驗,不求了解城市本土議題,散步會否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消費?Sampson說:「散步真的好講求去看你眼前見到的東西,那個人看完之後,會不會挖深一些?其實好看各自。不過這是和地方建立深刻關係的方法,你先去看很多,去看真實的它,之後你自然會想知道多些東西。

譚志榮周耀恩、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