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書院 百年古蹟造就才俊新生代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名校

聖若瑟書院 百年古蹟造就才俊新生代

梁釗峰 (C All Star) 及方力申
梁釗峰 (C All Star) 及方力申
梁釗峰 (C All Star) 及方力申

母校三遷

拜訪這百年男校,最叫人印象深刻除學術自由風氣強之外,它的古老校舍就更與香港的歷史環環緊扣。說到聖若瑟書院的創校歷史,要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1858年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西式教育逐步傳入香港,教會開辦不少有宗教背景的學校。1864年,羅馬天主教會於威靈頓街開辦聖若瑟書院前身,救主書院。1875年,六名喇沙修士會修士抵達香港,接辦學校,將其易名為聖若瑟書院。學校最初只招收外籍人士,特別是澳門的葡萄牙人,四年後才錄取華人。首屆收生有七十五名,後來人數漸增至一百六十五人,翌年便遷至堅道6號。其後數年,學生人數持續上升,於1881年已有超過三百名學生,礙於地方不足,又搬遷至羅便臣道山下的己連拿利。1918年3月,一場長達五十秒的地震令書院受到嚴重損毀,需要再次遷移。這次,修士將位於堅尼地道7號(即是現址)的維多利亞式德國會所改為校舍,成為如今的南座,書院搬過去以後落定至今。

現在學校正門出入的主大樓,又稱為南座,其前身是德國會所。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一直丟空,1921年翻新成書院校舍,直至1962年被拆卸,重建為現今的新行政主樓(即南座)。
現在學校正門出入的主大樓,又稱為南座,其前身是德國會所。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一直丟空,1921年翻新成書院校舍,直至1962年被拆卸,重建為現今的新行政主樓(即南座)。
兩座藍色屋頂的校舍即為北座及西座,皆樓高四層,為戰前建築,於2000年被列入法定古蹟。2009年,舊生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翌年,校方將其在北座求學的地方,命名為「香港聖若瑟書院高錕樓」。
兩座藍色屋頂的校舍即為北座及西座,皆樓高四層,為戰前建築,於2000年被列入法定古蹟。2009年,舊生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翌年,校方將其在北座求學的地方,命名為「香港聖若瑟書院高錕樓」。

1920年,學生增至六百五十名,同年,樓高四層的書院北座,即教學樓啟用,設有多個教室。五年後,西座,即是科學樓或稱教堂樓啟用,亦樓高四層,頂層有塔樓,將南北兩座相連,內設教堂、禮堂等。日佔時期,書院被日軍佔領,用作醫療物料倉庫,直至1946年才重開。

位於校舍西翼頂層的教堂,內進就像時光倒流一樣,圓拱形的天花、藍白色的主調,柚木地板及枱椅,多年來陳設依舊。
位於校舍西翼頂層的教堂,內進就像時光倒流一樣,圓拱形的天花、藍白色的主調,柚木地板及枱椅,多年來陳設依舊。

香港是我家的湯瑪士

一間名校背後, 除了硬件設施, 有一位領導有方的掌舵人更是重要。說起學校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絕對是已服務學校約五十年,有「足球教父」之稱的喇沙會修士湯瑪士(Brother Thomas Favier)。他曾擔任校長及校監,因熱愛足球更擔任校隊教練,帶起一股足球熱。當足球校隊在外練習,他常會準備兩大桶冰凍橙汁,讓隊員休息時飲用解渴,而當校隊在校練球,有許多非校隊學生也想參賽,他總來者不拒,故學校小小的足球場上,常有四、五十人分成三隊比賽,熱鬧非常。在他帶領下,愈來愈多學生接觸足球,現在足球仍是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

湯瑪士修士(1942-2017)於1955年加入喇沙會,1964年在聖若瑟書院擔任老師, 於1986年榮升校長及校監,十六年後退任校長並擔任校監至2014年退休,於去年與世長辭。
湯瑪士修士(1942-2017)於1955年加入喇沙會,1964年在聖若瑟書院擔任老師, 於1986年榮升校長及校監,十六年後退任校長並擔任校監至2014年退休,於去年與世長辭。

湯瑪士修士的影響力豈只足球,他每個星期都會抽取初中其中一班的英文作文作批改,並會贈送書籤給作文或考試成績優異或有進步的學生。書籤是手作的,貼郵票、樹葉、寫句子、過膠等通通由他親手炮製,因此同學們都戲稱他為書籤工廠。此外,為了慶祝學校足球隊獲得佳績,他還安排資助所有隊員至日本遊玩。

五年前,湯瑪士修士本返回愛爾蘭治病,卻捨不得書院,最後還是回來香港居住,直至去年離世。縱使年事已高,每逢學校有比賽,仍會親身到場支持學生,他的身影讓球員念念不忘,種種事蹟,令他的形象深深的烙印在數十代舊生的回憶裏。

湯瑪士修士在校數十載,影響深遠,他去世後,不同年代的學生都寫下對他的思念。
湯瑪士修士在校數十載,影響深遠,他去世後,不同年代的學生都寫下對他的思念。
聖若瑟書院由喇沙修士會管理,該會提供以人為本的教育,特別照顧貧困且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書院現為津貼學校,體現修士會有教無類的精神。
聖若瑟書院由喇沙修士會管理,該會提供以人為本的教育,特別照顧貧困且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書院現為津貼學校,體現修士會有教無類的精神。

用黃金左腳作回報

湯瑪士的足球精神,也由黃興桂繼續承傳下去。原已退休的他,去年經校長、家長和舊生的多番邀請,回到聖若瑟書院中小學校當足球總監及中學丙組教練,並只收取車馬費作報酬,以達成畢生夢想。「中五畢業後,我去美國讀書,十年後回港,本想回來當母校的足球教練,但當時已有教練,而我也還沒有取得教學文憑,最後在外當足球教練、評述員等。兜轉兜轉,如今重出江湖貢獻母校,是我畢生最大的光榮!」他雖已年逾七旬,說起足球仍是活力十足,滿腔熱誠。

在校時,他癡迷於足球,考試都臨急抱佛腳,學習上屬中游分子,然而卻磨練出好腳法,中一已加入校隊。回憶起當時教練彼得修士(Brother Peter Phelan),「我曾被他一巴掌打過來!他非常嚴厲,可算是全校最惡的修士,樣子很像骷顱頭。不過,他也有和藹的一面。中三考試前,為了讓同學放鬆心情,領着我們游走大潭郊遊徑及黃泥涌峽徑,還請吃雪糕。」這位教練對黃興桂最大的影響,便是挑選他成為隊中左翼。「我本來擅長踢右腳,卻在校隊中擔當左翼,一番磨練,自然而然成為了雙槍將!現在年紀老了,右腳韌帶已斷裂。幸有當初的訓練,現時左腳仍十分靈活,還可以示範踢角球、罰球,甚至學碧咸(David Beckham)來個左腳的『七旋斬』!」他滿足地說。

由於校舍為法定古蹟,故校內仍保留難得的西式建築風格,就算這個有蓋籃球場旁的圓柱拱門,是香港學校校舍甚少見。
由於校舍為法定古蹟,故校內仍保留難得的西式建築風格,就算這個有蓋籃球場旁的圓柱拱門,是香港學校校舍甚少見。
相信作為聖若瑟的學生,對位於北座外面的小形三角足球場並不陌生,也是他們的集體回憶。因為很多低年級及非足球校隊學生,常在此踢足球,而他們不時會不小心將球踢到校外的紅棉道上。
相信作為聖若瑟的學生,對位於北座外面的小形三角足球場並不陌生,也是他們的集體回憶。因為很多低年級及非足球校隊學生,常在此踢足球,而他們不時會不小心將球踢到校外的紅棉道上。

蔗渣價錢 燒鵝味道

作為學校足球總監,黃興桂直言有莫大的挑戰:「因我們是資助學校,資源不及直資學校,無法囊括精英青少年球員。若能在有限的資源下,為學校打造出一勁旅,恢復往日龔華傑、馮紀魂、馮紀良、山度士等坐陣時的光輝歲月,與直資學校一較高下,分庭抗禮,我死而無憾。」面對此難關,他道出應對策略:「環境愈惡劣,愈厲害的人就愈能向前進!(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s get going) 既然我們沒有直資學校的天才球員,我們就要打團體,着重紀律與基本功。憑着踏實和努力,便能創造奇蹟,這也切合學校的校訓:勤勞與美德(Labour and Virtue)。」如今,聖若瑟書院及小學足球隊皆穩坐學界第一組(Division One),去年中學甲組更獲得全港季軍,讓他感到欣慰。「正因學校的自由度,我才敢於將興趣發展為職業,謀得生計。餘下的日子,我必定會為母校足球爭取好成績,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味道。有今生,無來世!而除了我,前足總主席康寶駒也是六十年代舊生,過往三年負擔書院足球隊將近一半的開支,也實在有心!」

早畢業於六十年代的黃興桂見到千禧畢業的師弟方力申,二人在校時皆運動表演出色,故一相見即相當投契。
早畢業於六十年代的黃興桂見到千禧畢業的師弟方力申,二人在校時皆運動表演出色,故一相見即相當投契。

飛魚回憶中的恩師

足球運動風靡全校,游泳也備受學校重視,而方力申則是歷代有名的游泳員之一。他在校時屢破香港游泳紀錄,2000年更作為代表出戰悉尼奧林匹克運動會。光輝背後,必有苦功,他說:「以前我教室的座位都靠近門口,放學鈴聲一響,我就立刻衝出課室趕去練水。」他自小已展現游泳天賦,就讀五年級時,拔萃男書院曾招攬升讀該校。但最終他選擇跟隨泳隊師兄的腳步入讀聖若瑟。「學校給予運動員很大自由度。中五我曾代表香港於海外比賽,連會考模擬試也毋須參加。」他佻皮地說:「但由於學校沒有游泳池,我完全沒有機會大顯身手,否則我在校肯定更受歡迎!」其實,校方曾對校園作測量評估,可惜找不到適合的位置建造游泳池,只好取消計劃。

既然在校沒有游泳的機會,他便常與同學打籃球。「打完球後,渾身濕透,我們都只穿著背心上課。如果是上女老師的課時,更趁機大騷肌肉!」談到女老師,他回想起初中三年的中文老師周月齡。「我正值反叛期,總顧着游泳及玩樂,不願學習。到中三我寫了一篇四百字的周記給她,她竟然作四百字回覆。字裏行間,讚賞我游泳佳績,想我堅持不懈,而最後一句是:你要做一個文武雙全的學生。」就憑這句,方力申明白運動之外,也要兼顧學業。他感恩遇這位恩師,到現在二人仍常有聯繫。

當年唸中七的方力申(右二)總愛與同學耍酷,並經常一起打籃球。
當年唸中七的方力申(右二)總愛與同學耍酷,並經常一起打籃球。

樂者之搖籃

俗語謂:江山代有人才出。

聖若瑟書院雖已是百年身,但從未被時代巨輪影響,反而不斷培育出各類精英。像畢業於2003年,現為香港流行樂隊C AllStar主音梁釗峰(Andy Leung)。六位師兄當中,方力申曾與他同期在校:「我中一入校,他讀中六。那時他已為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是位名人,但我們並不相識。直到目睹他游泳比賽英姿,把對手遠遠拋離,才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畢業於2003年的梁釗峰,現為男子組合C All Star其中一員。他指他的音樂事業便是由學校開始。因有次他忘記帶《聖經》上課而被罰在同學前表演唱歌,卻獲得大量掌聲,令他對唱歌更有信心及動力。
畢業於2003年的梁釗峰,現為男子組合C All Star其中一員。他指他的音樂事業便是由學校開始。因有次他忘記帶《聖經》上課而被罰在同學前表演唱歌,卻獲得大量掌聲,令他對唱歌更有信心及動力。

當時寂寂無聞的他,如今是他的歌曲獲獎無數,並擁有一把好歌喉,也是得來不易。他自爆尷尬事:「其實,我天生五音不全,中三首次參加學校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賽(Internal Talent Quest, ITQ),初賽選唱師兄陳奕迅的《時光倒流二十年》。本是信心滿滿,怎料有一句唱出大破音!評判老師都忍不住笑,當時的尷尬讓我畢生難忘。」經歷這件糗事,他再不敢輕視比賽,發憤圖強,望日後捲土重來。從未參加合唱團或學聲樂的他,開始主動結識校內結他手與鋼琴手,一起「Jam歌」,他們的陪伴讓他更有自信,也對音樂興趣漸濃。經過一年的學習與練習,中四那年終於有所成績,進入ITQ準決賽、總決賽最後五強! ITQ給予絕佳舞台,驅使他走上音樂路。畢業後,釗峰曾兩次回校作ITQ嘉賓,他形容師弟水準愈來愈高,有的還能作曲,問及會否回校教師弟唱歌,他笑說:「根本不需要教他們,已很厲害了!」

每年聖若瑟書院的開放日,會被學生視為年度大事,而每年的ITQ準決賽也會在當天舉行,學生也會在這天出盡解數。
每年聖若瑟書院的開放日,會被學生視為年度大事,而每年的ITQ準決賽也會在當天舉行,學生也會在這天出盡解數。
開放日是學校一大盛事,學生們都全情投入。一百二十五周年時,前特首董建華亦有到校參觀,而整個開放日所有籌備工夫,如宣傳、活動設計、尋找贊助商等,皆由學生一手包辦。
開放日是學校一大盛事,學生們都全情投入。一百二十五周年時,前特首董建華亦有到校參觀,而整個開放日所有籌備工夫,如宣傳、活動設計、尋找贊助商等,皆由學生一手包辦。

骨子裏的自律

聽說師兄們皆有搗蛋事,梁釗峰自言初中時期也是調皮、多嘴,成績中游,因此老師對他的印象都不太好,卻有一位老師對他循循善誘。「我很感謝徐逢祥老師,他當時是訓導主任,也是我中四數學老師。他得知我數學成績糟糕,便把我的課室座位調到最前面,好讓我專心上課,還說:你是很棒的,不要總以為自己很差,你也可以很自律,甚至感染同學。」他上課時,將近一半時間都在講人生道理,正如師兄方力申的良師周月齡,教導學生的不限知識,還有鼓勵與啟發他們。

釗峰形容在校時是頑童,而其初中卻曾參加聖約翰救傷隊、紅十字及童軍這三個紀律部隊,這似乎有點矛盾。他說:「學生愛搗蛋,不過,骨子裏還是有自律的!我們不需要由過多規條與制度來規管,而會自覺在適當的時候保持自律,例如在外午膳,就會穿著整齊,態度良好。」學生都懂尊重學校,拿捏分寸,不做傷害學校名譽之事。

新舊時代之異同

各位舊生說得樂此不疲,帶出了往日學生的生活與特色。那麼,現在的學生與舊時有否不同之處呢?現任校長程景坡服務母校數十載,坦言時代確轉變了。「從前家長放手讓子女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但現今家長影響學生較大,就普遍而言,多希望子女專注學業。」他又說:「學校每年都會邀請文憑試成績優秀的學生及其家長參加宴會。有時,老師在問學生,父母卻會搶答。其實高年級的學生已能獨立,家長應學會放手。而由於時代轉變,教育制度較多限制,現學生雖頑皮,但不及當年般自由搗蛋!」

位於堅尼地道26號的空置校舍與聖若瑟書院僅有一街之隔,其樓齡超過八十年,為一級歷史建築,曾被皇仁書院、聖保羅男女(堅尼地道)小學(現為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及其中學部使用過,其後空置至今。早前該校的攝影學會Project Josephians同學在工程開展前拍下此建築面貌。
位於堅尼地道26號的空置校舍與聖若瑟書院僅有一街之隔,其樓齡超過八十年,為一級歷史建築,曾被皇仁書院、聖保羅男女(堅尼地道)小學(現為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及其中學部使用過,其後空置至今。早前該校的攝影學會Project Josephians同學在工程開展前拍下此建築面貌。

2012年,香港高中教育制度改革,香港文憑試取代中學會考與高級程度會考,程景坡指,是次改革試驗學生能力:「在舊制度下,課外活動多由中六學生帶領。如今由中五學生籌劃,他們年紀較小,也少一次公開試的磨練。我本擔心他們會應付不來,怎料區別並不大,還是好學、有領導才能、合羣且有自信,把各種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此外,近代科技融入教學系統,學生舉辦課外活動常會運用不同的電子產品,這也令程景坡感受到新世代的創新,他說:「每逢開放日、步行籌款等活動,學生都會用電腦軟件設計精美的海報,甚至細心拍攝宣傳影片。有一次,學生拍攝學生節(Student Festival)的影片,邀請我與老師們上鏡。原以為過程最多十分鐘,怎料學生們毫不馬虎,拍攝不同角度,還動用航拍攝影機,最後花了兩小時才完成。」他相當佩服學生的用心,又補充,現任愛爾蘭駐華大使看過他們的佳作,更曾邀請其拍攝本地的巡遊活動!

程景坡校長畢業於1976年,曾擔任數學老師數十年, 現除處理校政,他為人毫無架子,故有很多學生遇上艱深數學問題,會走到校長室找他一起討論。
程景坡校長畢業於1976年,曾擔任數學老師數十年, 現除處理校政,他為人毫無架子,故有很多學生遇上艱深數學問題,會走到校長室找他一起討論。

放眼未來,程校長希望高年級能實施小班教學,由五班增至六班,從而提升教學質素。「學校將增撥資源於音樂及藝術方面,例如增添老師及課程等。男生不一定只懂讀書及科研,我們也能發展藝術!」最值得慶賀的是,2016年教育局批准堅尼地道二十六號(即該校對面)的空置校舍(前身為聖保羅男女中、小學校舍)作擴充。而作為舊生也是校長身份的程景坡指「學生們不必乖巧,但要做一個好人,有智慧且自信,學會如何選擇。正如同一道數學題目,可用三個步驟解答,也可以寫滿一頁紙,兩種解法皆可取。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

校友名人輩出

今年聖若瑟書院創校一百四十三年,人才輩出,畢業生於各行各業皆有建樹,其名人校友包括:地產金融界李家誠、李國寶;學術界高錕、徐仁壽;醫學界有何鴻超、盧煜明、梁智仁;政界夏佳理、施偉賢、鄧國威、曹廣榮、林健鋒;法律界駱應淦、余若海、梁卓然;體育及演藝界山度士、陳振興、趙增熹、林海峰、陳百祥等等。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香港名校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